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楚王绝缨①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②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臣乃夜绝缨者。”
(节选自《说苑》)
(乙)
醉吐相茵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③耳。”遂不去也。
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 ①缨:系在颔下的帽带。②趣cù:通“促”,催促。 ③茵:垫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 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不绝缨者不欢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C.居三年 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
D.不伐善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卖油翁》)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今 者 烛 灭 有 引 妾 衣 者 妾 援 得 其 冠 缨 持 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
(2)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楚庄王和丙吉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1)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
(2)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动,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摘自“校长会”微信公众号)
(文本二)
2017年9月到12月期间,××省在八所中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省中小学劳动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 | 统计数据 | ||
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 | 很有必要 | 没有瞎耽误工夫 | 无所谓讨论 |
10% | 16% | 71% | |
学校劳动教育违约开设情况 | 开设了 | 未开设 | 不清楚 |
33% | 33% | 34% | |
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 | 是 | 否 | 不清楚 |
3% | 7% | 18% |
(文本三)
①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普指出,“劳动水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
②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
③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④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⑤劳动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有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婴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1日有删改)
1.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文本三第③⑤段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文本一的第二段列出了有关劳动的种种现象,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B.“家长2”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C.要增长青少年的劳动知识和见识,主要靠社会劳动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
D.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劳动创造中才能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2.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作答。
3.请写出文本三的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针对文本中“家长4”关于劳动教育的看法,请运用文本三的相关内容予以反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灯
文/侯发山
①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临近家乡,天色渐暗,看到远处江面上三三两两的桅灯,小伟心中顿觉温暖。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是个孝子,虽然在城里办厂,平时可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就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
④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的事。
⑤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⑥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
⑦小伟吃惊不小,心想父亲什么时候学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鮟鱇(ān kāng)鱼。
⑨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长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根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⑩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⑪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⑫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灯,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宽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⑬小伟呵呵一笑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⑭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⑮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⑯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因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⑰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想着父亲的种种举动,小伟恍然大悟。他心中一热,双眼潮湿起来,不由地抬起手来挥了挥头上飞舞的蚊虫。
⑱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有时做事啊,不能太招人眼了。
⑲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⑳父亲愣怔了一下。
㉑小伟说,我那样做,并没什么别的想法,不是炫耀,也不是为赢得什么好名声,就是让大家监督自己,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㉒儿子,你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着,拿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㉓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语重心长地说,小伟,爹希望你能像你说的那样,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㉔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影像一座山,那样挺拔,那样沉稳。
㉕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但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担心会迷路…
(选自2019年5月《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善于设置悬念,第4段开头的四个问句既表现了小伟的复杂想法,也设了悬念,引发读者对“父亲”真是意图的猜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小说第5段是景物描写,交代了“父亲”捉鱼时的地点、时间以及昏暗的环境,其中“不安分”一词赋予江水人的情感,写出了江水波浪起伏的状态。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本文中指的是蛤蟆鱼要诱捕那些趋光的鱼类,却被“父亲”抓住的情景,“父亲”以此情景启示小伟,让他明白为官不贪的道理。
D.小伟做了许多有利于民的事,他正直无私,愿当先锋模范,在小伟将自己的行为传到朋友圈这件事上,“父亲”开始时有些不大赞同。
2.请按照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心中一热,双眼潮湿起来,不由地抬起手来挥了挥头上飞舞的蚊虫。
(2)联系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影像一座山,那样挺拔,那样沉稳。
3.小说标题为“灯”,“灯”在文中多次出现,含义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联系全文,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
A.猪八戒 B.虎妞 C.尼德·兰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艾青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A.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和反抗,风格凝重、深厚大气。
B.善于运用象征手法,融入自己对青春的感受,细腻地描述恋爱中男女的幸福和忧伤,含蓄优美。
C.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
D.以“土地”和“光明”为主要意象,具有自由诗的特点:简洁化、散文化、口语化。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阳习俗有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诗歌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马说》《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这些我们学过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名篇,也都出自“唐宋八大家”之手。
C.谈吐可显儒雅之风。问候别人的母亲时,可以用“令堂近来身体可好”;写了文章,想请别人指点一二时,可以用“请不吝赐教”。
D.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飞鸟集》《园丁集》等,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