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各题。 涵养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各题。

涵养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也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品格。只有把初心使命贯穿于各项工作,干事创业方有底气,方有力量,方能始终赢得群众、赢得人心。

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是一种要求,更应是一种追求;不仅是一种担当,更应是一种状态;不仅是一种责任,更应是一种境界。不论职务高低,不管身处哪个岗位,每一名党员都必须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积极主动投身到主题教育中来,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涵养浩然之气,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③涵养浩然之气,要在“诚”。古人有言:“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每一名党员在入党之时,都曾面对党旗,高举右手,庄严宣读过入党誓词。时刻不忘庄严承诺,是须臾不能丢的神圣义务。倘若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就谈不上有党性修养,更谈不上取信于民。每一位党员干部,不仅要在“知”上常思“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留下什么”,更要在“行”上不改初衷、践行誓言,真正做到“诚于中,形于外”。

④涵养浩然之气,重在“公”。《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一条要求就是“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这既是党员的本分,也是从政的底气。心底无私、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就能做到问心无愧,就不会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成长成才之路才能越走越稳、越走越宽。相反,小节不守,大节难保。与其因突破廉洁底线、法纪红线而惴惴不安,毋宁严守公私界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⑤涵养浩然之气,贵在“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看的不是一时一事、一朝一夕,而是需要一生坚守,始终践行。事实上,只有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保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砥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才能践行好初心使命,留得清气满乾坤。政贵有恒,不管从事何种工作,只要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不断提升党性修养,用初心使命洗涤心灵、固本培元,修怀德之身、养浩然之气、树清正之风,我们就能在“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中建功立业。

(选自2019年10月30日 05 版《 人民日报 》)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简述第④的段论证思路。

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很有感染力。

B.第③段用“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这一事实论据论证了“涵养浩然之气,要在‘诚’”的分论点。

C.践行好初心使命,既要有恒心,还需韧劲和定力。

D.最后一段强调了“不断提升党性修养,用初心使命洗涤心灵、固本培元,修怀德之身、养浩然之气、树清正之风”对于共产党员的重要意义。

 

1.涵养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2.首先提出“涵养浩然之气,重在‘公’”的分论点;然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公就能问心无愧和从反面论述做不到“公”则小节不守,大节难保,论证论点;最后总结“要严守公私界限,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3.道理论证。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涵养浩然之气,贵在‘恒’”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4.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论点是作者对论题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自己归纳概括。仔细阅读文章可知,题目“涵养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是本文的论点,文章①②段引出观点并进行阐述,③④⑤段从三个角度论证观点,第⑥段总结全文,强化观点。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仔细阅读第④段,首先,第一句提出本段分论点“涵养浩然之气,重在‘公’”;然后二、三句从正面论述做到“公”就能问心无愧,第四句从反面论述做不到“公”的后果;最后,第五句总结本段,提出希望。据此分析梳理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套用格式即可。第⑤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属于道理论证,意在充分有力地论证本段分论点,即首句,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的春节非同寻常,肆虐的新冠病毒给神州大地笼罩上黑沉沉的乌云。面对疫情,不由想到鲁迅先生说过的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结合上述材料,将你的所遇、所思、所感写下来。

注意: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 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记叙性文章阅读

人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

毕淑敏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祖父小的时候,很聪明,也很有毅力,学业有成,正欲大展宏图之际,曾祖将他叫了去,拿出一个古匣,对他说,孩子,我有一件心事,终生未了——

早年间,江南有一家富豪,酷爱藏书。他家有两册古医书,集无数医家心血之大成,为杏林一绝。富豪视若珍宝,秘不传人。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救了他的性命,富豪感恩不尽,欲以斗载的金银相谢。壮士婉拒我不要钱,只想用你的医书救普天下人的性命。富豪想了半天,说,我可以将医书借给你三天。

壮士得了书后,急如星火地赶回家,请来乡下的诸位学子连夜赶抄医书、时间紧迫,荧荧灯火下,抄书人急速依样画葫产地描了下来。谁知,抄好的医书拿给医家一着,竟是不能用的。医家以人的性命为本,这种在匆忙之中由外行人抄下的医方,讹脱衍倒之处甚多,且错的离奇,谁敢用它在病入身上做实验呢?壮士欲再去借来重抄,孰料富豪家失火,所有藏书化为灰烬。从此这两册抄录的医书,就像鸡肋,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组父。

祖父说,您手里拿的就是这两册书吗?

曾祖说,正是。

祖父说,您是要我把它们校勘出来?

曾祖说,我希望你能穷毕生的精力,让它死而复生,但工程浩大,你这一辈子,是无法同时改正两本书的。现在,你就从中挑一本吧,留下的那本,只有留待我们的后代子孙了。

济世救人的功用也是一样的,祖父随手点了甲本。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就把自己的一生同一方未知的领域,同一个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

祖父没有辜负曾祖的期望,像盲人摸象一般地摸索,册页上临摹不清的药材图谱,他亲自到深山老林一一核查。无法判定正误的方剂:他采集百草熬药炼成汤,以身试药,几次昏厥在地。为了一句不知出处的引言,他查阅无数典籍……祖父的一生围绕着这册古医书旋转,从翩翩少年一直变作鬓发如雪。到了祖父垂垂老矣的时侯,他终于将那册古书中的几百处谬误全部订正完了。

人们欢呼雀跃,毕竟从此这本伟大的济世良方可以造福无数百姓了。但造化弄人,不久,远方发掘了一座古墓,里面埋藏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简,其中正有甲书的原件。人们迫不及待地将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和原件相比较,结果同古简完全吻合,祖父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又在瞬忽之间烟消灰灭,毫无价值。

古墓里出土了乙医书的真书吗?我问。

没有。朋友答。

我叹息说,如果祖父当初选择了乙书,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朋友说,我也问过他这个问题。

祖父说,对我来讲,甲书乙书是一样的。我用一生的时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已经足够。

(选自《毕淑敏散文集》)

1.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认真梳理后将下面空缺的情节用四字短语补充完整。

2.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富有深意,请联系上下文加以品析。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3.祖父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分析并归纳。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对“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材料)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使中国水稻亩产从1964年的200公斤增长到2018年的1065.3公斤,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新华网评)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_____

①4月23日已经过去了。“世界读书日”所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悟。“世界读书日”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②读书未必在人前,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文相与析”的切磋,更需要静下心来,耐住寂寞,历经艰苦的跋涉和探索,最终获得丰稔的收获。

③读书不能死章句,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人谈起五经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言词朴素,满含哲理,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真知、悟真谛,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④读书应重高格调,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宋代抗金名臣李纲在《读书》诗中说:“平生长作蠹书蟫(yín,一种虫子),老去犹资慰我心。每到古人名节处,慨然掩卷一沉吟。”诗人老年耽于读书,对于涉及名节操守的内容格外看重。作者的襟怀情操,从其读书情趣可见。读高格调的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

⑤读书切莫惰寸功,需要思考一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荀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教诲,用意都是在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今天我们的阅读途径更加丰富多元。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等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稠粥不继的艰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勤奋努力地读书呢?

⑥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

(来源: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阅读全文,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2)请梳理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接着阐明书中的高格调对人的良好影响,①               ,②             。”

(3)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反面论证的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一些“咖啡书店”“景区书店”“宾馆书店”一改传统书店的模样,装修豪华,设计前卫,成为“网红书店”。人们纷纷涌进书店,拍照留影,旅游打卡,喧嚣不已。

 

查看答案

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德华中学租用了新世纪大剧院举行庆祝活动,学生会派王宇轩带着现金2800元去交租金。剧院会计张红要写一张收据,请你拟写正文部分。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

(2)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陆游)

(3)杜甫的《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是: 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