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向往一朵花开》一文,完成各题。 向往一朵花开 艾庆平 ①春天的时候,路过街...

阅读《向往一朵花开》一文,完成各题。

向往一朵花开

艾庆平

①春天的时候,路过街口,瞥见一位老人正蹲在地上,面前摆放着一些花花草草。我停住了脚步,蹲下身子观看,被一盆栀子花吸引了目光。从小我就是一个爱花的人,而对栀子花更是情有独钟。那盛开后的纯白色的花朵,有着说不尽的美。

 

②记得老家的山里便长着许多栀子花。每年春天,我都会去采摘一些,把它插进瓶子里,这样一屋子便有了芬芳。这几年,住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远离了那山,那花,已经颇有些厌倦之感。想想客厅的阳台空空荡荡,不妨就把它放在阳台上吧!这样,阳台便有了生气,花开的时候必定有满屋的芬芳。

③每天下班,我都会去查看栀子花,看看它的长势如何。儿子有时也会跑过来,把脑袋凑过去,睁大天真好奇的眼睛问:“爸爸,什么时候开花啊?”我扭过头去看他:“到了花期,它就开了。”儿子又问:“什么叫花期呢?”我又跟他解释:“花期就是花朵开放的时间,每种花都有它的花期,比如桃花是三月开,荷花是六月开,菊花是九月开。”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又趴在阳台上观察了半天。我催促他说:“赶快去做作业。”他才极不情愿地离开。

④我看着儿子转身离去的背影,刹那间发现他的身体稚嫩而弱小,多么像植根于家庭中的一株等待着开花的植物。我突然想,他的生命之花何时绽放呢,我要等待多久?

⑤窗台上摆放着一个专门给花喷水的塑料壶,每天下班或是周末我便用它给栀子花浇水。儿子又跑将过来,不停地叫嚷:“爸爸,爸爸,我要浇。”我把水壶交给他,儿子用手紧紧抓住,提起,倾斜,喷口的水像春天的细雨一样洒在碧绿的叶子上。儿子一边浇,一边说:“爸爸,我浇了水,栀子花一定不口渴了,不口渴,一定会长得很快。”我微笑着看儿子,伸出手抚摸他的头,说:“是啊,有了你的浇灌,你的爱心,它当然会鼓足劲生长了。”儿子又不解地问,什么叫爱心呢?我说:“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精心地呵护你,这种付出就叫爱心。”儿子又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⑥在我和儿子的精心照料下,栀子花长势良好。

⑦一天,我像往常一样给它浇水,儿子又跑过来趴在窗台上察看,他突然惊喜地说:“爸爸,你快来看,这花苞已经变白了,是要开花了么?”我回答道:“是的,等到花苞完全变白,它就要开花了。”儿子说:“那一定很好看。”

⑧花苞的绿色越来越浅,白色越来越浓。儿子每天都兴致盎然地跑过来察看,从他那期待的眼神里,我知道,他正向往着一朵花开。只是,他不知道,我更加向往着另一朵花开。

⑨一天放学,刚走入房间,我便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快步走到窗台,只见栀子花已经开了数朵,在绿叶的衬托下,娇美动人。我连忙呼唤儿子,儿子放下手中的笔,跑进窗台,用童音发出一声惊叹:“好美啊!”然后把头伸过去,用鼻子深呼吸:“好香啊!”我回头去看,儿子的脸上满是陶醉的表情。

⑩向往一种美好,等它成为了现实,真是一件令人快乐满足的事情。

又过了些日子,满枝的花朵已经怒放,就像儿子稚嫩的脸庞。我想儿子的花期什么时候来临呢?那时我是否也幸福满足着。

一种温柔的触动在心底泛起,向往一朵花开,不正是每个为人父母者最大的人生期待么?为人父母的不都是用爱心去照料那朵用自己血脉凝结的生命之花, 向往着日后他们能拥有幸福的人生么?

原来,向往一朵花开,便是向往着美好、幸福,向往着眼前所有的付出能够换来一个花季,让花朵的芬芳浸透岁月,温暖无数个曾殷殷期待的日子。

(选自《牛城晚报》2018.04.16)

1.阅读全文,理清文脉,在横线上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

买回栀子花→A→浇灌栀子花→B→C→D

2.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又过了些日子,满枝的花朵已经怒放,就像儿子稚嫩的脸庞。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以栀子花为线索展开叙述,描写了作者、儿子和栀子花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栀子花的喜爱。

B.第②段插叙了作者以前在老家的山里采摘栀子花的事情,身处城市难免有点倦意,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C.第⑧段画线句子饱含深意,其中“另一朵花”指“儿子”,即作者希望儿子可以健康成长,拥有幸福的人生。

D.段文字可以删去,文段既没有承接上文,也没有引出后文,在结构和内容上在文中并没有很大的作用。

E.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栀子花的喜爱以及对儿子长大的期待。

4.本文的标题“向往一朵花开”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1.A 询问花期 B 期待花开 C 陶醉花香 D 憧憬未来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怒放的花朵比作儿子稚嫩的脸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栀子花开的形态。 3.AD 4.表层含义:“我”和儿子盼望着栀子花盛开,欣赏它的美丽、陶醉在它的花香中;深层含义:作者在文中将儿子比作花,“向往栀子花开”其实也是期望儿子日后能够拥有幸福人生,表达了作者对儿子成长的关注,以及对其长大后拥有美好人生的祝福与憧憬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买回栀子花”是在第①②段,“浇灌栀子花”是在第⑤⑥段,所以空A应该从③④段找,根据第③段父子之间的谈话可以概括出是写“询问花期”。接下来第⑦⑧段,写花苞欲开,我俩满怀期待;第⑨⑩段栀子花开,儿子陶醉在花香中。第⑪至⑬段写“我”憧憬儿子的“花期”来临。疏通完脉络,为与题干句式相仿,对语言做适当整合即可。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先分析出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然后根据修辞手法的作用作答即可。“像儿子稚嫩的脸庞”可以很明显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答题模板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本句是把怒放的花朵比作儿子的脸庞,借此来写栀子花盛开的形态,表达对栀子花的喜爱。根据分析,套入模板作答即可。 3.A.“表达了作者对栀子花的喜爱”表述错误,本文表达的不仅是对栀子花开的喜爱,从第④段“我突然想,他的生命之花何时绽放呢,我要等待多久”,第⑧段“他不知道,我更加向往着另一朵花开”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儿子成长的期待,以及对他长大后拥有美好生活的憧憬; D.第⑫段是由向往花开转入到其深层含义的阐述,表达本文的中心,所以不能删去,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AD。 4.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文章由向往栀子花开引起“我”对儿子成长的盼望,文中的花便有了象征意味。因此题目中的“花”一语双关,既指的是栀子花,又指我的儿子。所以标题应该从表面“向往栀子花开”和深层“向往儿子的生命之花绽放”分析。标题“向往一朵花开”表面含义是指我和儿子盼望栀子花开;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儿子成长的关注,如第④段“我突然想,他的生命之花何时绽放呢,我要等待多久”,第⑧段“他不知道,我更加向往着另一朵花开”,然后第⑪至⑬更是由花转到对儿子成长的向往,期待,所以标题的深层意思,应该是表达对儿子成长的关注,以及希望他长大后拥有美好的人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3)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 。 (晏殊《浣溪沙》)

(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杜甫在《望岳》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自己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一轮明月,惹动几多情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对自己的宽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对亲人的祝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对友人的思念。(从《相见欢》《游山西村》《水调歌头》三首诗词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作答)

(9)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志:志趣、心意。峨峨:高耸的样子。洋洋:宽广的样子。卒:通,突然。操:琴曲。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          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2.请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查看答案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子加点意思相同的是( )

A.芳草美          陶后有闻

B.遂与外人隔      时时而

C.为外人道也    以中有乐者

D.既出,其船      之心而寓之酒也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何陋

B.不复出                     惧有伏

C.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宫室之美

D.迷,不复得路              反溯流逆上矣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描写了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中所见的溪流、桃花、芳草、高山、洞口等景象,自然面然地引出桃花源,为桃花源的出现做铺垫。

B.第②段中作者通过写渔人所见桃花源中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社会风尚,与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第③段描述了桃花源中的人看见渔人后,摆酒设宴的场景,体现了桃花源中人的热情好客,可见他们淳朴善良,对外人一点都不防备。

D.本文详略得当,略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详写渔人在桃花源内的见闻。

 

查看答案

阅读《请签收快递,也请“签收”快递污染》一文。

请签收快递,也请“签收”快递污染

①快递于今已经成为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方式。由快递包装所产生的污染,似乎还没有引起够的重视。据媒体报道,眼下每年由快递包裹产生的包装废弃物达到了百万吨级,回收率却不足 10% 。而在 2015 年,全国快递包装所用的胶带总长为 169.85 亿米,能绕地球赤道 425圈。这些胶带的主要材质是聚氯乙烯,降解需要近百年。

②这些数字的确触目惊心,它不禁让人们强烈地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暗下决心,让自己的消费习惯尽量绿色化起来,比如强化垃圾分类。

③这样的环保意识当然是宝贵的,值得大力点赞。但问题是,如此良好的做法能坚持多久呢?每个人生活习惯的养成, 既有赖于个人有意识的内在规范, 也有赖于现实条件的外在约束。二者不仅缺一不可,甚至绿色环保是否能够系统化、闭环化,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

④仍然以垃圾分类为例。应该说,号召和宣传已有不少年头,在很多小区以及路边的垃圾箱,也大体上做到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区别。可是垃圾分类究竟又做得怎样呢?有多少人家里会准备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垃圾桶?有多少办公室也准备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垃圾桶?

⑤这并不是吹毛求疵地为个人环保意识差找理由,而是说,良好的初衷若想成为良好的现实,不能过多地寄望于人的自我规范,而应主要从可操作性上想想办法。

⑥快递包装的污染如何治理,需要确定什么样的治理方法更具可操作性。有污染的快递包裹胶带每年用量这么大,尽管人们会随着宣传的深入而逐渐加强分类处理,但是人们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显然过于耗时。能否从源头上就将这样的污染控制住,能否从技术上寻求符合环保要求的胶带替代现有产品?与其总是埋怨公众环保意识差,不如换个思路从其他角度找找办法。 每年百万吨级的包装回收率不足 10% ,问题又究竟出在哪里? 是公众的分类意识不强,还是回收体系存在纰漏?报道中提及,这些包装的持有者常常不知道怎么处理,大部分包装直接送进了垃圾场填埋。但依我的日常观察,这种情况的存在与消费者其实关系并不很大,目前包装垃圾的回收率,比那些收废品的小贩差好远。

⑦快递包装物污染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环保意识的宣传虽然必不可少,但从治理的效果上来说,还是要将重点更多地前移,比如从行业标准、技术替代以及税收优惠等方面多下点功夫。

(选自《中国青年报》 )

1.下列对“快递污染”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快递污染”是指快递运输中产生的污染。

B.每年产生的快递污染量大,但回收率很低。

C.解决快递污染的根本做法是强化分类处理。

D.解决快递污染更多寄希望于人们的自我规范。

2.下列对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处画线句说明了全国快递包装用的胶带之多,也因此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B.第二处画线句说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养成和个人的内在规范有很大的关系,但与现实条件约束的关系就小了很多。

C.第三处画线句写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人们已经逐渐加强了对垃圾的分类处理,但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效果。

D.第四处画线句写了包装的持有者将大部分的包装垃圾都直接送进了垃圾场填埋,垃圾回收率并不高。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快递业的发展加速了快递污染,但这一问题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B.作者将“请签收快递,也请‘签收’快递污染”设为标题是为了提醒人们要重视快递产生的垃圾,并及时采取行动治理。

C.垃圾分类不到位的事例重点告诉我们个人环保意识差,要加强个人的自我规范。

D.快递包装物污染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个人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叙事,写诗人乘船时所见的大江两岸的景色。“客路”“行舟”点出诗人漂泊羁旅之情,“青山”“绿水”则点出季节为春末夏初。

B.颔联描绘了开阔的江面,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的景象。“正”和“悬”相互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意境十分开阔。

C.颈联的“生”“入”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日”“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更替,蕴含自然理趣。

D.本诗描绘了停泊所见的秀丽风光,表达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广阔胸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羁旅在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