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最美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请以“最美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范文 最美逆行者 在当今和平年代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时刻保卫着我们的安全,似乎永远不知疲倦,哪里有危险,他们就会用身躯挡在危险的最前线,他们就是最美逆行者——消防员! 我的爸爸就是一名消防员,从小我和妈妈就跟随着爸爸生活在消防警营里。每次只要警铃声一响,爸爸和叔叔们总是以飞快的速度奔赴火场,然而此时妈妈的脸上却总是一脸的牵挂,直到爸爸和叔叔们开着消防车平安归队,妈妈的脸上才会重现笑容。直到有一天,我跟着爸爸去了火灾现场,我才深深的体会到了妈妈的牵挂之情。 2019年2月1日下午4时,一声尖锐的警铃声划破了营区,椒江新乐钢木家具厂发生火灾,我跟着爸爸第一时间到达了现场。此时的火灾现场,一条条火蛇和浓烟不断的从窗户窜出,迅速向周围厂房蔓延,人们惊恐的往厂门外跑,然而消防员叔叔们却义无反顾地冲进了火场。这时,有一工人急匆匆的跑过来说厂房里还有三名工人被困在里面出不来!以叶凯靖叔叔为首的四人攻坚小组马上携带好个人防护装备,迅速进入厂房展开搜救。在二楼厂房内成功救出一名被困者后,叶凯靖叔叔的空呼发出了刺耳的警示声,空呼只能维持3分钟。3分钟,是用这短暂的时间去换一个气体充足的气瓶,还是争分夺秒的去搜救被困者?叶凯靖叔叔选择了后者,与吴飞叔叔再次深入到火场搜救被困者。大约5分钟后,叶凯靖叔叔的空呼氧气完全耗尽,他用尽最后的一口气示意吴飞叔叔不要管他,赶紧找出口出去,随后就晕了过去。所幸,另两位被困者已自行脱险。 当我在车里看到叶凯靖叔叔从火场里被抬出来时,他双手抽搐,呼吸困难,爸爸和叔叔们声嘶力竭地哭喊着他的名字。此时我心目中那个高大威猛的爸爸竟然像孩子一样哭喊着。 原本只在故事书里听到过的“死神”,此刻,离我们这么近,消防员的工作是如此危险,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火魔侵袭的危急关头,他们用生命诠释新时代消防战士“赴汤蹈火为人民,恪尽职守保平安”的铮铮誓言,因为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作为当代少先队员的我要像最美逆行者学习,致敬!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写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写好此题的关键在于补题。补题时要结合作文提示,遵循“避生就熟、扬长避短”的原则,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擅长写作的内容补充文题。想一想,什么“最美”,“最美”的是什么,最美的东西很多,“最美的风景”“最美的情感”“最美的风采”“最美的心灵”“最美的记忆”“最美的一瞬”“最美的声音(或乐章)”“最美的时光”“最美的你”等。如写“最美的风采”,文章可独辟蹊径,紧扣“最美”,撷取自然界中微不足道的“清泉” 和“苔藓”这两个主要意象,用它们来象征“生命”和“希望”,赞颂它们的执著、朴质、平淡和旺盛的生命力,从而展现其风采;如写“最美的情感”,可围绕“宽容”立意,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表达自己对“宽容”的理解。如写记叙文,可以在叙述亲身经历的基础上,适当加以议论,巧妙地点明“宽容”的意义和价值;如写议论文,可着重阐述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总之要发现生活的亮点,提炼感人肺腑的瞬间和宝贵品质,写出真实的感受,抒发真实的情感。本题还可以从生活的几个方面选材,赞美几种美好的情感或高尚的品质,这样写要求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写作时,注意要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立意、选材和构思的新颖;注意书写的整洁美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杨绛先生心底的一个秘密

唐宝民

①杨绛与陈衡哲都是中国现代文坛的著名才女,二人相识于1949年,那时她们都住在上海,彼此相识了之后,都感觉对方很谈得来,相互之间走动得就密切了,于是,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两个人经常在陈衡哲家促膝相谈,像是一对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②有一天,杨绛又到陈衡哲家去了,恰好那天晚上,陈衡哲的丈夫任鸿隽有事外出应酬,杨绛便陪着陈衡哲一起吃了一顿晚饭,在吃饭过程中,陈衡哲告诉了杨绛一个秘密,杨绛后来在文章中记述道:“我们吃得少,也吃得慢。话倒是谈了很多。谈些什么现在记不起了。有一件事,她欲说又止,又忍不住要说。她问我能不能守秘密。我说能。她想了想,笑着说:‘连钱钟书也不告诉,行吗?’我斟酌了一番,说可以。她就告诉了我一件事。”

③陈衡哲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杨绛,而杨绛也说到做到,对钱钟书也没有说这件事,接着看杨绛的记述:“我回家,钟书正在等我。我说:‘陈衡哲今晚告诉我一件事,叫我连你也不告诉,我答应他了。’钟书很好,一句也没问。”

④陈衡哲告诉杨绛的这个秘密,杨绛没有向任何人透露,真的做到了守口如瓶。2002年的一天,杨绛写了一篇回忆自己与陈衡哲交往的文章,在文章中谈到了这件事,但她依然没有交代这是个什么秘密,只是说:“既是秘密,我就埋藏在心里。事隔多年,很自然地由埋没而淡忘了。我记住的,只是她和我对坐吃饭密谈,且谈且笑的情景。”

⑤杨绛真的把这个秘密淡忘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你看杨绛九十多岁时写的那些回忆性的散文,能把儿时的一些细节一一记起,说明她有着非常好的记忆力,因此,对陈衡哲当年告诉她的那个秘密,她是不可能忘记的,她在文章中说“淡忘了”,不过是一种说辞而已;而真正的原因,是要继续为陈衡哲保守这个秘密!

⑥陈衡哲向杨绛讲这个秘密的时间,是在1949年;陈衡哲死于1976年;杨绛提到这件事的那篇文章,写于2002年。也就是说:当杨绛在文章中提到这件事的时候,距离陈衡哲告诉她那个秘密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十三年;而陈衡哲也已经去世二十六年了;与那个秘密相关的人员应该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如果杨绛在文章中把那个秘密透露出来,从情理上来说也不为过。但杨绛并没有那么做,她依然忠实于自己当年对陈衡哲许下的诺言,继续为陈衡哲保守这个秘密。2016年,杨绛去世,那个秘密被她带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永远成为秘密了。

⑦“既是秘密,我就埋藏在心里。”杨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就是老辈学人的为人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敬慕、仰望。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 第11期)

1.阅读全文,说说杨绛先生是怎样为陈衡哲保守秘密的?

2.文章以“杨绛先生心底的一个秘密”为题有何作用?

3.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她想了想,笑着说:‘连钱钟书也不告诉,行吗?’我斟酌了一番,说可以。”

4.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5.读完全文,你认为杨绛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联系实际,谈谈文章给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冯剑华

①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②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③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④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⑤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⑥“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⑦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与写美的画师。

⑧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⑨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⑩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它们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得到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她用自己充盈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梁,喂鼓了肥胖的豆英,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⑪夏日的雨,是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⑫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⑬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⑭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原文有改动)

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其“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特征;把夏雨比作____________,写出了其急性子、利索干净、泼辣、能干、慷慨的特征;把秋雨比作老妇人,写出了其____________的特征。

2.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哪三幅富有诗意的美丽图画?

3.请对第⑩段划线句子做简要赏析。

4.选文第段中说秋日的雨在见过、经过、做过许多之后“便显得有几分落寞”,为什么第段中又说“她并不落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水陆草木    之:        (2)亭亭净    植:

(3)陶后有闻        鲜:        (4)乎众矣    宜: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全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的词语用楷书正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中华有为    国之荣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