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形神兼备中国画 ①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形神兼备中国画

①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有“书画同源”之说。中国画的颜料由天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画作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因常用红色和青色,所以又称为“丹青”。

③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④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从传世的人物画作中,后人可以一窥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面容,还能看到仕女图表现的宫廷生活和风俗画中展现的市井百态等。这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时敏像》,画作中人物画得不大,线条流畅道劲,形象栩栩如生;背景则大幅留白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配以书法题字,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

⑤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象为主要对象的画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含着天地宇宙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例如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呈现出一派万象皆容的场景。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明,空间层次清晰。在色彩表现上,该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颜料绘成,较同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他青绿山水画作都要鲜艳。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峰的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元代书法家、鉴赏家薄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也”。

⑥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花鸟画表现的是边、角、点的小景,注重笔情墨趣。中国花鸟画并不只是纯粹的写生,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的关系,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所以,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例如南宋赵盂坚的《春兰图》,描绘了两株生于杂草丛间的幽兰,摇曳多姿,舒展飘逸。兰叶、花瓣均以淡墨一笔绘出,笔法潇洒灵动、柔中带刚,画面旷淡清幽、意蕴无穷。画中左方题诗一首,以兰喻人。全图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表现了画家洁身自好、清高脱俗的追求。

⑦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⑧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提升了图画的境界。中国画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面等多种画幅形式,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裱画幅,给人带来更多的审美感受。

⑨领略中国画的魅力,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与哲思。

(节选自《中国画》,有删改)

1.中国画有什么特征?作者是从哪儿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

2.文章为了说明中国画的特征,选取了一些例子。请举例说说举例子的作用?

3.第⑤段中的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中国画如何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5.请根据选文信息,说说下面的《梅花》扇面中,除了画以外,还可以增添哪些中国画的元素?请简要说明增添的理由。

 

1.特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有“书画同源”之说三方面展开说明: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2.示例一:举了明代曾鲸的《王时敏像》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人物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特征。示例二:以宋代的《千里江山图》为例,具体地说明中国山水画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一定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从而说明中国画形神兼备的特点。 3.不能删去。“几乎”是“差一点”“差不多”“接近”的意思,在文中说明《千里江山图》画幅差不多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如果删去,就变成了《千里江山图》正好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就是中国画中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 5.示例一:可以增添与梅花有关的诗句(1句),诗句与梅花相得益彰,不仅提高了扇面的观赏性,且以梅喻人,还体现出人的精神追求,再盖上印章,将诗、书、画、印结合起来。可以丰富画面的内容。提升图画的境界。示例二:可以增添“凌寒独自开”这句诗,并盖上印意。这句诗能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诗与画融为一体,突显出人的高洁品格。题诗盖印,使画面更丰富,意境更深远。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关键信息的提取。从第②段“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可以看出中国画的特点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从第③段“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第④段“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第⑤段“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象为主要对象的画作”,第⑥段“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可以总结出是从“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方面展开说明的。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举例子说明方法的答题模板一般为:举了……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文中的举例子有第④段“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时敏像》……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是为了说明人物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的特点;第⑤段“例如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明,空间层次清晰”,是为了说明“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的特点;第⑥段“例如南宋赵盂坚的《春兰图》,描绘了两株生于杂草丛间的幽兰……表现了画家洁身自好、清高脱俗的追求”,是为了说明“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的特点。答题时,参照模板,结合文章总结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的特点。答题模式一般为:(1)表态:不能删。(2)理由:①这个词在这里表……上的限制+意思是……(解词);②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就太绝对了);③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本题中“几乎”是表程度上的限制,有“接近、差不多”的意思,结合文中“《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一句,是为了说明《千里江山图》差不多是《清明上河图》两倍,并不是正好两倍,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结合以上分析,套入模板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提炼。从题干中“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可以锁定第⑦段“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所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整合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关键信息提炼及语言表达能力。由第⑧段“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提升了图画的境界”可知中国画上,有的元素是“画、诗、书、印”这四样。题干中的中国画仅有“画”,所以本题作答时,把此画中没有的元素加进去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娜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它成功了吗?谁也搞不清楚螽(zhóng)斯那光亮的脑袋里或蝗虫那长脸后面在想些什么。它们那麻木的面罩上没有任何的惊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可以肯定被威胁者是知道危险的存在的。它看见自已面前挺立着一个怪物,高举着弯钩,准备扑下来;它觉得碰到了死神,尽管现在逃跑还来得及,可它却没有这样做。它擅长跳跃,可以轻而易举地跳到螳螂钩爪的远处;它有着粗壮的后腿,是跳跃的健将;可此刻,它却仍傻乎乎地待在原地,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手靠近。

据说,小鸟看到蛇张开嘴巴,会吓得不敢动弹;它会为蛇的眼光所迷惑,忘记飞走,束手就擒。很多时候,蝗虫也是这样。现在,它已经处在摄其心魄者的控制范围内了。螳螂的两只弯钩猛砸下来,爪子抓住它,两把锯子收拢起来,紧紧将它夹住。可怜的蝗虫徒劳地挣扎着:它的大颚空咬着,绝望地向空中踢着腿。它活该倒霉。螳螂收起翅膀,这是它的战旗;它恢复到正常的姿势,开始用餐。

(选自《昆虫记》)

[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呜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选自《朝花夕拾》)

1.填空。

《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巨著,作者是_________,他是______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2.读[甲][乙]两文段,从文学的角度举例分析两作品共性之处。

3.回顾两位作家的作品,说说他们作品中对待自然和生命的态度。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贺龙。

B.《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红星照耀中国》中说:“如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其中,“大规模的转移”指的是国民革命军北伐。

D.专题探究报告“在《骆驼祥子》里寻找老北京”的提纲是:①话说“洋车夫”;②品析“京味儿”;③探寻“小人物”。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列御寇《列子·汤问》)

[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③,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④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嚕(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节选自列御寇《列子·鲍氏之子》)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代祭祀的名称。原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在这里只是祭祀(天地鬼神)之义。③预于次:参与在末座。④智力:智慧和力量⑤迭:更迭。交替地,轮流地。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天 之 于 民 厚 矣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年九十_________

②始一_________

③和之如_________

④为人_________

3.把下列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天地万物与我并生。

4.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甲文中为什么“帝感其诚”?

5.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作者在刻画愚公、鲍氏之子时,都巧妙运用了哪些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钢雀春深锁二乔。

1.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将磨洗认前朝”一句的动态画面。

2.“东风”一词语义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你和小伙伴组成探访小组,参加“身边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

①探访小组首先想去考察美食项目。先考察哪一种呢?大家发生了分歧,于是,各自拟写一句话广告词,为喜爱的美食做广告。(美食选择可参考下图)

你喜爱的传统美食:______________

你拟写的广告词:______________

②探访小组打算利用星期六去考察淮安区千年古镇河下,约定明天上午八点在古镇北入口大牌坊下集中,然后一路考察,沿途要做好考察笔记。你的邻居小孙同学有事提前回家,请你把有关内容转述给小孙,让他准时参加。

你的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探访小组考察总结出河下古镇的六大特色:文化重镇(已建成吴承恩故居、猴王世家陈列馆和沈坤状元府),军事重镇(已建成韩信钓鱼台、漂母祠、梁红玉祠),盐商重镇(已建成“两淮批验盐引所”),中医重镇(山阳医学的发源地;已建成吴鞠通中医馆),美食重镇(淮扬菜的发源地)还有佛学文化(已建成闻思寺)。建议有关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推介河下古镇,宣传淮安。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创意或具体方法。

你的创意或具体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文名句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②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③常记溪亭日幕,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④王维《使至塞上》中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文章本天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