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⑪ “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工作时必须做到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⑫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⑬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⑭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⑮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⑯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⑰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⑱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1.通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写出三点即可)

2.文中的“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

3.开篇描写新居“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其用意是什么?

4.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5.结合上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将第15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50字以内)

 

1.(1)示例:①父亲终于实现了带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的愿望。②父亲感到自己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③父亲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别人的尊重。④儿子为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父亲感到幸福。 2.起先“警惕”、“一脸狐疑”(不信任)后来“恍然大悟”、“点头答应”(理解),最后感到“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了”(感动)。 3.①体现新居的宽大、温暖、清亮、宁静。②烘托“我”愉悦、兴奋的心情。 4.示例:①他是一个既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例如他克服种种困难,乞求城里人让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盖得房子。②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农民工。例 如他对儿子说:“我负责砌墙,……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5.“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解析】 1.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义。结合上下文内容可以知道,父亲“幸福”指的是父亲为自己能为城市建造这么好的房子而感到骄傲自豪,实现了带孩子来看自己“杰作”的愿望,通过考试自己成了有文凭的建筑工人,同样自己也感受到城里人家的那种温暖,儿子为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父亲感到幸福。 2.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梳理。解答此题关键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找出描写“我”的相关语句,从中概括出“我”的情感。从第③段中“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可以找到“警惕”,第⑪段中“我热情地说”找到“热情”,第⑫段“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可概括为“温暖、甜蜜”,“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表现“我”当时的愧疚,结尾段可以看出我对父亲的“感动”。所以“我”最开始是非常警惕,到后面的理解,感到温暖,最后备受感动。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及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先对句子进行情感分析,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去分析在文中的作用。写新居“明媚的阳光修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新居的宽大、温暖、清亮、明净,烘托“我”愉悦、兴奋心情,以此为下文“我”满足了民工父亲的“幸福”而作铺垫。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例如他想让孩子见见自己盖的房子,不停的尝试寻求别人的·1帮助,可见他是一个既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通过文中对他的语言描写,示例:他对儿子说:“我负责砌墙,…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我的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可知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农民工。教育孩子“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可见他是一个会教育孩子,孝顺父母的父亲。 5.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进行推断与想象。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上文父子两人的对话“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即可作答,孩子肯定是不同意父亲“不可能”的说法,把念书与住上城里的房子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回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有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在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的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了。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3.作者为什么写“保姆总是吩咐海婴轻一点走”这一细节?

 

查看答案

阅读《孙权劝学》,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XXX XXX,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当涂掌事              当涂:

(2)往事耳              见:

(3)鲁肃过寻阳          及:

2.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

A.但当涉猎,见往事。  (                 )

B.大兄何见事之晚!     (                )

3.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将存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首联中的“______________”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羁旅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五四”青年节前夕,①为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青年人的责任意识,②幸福社区举行了《青春与责任》主题演讲比赛。③大学生周思宇演讲时虚情假意,激起阵阵掌声。最后,经组委会评选,周思宇同学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

(1)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_____句,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

(2)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_____句,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

(3)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成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_____句,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________________,他生长着。      (朱自清《春》)

⑵曹操《观沧海》中描写树木花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 。        (王维《竹里馆》)

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⑸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⑺孰若孤,______________,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