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浓烫的山地上。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他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的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桃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1.根据牧羊人的表现分析其人物品质特点,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表现 | 牧羊人的品质特点 |
牧羊人让“我”喝水,带“我”去小屋。 | (1) |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 了油。 | (2)
|
牧羊人不知道土地属于谁的。 | (3)
|
2.选文第一段对高原的描写有何作用?
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2)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请从词性的角度分析加点词的作用。)
4.选文最后一段写道“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在道别时,假若,“我”要留一份礼物给牧羊人:你觉得“我”会留什么礼物?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以文中“我”的身份写出留下的具体礼物。并从“礼物的价值”角度阐述理由。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①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选自《吕氏春秋》,北京出版社,2006年7月版)
(注)①己亥:中国农历用“天干”“地支”来纪年。60 年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己亥是 其中的一年。
1.请用“/”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各划一处)
(1)得一人之使 (2)夫“己”与“三”相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 (2)丁氏对曰_____________
(3)子夏之晋_______________ (4)是己亥也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闻而传之者。
(2)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4.两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共同的道理?
小园
(南宋)陆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1.发挥合理想象,描述第一、二句的画面。
2.请分析“卧读陶诗未终卷”中“卧”字的表达效果。
班级举行“爱上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第一小组认为“书籍的类别”对是否“爱上读书”的影响较大,他们在班级进行了数据调查(见下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调查表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一条建议。
(1)主要问题:
(2)我的建议:
2.第二小组认为,仅仅“爱上读书”是不够的,得有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为此,他们准备设计调查问卷。请帮他们补两条调查问卷的问题。
问卷主题 | 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 |
问卷问题 | (1)阅读中,你会运用跳读与精读的方法 么? |
(2)阅读一本好书后,你会主动写读后感么? | |
(3)_____ | |
(4)_____ |
3.第三小组进行“爱上经典,话说八戒”的专题探究。
组内同学认为,《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勇猛、聪慧。于是,他们准备运用跳读和精读的方法重读下面六个章回,并对猪八戒“勇猛”或“聪慧”的形象进行探究。请你回顾下面章回内容,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1)你觉得可以跳读的回目:第 回(写一个回目即可),因 。
(2)你觉得可以精读的回目:第 回(写一个回目即可),因 。
4.第四小组想把同学们的作文汇编起来做成班刊,他们对班刊名进行了简单的讨论。请你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晓雨:班刊取名“写作地”,你觉得怎样?
晴雨:_____________,因为这个名字太直白,没有文学味。
晓雨:你帮取一个?
晴雨:“芳草园”怎么样?既可喻指我们的班刊像香草一样鲜嫩;也可象征我们的班刊有_____________。
晓雨:你这个刊名好!好在_____________。
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3)题需填写作者。
(1)静以修身,___________。(诸葛亮《诚子书》)
(2)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词(其一)》)
(4)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6)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___,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7)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诗人想象与家人团聚的情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的“不信,请看那朵流星,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想象牛郎织女在天上生活的场景。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称(______)职(2)混(_____)为一谈(3)chàng(_______)然(4)见异思 qiān(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