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焕发自省的力量
①“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现实生活中,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很多人回首自己来路、盘点人生得失而感慨,正是自省精神让自己从歧途走向正路,从缺陷走向完善。在相当意义上说,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和提高的有力武器。
②“泾溪石险人就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醒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危险就会接踵而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自己排队时,不希望别人插队;自己插队时,要求别人闭嘴。凡事責人而不自省,只找别人毛病,而不找自己原因,只指責别人过错,而不找自己的问题,往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正所谓:“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責,天翻地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教训殊为惨痛。
③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立己”,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则远怨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周处射虎杀蛟三日不见,乡人以为周处死了互相庆贺,周处回来后听到乡邻相庆,才知被乡邻憎恶,乃“有自改意”,由此弃恶从善,“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④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題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③“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处身现代社会,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德品行、言行举止,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位。
1.选出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A.只要自省,人就能克己谨慎,反思过失,不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和提高。
B.危机时刻,尤其需要警醒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平常时刻则可以放松些
C.自省就是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细节予以检视,清醒地查找不足并进行深刻忏悔
D.如果每个人都能自省,社会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2.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从“立己”或“达人”的角度,联系自身经历体验,说说你对“自省的力量”的认识。
阅读《简·爱》第二十三章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简,听见夜莺在林中歌唱吗?――听呀!”
②我听着听着便抽噎着哭泣起来,再也无法抑制强忍的感情,不得不任其流露了。我痛苦万分,浑身颤栗着。到了终于要开口的时候,我便只能表达一个冲动的愿望:但愿自己从来没有被生下来,从未到过桑菲尔德。
③“因为要离开所以才难过吗?”
④悲与爱在我内心所煽起的强烈情绪正占上风,并竭力要支配一切,压倒一切,战胜一切,要求生存、扩展和最终主宰一切,不错――还要求吐露出来。
⑤“离开桑菲尔德我很伤心,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这里过得充实而愉快-
至少有一段时间。我没有遭人践踏,也没有变得古板僵化,没有混迹于志向低下的人之中,也没有被排斥在任何一次同光明、健康、高尚的心灵交往的机会之外。我已面对面地同我所敬重的人、我所喜欢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博大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了解你,罗切斯特先生,非要让我永远同你分开,使我感到恐惧和痛苦。要是非分別不可,就像看到非死亡不可一样。”
……
⑥“我告诉你我非走不可!”我反驳道,感情很有些冲动,“你难道认为,我会甘愿留下来做一个对你来说可有可无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你以为我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有和你一样丰富的心灵,我有和你一样充实的心胸!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为遵循习俗、常规,甚至也不以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在同你的灵魂对话,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1.选文第①段是罗切斯特的话。联系本章内容,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2.选文第⑤段是简·爱的真情告白,从中可以看出她对罗切斯特的感情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的?
3.这部小说至今有一百七十多年了,在世界文坛一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小说中哪一点“独特的光芒”使你获取了成长的力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毗引裾①
帝②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侍中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卒家,其计安出?”
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③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啮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帝乃徙其半。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辛毗:字佐治三国时魏国侍中。②帝:魏文帝曹丕。③厕:安置。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实河南 (2)朝臣俱求见
(3)诚以为非也 (4)引其裾
2.用斜线(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时 天 旱 蝗 民 饥 群 司 以 为 不 可 而 帝 意 甚 盛。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
(2)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4.辛毗为什么据理力争不让魏文帝迁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两句中的“愁”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2.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某班级围绕《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由淳朴善良到人格沦丧的变化,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请完成下列题目。
(1)概括两个能体现匡超人人格沦丧的事例。
(2)讽刺是《儒林外史》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匡超人这一形象的塑造,举一例说说作品是如何达到讽刺效果的。
(3)围绕“造成匡超人变质堕落的责任在于谁”这一问题,同学们意见不一,展开辩论。请你为辩论的正方和反方,各提供一个辩论观点和理由。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要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换白话说不仅教育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树立学生的品德。
养培育学生的价值追求学生精神品格的塑造,“德者,才之帅也”,专业知识往往具有工具理性的一面,如果一个人不能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知识的运用,则可能shì( )得其反。爱因斯坦说过,( ),还要使学生获得对美和道德上善的鲜明的辨別力。没有这种辨別力,就可能对他人mò( )不关心,也可能越出行为的边界。
(1)根据文段中拼音提示写汉字。
shì(______)得其反 mó(______)不关心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不仅教育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培育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B.教育不仅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培育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C.教育不仅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树立学生的品德修养,培育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D.教育不仅要培育学生的品德修养,更要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树立学生的价值追求,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行的 B.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