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四见孙犁先生
铁凝
①1979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这就是我的机会,而我却面露难色。可以说,这是我没有见过世面的本能反应;也因为,我听人讲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都不敢乱叫。韩映山看出了我的为难,指着他家镜框里孙犁的照片说:“孙犁同志……你一见面就知道了。”
②我带了信,在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③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④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⑤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一副棉布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从来就说不清楚。
⑥我第四次与孙犁先生见面是去年10月16日。这时他已久病在床,住医院多年。我知道病弱的孙犁先生肯定不希望被频频打扰,但是去医院看望他的想法又是那么固执。
⑦病床上的孙犁先生已是半昏迷状态,他的身材不再高大,他那双目光温厚、很少朝你直视的眼睛也几近失明。但是当我握住他微凉的瘦弱的手,孙晓玲告诉他“铁凝看您来了”,孙犁先生竟很快作出了反应。他紧握住我的手高声说:“你好吧?我们很久没有见面了!”他那洪亮的声音与他的病体形成的巨大反差,让在场的人十分惊异。在四五分钟的时间里,我也大声说了一些问候的话,孙犁先生的嘴唇一直嚅动着,却没有人能知道他在说什么。在他身上,盖有一床蓝底儿、小红花的薄棉被,这不是医院的寝具,一定是家人为他缝制的吧,真的棉布里絮着真的棉花,仿佛孙犁先生仍然亲近着人间的烟火,也使呆板的病房变得温暖。
⑧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孙犁先生。
(2002年10月22日)
(有删改)
1.依据作者与孙犁先生四次见面的情形,完成填空。
| 时间 | 事件概括 |
第一次见面 | 秋日的一个下午 | 他在地里捡豆子,和我握手,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 |
第二次见面 | ①____ | ②____ |
第三次见面 | 某日 | ③____ |
第四次见面 | 2001年10月16日 | ④____ |
2.孙犁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这就是我的机会,而我却面露难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2)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孙犁先生。(分析结尾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情感。)
4.《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先生最负盛名的小说、散文结集。请以这部集子中的一篇文章为例简要分析孙犁的创作特点(可以是关于文章题材、主题等方面的,也可以是关于文章写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的)。
阅读《西游记》第四十回(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圭木母空(节选)
却说那孙大圣抬头再看,只见那红云又散,复请师父上马前行。三藏道:“你说妖精又来,如何又请走路?”行者道:“这还是个过路的妖精,不敢惹我们。”长老又怀怒道:“这个泼猴,十分弄我!正当有妖魔处,却说无事:似这般清平之所,却又恐吓我,不时的嚷道有甚妖精。虚多实少,不管轻重,将我搊①着脚,掉捽②下马来,如今却解说甚么过路的妖精。假若跌伤了我,却也过意不去!这等,这等!”行者道:“师父莫怪,若是跌伤了你的手足,却还好医治;若是被妖精捞了去,却何处跟寻?”三藏大怒,哏哏③的,要念《紧箍儿咒》(批注一),却是沙僧苦劝,只得上马又行。
还未曾坐得稳,只听又叫“师父救人啊!”长老抬头看时,原来是个小孩童,赤条条的,吊在那树上,兜住缰,便骂行者道:“这泼猴多大惫懒!全无有一些儿善良之意,心心只是要撒泼行凶哩!我那般说叫唤的是个人声,他就千言万语只嚷是妖怪!你看那树上吊的不是个人么?”大圣见师父怪下来了,却又觌面④看见模样,一则做不得手脚(批注二),二来又怕念《紧箍儿咒》,低着头,再也不敢回言,让唐僧到了树下。那长老将鞭梢指着问道:“你是那家孩儿?因有甚事,吊在此间?说与我,好救你。”噫!分明他是个精灵变化得这等,那师父却是个肉眼凡胎,不能相识。
……
一时间,风声暂息,日色光明。行者上前观看,只见白龙马战兢兢发喊声嘶,行李担丢在路下,八戒伏于崖下声吟,沙僧蹲在坡前叫唤。行者喊:“八戒!”那呆子听见是行者的声音,却抬头看时,狂风已静,爬起来,扯住行者道:“哥哥,好大风啊!”沙僧却也上前道:“哥哥,这是一阵旋风。”又问:“师父在那里?”八戒道:“风来得紧,我们都藏头遮眼,各自躲风,师父也伏在马上的。”行者道:“如今却往那里去了?”沙僧道:“是个灯草做的,想被一风卷去也。”(批注三)
行者道:“兄弟们,我等自此就该散了!”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到得!”沙僧闻言,打了个失惊,浑身麻木,道:“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行者道:“兄弟,你说的也是,奈何师父不听人说,我老孙火眼金睛,认得好歹,才然这风,是那树上吊的孩儿弄的。我认得他是个妖精,你们不识那师父也不识,认作是好人家儿女,教我驮着他走。是老孙算计要摆布他,他就弄个重身法压我。是我把他掼⑤得粉碎,他想是又使解尸之法,弄阵旋风,把我师父摄去也。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批注四)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既是贤弟有此诚意,教老孙进退两难。八戒,你端的⑥要怎的处?”八戒道:“我才自失口乱说了几句,其实也不该散。哥哥,没及奈何,还信沙弟之言,去寻那妖怪救师父去。”行者却回嗔作喜道:“兄弟们,还要来结同心,收拾了行李马匹,上山找寻怪物,搭救唐僧去。”
(批注一)唐僧认为悟空戏弄他,又不肯认错,所以要念《紧箍儿咒》。
(批注二)这个孩童便是红孩儿,如果行者可以做手脚,他也许会一棒把这妖怪打死。
(批注三)沙僧的言外之意,是在责怪唐僧实在太没用了,不想保护他了。
(批注四)唐僧确是常常不听悟空的劝。此前孙悟空因打六条剪径之贼,也被唐僧责骂。
(注释)①搊(chōu):方言,手扶住或一端用力向上使物体立起或翻倒;②捽(zuó):方言,揪;抓;③哏哏(gén gén):狠心的样子;④觌面(dí miàn):当面,迎面;⑤掼(guàn):扔,丢掷。⑥端的:到底;究竟。
1.依据节选语段及《西游记》其他章节内容,选出四处批注(见语段旁)中不够准确的一项()
A.批注一 B.批注二 C.批注三 D.批注四
2.选段中有一处“前后矛盾”:孙悟空和猪八戒都说“要散伙”,但后来两人又都觉得“不该散”。导致悟空和八戒态度转变的原因是否相同?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
3.有人对唐僧师徒评价道:“悟空可颂,悟净可敬,悟能可气,唐僧可憎。”针对这一评价,班里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你任选其中一人,结合《西游记》整本书中的有关内容,以“我认为……”或者“我不认为……”(如“我认为唐僧可憎”或者“我不认为唐僧可憎)开头,发表你的看法。
小金同学阅读《朝花夕拾》时,设计了一个任务表,请你按要求完成。
| 甲 | 乙 |
人物图片 | ||
人物提示 | 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醉嗬~~……。” | ……一见面,她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他(她)是谁? | 寿镜吾 | (1) |
人物理解 | (2)甲、乙中的人物是怎样的人?请选择其中一个,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篇目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
专题探究 | (3)你在进行“鲁迅的童年”和“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这两个专题探究时,有什么发现?请选择其中一个专题,写出你的探究发现。 |
下面关于文学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停连是一种朗读技巧,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在朗读时,无论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
B.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称为拟人;把人当物来写,称为拟物,这两者都属于比拟的修辞手法。
C.寓言篇幅短小,言简意赅。这是一种用假托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并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D.古人的年龄一般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弱冠”指三十,“不惑”指四十,“知天命”指五十。
小金同学对七上语文教材背诵篇目整理归类如下。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1)请运用纠正易错字的方法,选择正确的选项。
意象辨析法 |
①(______)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A.扬花:以花粉飞散表现作物开花的美好。B.杨花:以柳絮的漂泊无定寄托飘零、离别之感。 |
偏旁辨析法 |
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______)。(刘禹锡《秋词》) A.宵:指入夜时段 B.霄:指天空云霄 |
(2)请按照写法提示补全句子。
比喻、拟人 | ①春天______,______,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
对仗 | ②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
想象 | ③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
典故 | ④强欲登高去,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3)请根据内容提示填写诗句。
①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这句话启发我们:对别人的缺点要引以为戒。②诸葛亮《诫子书》一句“____,____”,告诉我们,只有恬淡自然,宁静专一,才能不迷失方向,达到高远境界。③谭嗣同《潼关》中一句“____,____”,使我们感受到诗人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寻一方jìng mì(①____)之处,读一本成长之书。跟着少年鲁迅的脚步,我来到rén jì hǎn zhì(②____)的百草园,支竹筛,撒秕谷,系____(③xì/jì)长绳,等待鸟雀前来zhuó shí(④____);打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遇见海伦·凯勒,面对不幸的命运,她百折不挠,使黑暗的世界也变得huā tuán jǐn cù(⑤____);来到阿尔卑斯山,我认识了一位植树的牧羊人,他以一个人微薄____(⑥bó/báo)的力量,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富饶的家园。
读书,读人,养心。阅读使我面对生活的困境不再徘徊____(⑦huí/huái),不再怅____(⑧chàng/zhàng)然,心怀美好与高贵,奋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