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 唐俊杰 ①那天,母亲端上来一碗汤,里面没有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

唐俊杰

①那天,母亲端上来一碗汤,里面没有油,也没有盐,老年痴呆症毫无征兆地袭击了她。

②母亲坐在一张老旧的椅子上,思想涣散,她用力地拉扯着自己稀疏发白的头发,竭力要想起些什么来。记忆像一盘散沙,落在地上,她拾不起来了。她又嘟嘟嚷嚷地对着空气说些空气也听不懂的话,像在一个另外的世界里。她莫名地微笑着,像一个婴儿。生命的回归,人生一场,风雨无数,此刻,全被这三月的风,吹散殆尽。

③母亲老了,也许衰老真的是一件太过残忍的事,母亲的心承受不了,所以,她潜意识里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接受这生命规则的无奈。

④往事如陈酿,一经打开,辛酸不已。

⑤小时候,母亲是瓦顶上那每顿必要袅袅升起的炊烟,是生病时贴上我滚烫额头上的焦急的脸庞,是一把调皮时会刷在小屁股上的扫帚棍,是劳作一天后回家匆匆的脚步声,是为生活每日忙碌至深夜不倦的身影。

⑥多少个日子都能安然生活在母亲的爱里,母亲所给予的是每一个日子的点点滴滴,润物无声。

⑦长大后,母亲是每一次在背后的那双期望的双眼,是牵挂的夜枕上每滴不眠的泪水,是你厌了烦了却总也停不下的叮咛,是万家团聚年前节日水远忙碌在厨房的那个人,是看你日渐茁壮地成长,而自己赶赴衰老却依然无怨的执着,是她为你而无畏逝去的青春。

⑧她老了,我站在她的面前,每一段往事都会触动我的心,每每让我流泪,而她微笑着,不知不晓地微笑着。

⑨我用木梳梳理着她杂乱的白发,可我多想成为一缕柔软的春风去抚平她脸上的皱纹,让她能重获一张青春的脸庞。

⑩她自顾自地说着,我只能在她的耳边大声地说话,希望她能听见一丁点儿,可我多想成为一个天赖的作曲家,能让她的心听到这世界上最温柔的乐音。

⑪她佝偻着为子女操劳一生的腰背,我只能用手轻扶它,可我多想成为一根坚韧的竹子,去撑起她的腰,能让她重新矫健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⑫她那做了一辈子家务的粗糙的双手,我只能握紧它,让她能感受到我的温暖,可我多想握住她不停地走,不停地走过残忍的时光,让她不再在岁月里无奈地老去。

⑬我恨我不能,在这三月的风里。

满山遍野的杜鹃花盛开在三月的风里,像每个母亲的笑脸,红得似血,株株晶莹欲滴。犹如每个母亲为孩子流落的泪滴,像颗颗钻石,永远镶嵌在孩子柔软的心上。为了这份晶莹,我知道自己要做一个正直的孝顺人。

⑮一束杜鹃放上母亲的床头,她微笑了。“映山红。”她说。

⑯我哭了,这是我唯一一次送给母亲的“母亲节”礼物。

(选自《散文选刊》原创版2019年12期)

1.结合文章⑤一⑦段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节画线句。

3.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我恨我不能,在这三月的风里。

(节选自唐俊杰《母亲》)

(乙)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节选自朱自清《背影》)

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我”表达的情感有何共同点?请联系原文内容分析。

 

1.(1)从“每顿必要袅袅升起的炊烟”“是为生活每日忙碌至深夜不倦的身影”可以看出母亲是辛劳忙碌的;(2)从“生病时贴上我滚烫额头上的焦急的脸庞”可见母亲的慈爱;(3)从“一把调皮时会刷在小屁股上的扫帚棍”可见母亲的严厉;(4)从“自己赶赴衰老却依然无怨的执着”可见母亲的无私付出。 2.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盛开的杜鹃花”比作“母亲的笑脸”,把“晶莹欲滴的杜鹃花”比作“母亲的泪滴”“颗颗钻石”,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为了孩子而辛劳一生却无怨无悔、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表达了母亲对孩子伟大、深沉的母爱,同时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恩赞颂之情。 3.全文将母亲年轻时的勤劳能干和现在衰老痴呆进行对比,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恩和愧疚无奈之情;回忆往事“我”的流泪与母亲无意识的微笑对比,写出“我”面对母亲老年痴呆的痛心与无奈;全文将母亲年轻时为“我”和整个家的无所不能和“我”面对衰老母亲的“不能”形成对比,表达对生命规律无可逆转的无奈和“我”的自责。 4.两文中的“我”都表达了悔恨和自责之情。甲文作者恨自己不能让母亲能重获一张青春的脸庞,让她听到这世界上最温柔的乐音,不能让她佝偻的腰背挺直,真切地表达了“我”因为无法阻挡母亲的衰老而自责愧疚的无奈之情;乙文作者为自己的自作聪明,为当时未能理解父亲对自己细心周到的爱护和照顾中的深情而自责内疚。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从“是生病时贴上我滚烫额头上的焦急的脸庞”可看出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从“是一把调皮时会刷在小屁股上的扫帚棍”可看出母亲的严厉;从“是劳作一天后回家匆匆的脚步声,是为生活每日忙碌至深夜不倦的身影”可看出母亲的辛苦劳累;从“每一次在背后的那双期望的双眼”可看出母亲对孩子的期望;从“是牵挂的夜枕上每滴不眠的泪水”可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牵挂;从“自己赶赴衰老却依然无怨的执着”可看出母亲的无私伟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北极下起“塑料雪”

①人们心目中洁白无瑕的北极下起“塑料雪”,这是怎么回事?据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在北极发现了塑料微粒的踪迹,数量之大令人震惊。尽管北极人迹罕至,但每一升雪中大约有超过1万颗塑料微粒。这意味着,即使在北极,人们也可能从空气中吸入塑料微粒,而目前塑料微粒对健康有何影响尚不清楚。

北极惊现塑料微粒

②塑料制品给现代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它们会降解成大小不等的塑料微粒。一般而言,塑料微粒的直径小于5毫米。这些塑料微粒在陆地上比比皆是,也被发现存在于河流和海洋中。但如今,科学家在洁白无瑕的北极也发现了它们的身影。

③据美联社报道,来自德国和瑞士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在北极的雪中发现了大量塑料微粒,同时还发现了橡胶颗粒和纤维。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科学进展》杂志上。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研究人员采用一种低技术含量的方法,用一把勺子和一个烧瓶,从北极、德国北部、巴伐利亚、瑞士阿尔卑斯山脉以及北海的黑尔戈兰岛等地收集了雪样本。

④研究人员利用专门分析程序,对雪样本进行检测。在所有样本中,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脉雪样本的塑料微粒含量最高,其中一个样品每一升雪中含有超过15万颗塑料微粒。相比之下,北极雪样本的污染程度虽较低,但数字仍融目惊心;该样本来自格陵兰岛东部弗拉姆海的一块浮冰,每升大约含1.4万颗塑料微粒,在分析的雪样本浓度中排在第三位。

⑤“尽管我们预计到会发现污染,但塑料微粒如此之多依然让我们震惊。”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研究人员梅勒妮·伯格曼如此说,“很明显,雪中的大部分塑料微粒来自空气。”

塑料微粒咋来到北极?

⑥北极被视为地球上最原始的环境之一,塑料微粒是怎么到达北极的呢?

⑦研究人员认为,塑料微粒被风吹来吹去,然后通过某种目前尚未明确的机制,通过大气层进行“长途转移”,然后通过降水或降雪等形式,被“冲刷”下来。

⑧美联社报道称,新研究表明,塑料微粒与尘埃、花粉、汽车废气中的微粒一样,可随空气飘散。塑料微粒正在被吸入大气,并被带到地球上一些较为偏远的角落。研究人员推测,北极的一些塑料污染可能源自船只与冰面的摩擦,也可能与风力涡轮机有关。

⑨挪威大气研究所的苏菲博士认为,一些颗粒污染是局部的,一些则是从远处飘来的。“在我看来,我们正在分析和监测的大部分污染物,是从欧洲、亚洲和世界各地远距离‘运输’而来的,其中一些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和活着的动物都具有威胁。”

⑩“我们不得不问,”伯格曼呼吁说,“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塑料包装吗?我们使用的涂料中需要所有的聚合物吗?我们能设计出不同的汽车轮胎吗?这些都是重要的问题。”

意味着什么?

⑪挪威科技大学生物学家马丁·瓦格纳表示,研究结果显示污染物浓度数值较高,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研究人员所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使他们能够识别小至11微米的塑料微粒——这比人类一根头发的直径还要小。

⑫“这很重要,因为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都着眼于更大的塑料微粒,”瓦格纳说,“基于此,我认为我们大大低估了环境中实际塑料微粒的含量。”

⑬“重要的是,这项研究表明,大气运输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会带着塑料微粒四处移动,并且可能是长距离和全球性的。”瓦格纳补充说。另外,雪可能是塑料微粒的重要储存器,融化时会释放塑料微粒,这一点以前从未被研究过。有关塑料微粒的研究频频引起关注。

⑭研究人员提醒,作为污染源,塑料微粒在空气中的分布一直被忽略。这一最新研究对那些认为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方“净土”的人来说,可能十分沉重。当地一名居民说:“这让我十分伤心,之前是海冰里有塑料,海水和海滩上有塑料,现在是雪里有塑料。在这里,我们每天目睹它的美丽,看到它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看到它被污染,这让人痛心。”

⑮在这片人类几乎不曾踏足的神圣领域,漫天飞舞的雪花不再干净洁白。如今的地球,还有未被污染的净土吗?

(选自《读者》2019年12月,有删改)

1.文章第①小节有何作用?

2.节画线句中的“这”指代什么?

3.选文第③④节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结合选文和生活实际,谈谈如何防止塑料微粒污染我们的环境。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林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注释)①受:学习。②乏绝:指缺水断粮。③急:逼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

(1)军士吏______(2)无何______

(3)广之______(4)不中不发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子动,改容式车

A.是焉得大丈夫乎 B.士以此爱乐

C.念无与乐者 D.众服确论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4.周亚夫和李广都称得上是“真将军”,但两文表现人物性格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各找一个角度简要说一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本词为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已病故,作者子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

1.上阕“日晚倦梳头”中的“日晚”改为“日晓”好不好?为什么?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被认为写“愁”名句,请自选角度贯析。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盐海中学举行“保护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的主题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内容,根据要求完成活动任务。

(材料一)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和盗掘古遣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一此地区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材料二)盐城有不少地方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台市董永传说、淮剧、建湖杂技三面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是源于江苏省盐淮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文化,其形成是劳动人民生产与生活的积淀,也是江淮地域精神文化的缩影。可是,防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及,传统淮剧逐渐失去了城乡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并呈急剧消失和边缘化的状态。影视、流行歌曲、卡通动漫、网络游戏等快餐文化在广大中小学生中迅速流行,而他们对传统戏曲越来越隔膜,戏曲文化意识越来越淡薄。

(1)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结合“材料一”中我国文化遗产的现状,提出3条保护文化遗产的建议。

(3)为弘扬地方传统文化,让广大青少年感受盐城淮剧的魅力,学校拟策划“戏曲进校园”活动,请你设计3项与此相关的活动。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选出对《昆虫记》相关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A.《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几十年时间写成的科普巨著。

B.作者笔下的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他的后代做出无私奉献,为儿女操降无识别结果来情趣盎然。

C.法布尔研究昆虫的方法独特,他一反常规,把昆虫放在盒子里,浸在酒精里观察,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

D.《昆虫记》除了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社会人生,阅读时我们应仔细加以品味。

(2)结合《昆虫记》选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七月,午后酷热难耐,成群的昆虫干渴难忍,在枯萎打蔫儿的花上爬来爬去,想找点儿水解渴,而蝉却对普遍的水荒不屑一顾,它用他那如钻头般的细嘴,在自己那永不干涸的酒窖中钻了开来。它不停地歌唱着,落在一棵小树的细枝上,钻透那坚硬平滑、被太阳晒得汁液饱满的树皮。它从钻孔中把吸管插进去之后,便一动不动地、聚精会神地、美滋滋地沉浸在汁液和歌声的甜美之中。

……

在这群冲锋陷阵的强盗中,最大胆最坚决的就是蚂蚁。我看见有一些蚂蚁在咬蝉爪。还看见一些蚂蚁在扯蝉翼尖,趁势爬上蝉背,挠蝉的触角。一只胆大包天的蚂蚁就在我的眼前咬着蝉的吸管,拼命地往外拽。

被这帮小蚂蚁如此这般地搅扰,巨蝉没了耐心,终于弃井而去。它在逃走时还向这帮劫匪撒了一泡尿。对于妈蚁来说,蝉的这种高傲的蔑视无伤大雅!反正它的目的达到了,它成了这口井的主人了。一旦再有机会,它们还会用同样的法子再喝上几大口的。

大家都看到了,事实彻底地把寓言臆想的角色给调换过来了。毫不客气,抢劫时绝不退缩的求食者是蚂蚁,而甘愿与受苦者分享甘露的能工巧匠是蝉。

有人说:“《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作品,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你认同这一评价吗?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述理由。

(3)①《寂静的春天》的作者是美国科普作家__________。

②下面是《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中的一段文字:“1972年3月,美国国家宇航局发射了第一个木星探测器“先驱者10号”,1973年4月2号发射了第二个木星探测器“先驱者11号”。在此后的岁月中,他们都出色地完成了考察木星的任务,继续远走高飞”。

选文运用了___________说明顺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