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老先生的礼数 沈轶伦 ①采访老先生们,我常常...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老先生的礼数

沈轶伦

①采访老先生们,我常常被他们身上的礼数感动。

②比如老画家戴敦邦,每次我离开他家时,他不管在做什么,必定要放下手中事,起身拄着拐杖送我出家门,一直送到楼道口,还要叮嘱儿子把我送出小区到大路上为止。有时我走出很远,回头一看,发现他竟然还站在楼道大门前,犹自微微摇手目送。我想,对我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后辈,何以如此。

③溽署天气,为了作画,他在室内穿着棉袄,走到楼道门口时还是这样一身打扮。来来往往衣着清凉的行人从他身边擦过,更衬得一身冬衣的他与众不同。这是一幅我想永远记在心里的画面,不用一个字,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在大毒日头下的身影。

④这,是待客之礼。

⑤历史学家陈绛也是这样的。八十八岁高龄的他住在医院病房,我告辞的时候,他执意起身相送·我连忙扶住他胳膊,再三请他留步,他却仰起脸来笑道:“我正好要散散步,不如你陪陪我?”这样一来,倒显得不是他来送我,是我在陪他。

⑥纵然如此,老先生们还会说自己做得不到位。陈绛先生说过一个细节:他小时候到外地读初中,一次家书的信封上写了父亲的名讳,下面用“××先生展”。当时,他觉得“展”字比“收”或“启”字新奇。没想到放假回到家里,父亲拿出这个信封对他说:对长辈不能用“展”字,这是不恭敬的,并提醒他日后用字遣词要注意长幼有序。

⑦我心里想,现在连手写书信都是稀罕物了,人际交往,整天短信来微信去,张口就是“喂”“哎”“哦”,哪里还用得上体现辈分的称呼呢?大家在群里,直接@一下就算是叫人了,那些尊称与谦辞,曾经是日常交际的常用语,如今却像是少数人才掌握的暗语但也正因其稀少,言辞之间反而更易于确认说话者的出身。

⑧有一次,我去上海闵行区采访一位老年社区志愿者。我说了些恭维他的话,对方立即从座位上欠身,口里连说“不敢不敢”,而在问我情况时,他则一直用“敢烦”和“府上”等词汇。这给我的印象深刻极了,后来一问,果然对方是位四十年代的老大学生。和这样的老先生说话,我自己也不敢怠慢。语境形成的气场,就仿佛有只手推着我似的,让我脊背挺直,整个人都因肃然起敬而变得像样起来。

⑨他们让我想起我的祖父。在我幼时,他将我抱在膝上,手把手教我:“问人姓名说责姓,说到自己用鄙人。赞美别人用高见,无暇陪客说失陪……”但这些用词,到我父母那代,使用率就很低了;而到我们这代,更是远逝得不见踪影。一次一位老先生称呼我为“世讲”,我竟然疑心他是不善用电子设备而打错了字。后来一查,我才惭愧地意识到,原来这是老派人对朋友后辈的称呼。

⑩究竟是什么使这些本该世代因袭的礼数难以为继?一方面,时代和社交方式的变化、外来语以及网络词汇的冲击,让许多古雅的作派形同古董,很难在现实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另一方面,时下人们显然更乐意“炫”和“秀”,仿佛刷存在感和博人眼球才是应有的姿态,而谦恭自抑是不是已经是落伍的东西?

也许,规矩,是注定要被打破的。传统,注定是会被替代的。在这瞬息万变的城市中,己经没有什么持续性强的东西了。但老派人坚持的礼数,其实并不仅仅是为了恭维对方而存在的。这种时刻自省的谦恭是提醒人们,不要自以为是,要晓得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眼前的一切并非所有的世界。就像见过钩窑的人,再使用塑料杯子时,也要知道,除了眼下普及的生活方式,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有删改)

注:(钧窑)北宋时期著名的瓷窑,所出产的瓷器极其珍贵,具有很高的鉴赏、收藏价值

1.试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老先生的礼数”具体表现在哪几件事情上?请简要概括。

3.根据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1)回头一看,发现他竟然还站在楼道大门前,犹自微微摇手目送。(从加点词语角度)

(2)语境形成的气场,就仿佛有只手推着我似的,让我脊背挺直,整个人都因肃然起敬而变得像样起来。(从描写角度)

4.请结合全文,说说第段中“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含义。

 

1.内容上,抒写被老先生们礼数感动之情,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下文,引出下文对老先生们礼数的具体叙述。 2.①老画家戴敦邦拄杖送“我”出门,并摇手目送;②历史学家陈绛执意相送我,并当是“我”陪他散步;③陈绛先生讲述少时父亲教导他用字谴词要注意长幼有序;④一位老年社区志愿者谦恭地与我交谈;⑤祖父教幼小的我学礼数;⑥一位老先生称我为“世讲”。 3.(1)“竟然”表明戴敦邦老先生的行为出乎我的意料,表现出他为人谦虚,待客有礼,同时也表现出我对老先生礼数的惊讶和钦佩。(2)对我的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老先生的影响下庄重恭敬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谦恭的老先生的钦佩与赞美。 4.(从自我的角度)坚守自我,言行有礼,谦恭自抑、不自以为是、不自大不自傲;(对他人的角度)敬重他人,态度真诚,礼数周到,言语得体。 【解析】 1.本题考查开头段落的作用。分析段落的作用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内容上的作用: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 ;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 ;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4、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结构上的作用:开篇点题 、设置悬念 、引起下文、总领全文 、为下文做铺垫。第一段只有一句话“采访老先生们,我常常被他们身上的礼数感动”,结构上,开篇就点明了题目“老先生的礼数”,也自然引出下文对老先生们礼数的具体的叙述,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内容上,“感动”一词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点明作者要叙述的都是被老先生们的礼数感动的事情。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概括事件时要语言简明扼要,可按照“人+事+结果”的模式作答。第2、3段写老画家戴敦邦拄杖送“我”出门。第5段写病房中的历史学家陈绛执意送“我”,并当是“我”陪他散步。第6段写陈绛先生讲父亲教导他谴词要注意长幼有序。第8段写一位老年社区志愿者的谦恭态度让“我”印象深刻。第9段写幼年时,祖父教我礼数和“我”误解位老先生称呼“我”为“世讲”。 3.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1)“竟然”表示没想到,出乎意料。“我”没有想到戴敦邦老先生那么谦虚有礼,会站在楼道大门前,对“我”摇手目送。老先生的礼数让我惊讶,并深深的佩服。 (2)动作描写如“挺直身体,端正姿态”,神态描写如“肃然起敬”,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我”在老先生的影响下也变得庄重恭敬,讲究礼数。“我”的这些表现说明了深受老先生的影响,表现了作者对老先生的敬重和赞美之情。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的能力。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通过全文可知,“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指的就是文中几位老先生具有的待人谦恭、注重礼数的生活方式,这是对他人而言。从自身角度来说,结合内容“但老派人坚持的礼数,其实并不仅仅是为了恭维对方而存在的。这种时刻自省的谦恭是提醒人们,不要自以为是,要晓得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眼前的一切并非所有的世界。”可知,“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是要谦恭有礼,不骄傲自大,不自以为是,要坚守自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非文学类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第八条(严重惩戒)学生违规违纪、行为失范,屡教不改的,或者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或者有欺凌同学、辱骂殴打教师等恶劣情节的,教师应当提请学校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教育惩戒:

(一)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者停学,要求家长带回配合开展教育;

(二)由法治副校长或法治辅导员予以训诫;

(三)安排专门的教育场所,由专业人员进行辅导、矫治;

(四)改变教育环境或者限期转学;

(五)学校校规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

对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经教育惩戒仍不改正的学生,学校可以給与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的纪律处分、对高中阶段学生,还可以给予勒令退学或者开除学籍的纪律处分。

学生行为涉嫌违法、犯罪的,学校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因违法、轻微犯罪行为但不予行政、刑事处罚的学生,学校可以按照法定程序,建议将其转入专门学校教育矫治。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文本二)

《征求意见稿》的一大亮点在于,明确了具体的惩戒措施。适当增加运动、教室内站立、面壁反省、暂停或限制学生参与特定活动、承担校内公共服务、隔离反省、责令家长陪读等惩戒措施是此次意见稿新增的惩戒类型。其中,适当增加运动、教室内站立、面壁反省、承担校内公共服务、隔离反省是通过命令学生从事特定行为而促使其自我反省修正品行的措施。此前,以上惩戒措施处于模糊地带,教师不敢使用,因为一旦使用,可能被家长和学生理解为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次《征求意见稿》明确这些惩戒手段,也是给教育惩戒权真正装上了可操作的“抓手”。

《中国教育报:让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权有法可依》

(文本三)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坦率地讲,是在教育观上的一次“拨乱反正”,也是对教育的一次纠偏,惩戒是基本的教育手段,是保障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因为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在舆论与一些观点的误导下,中国教育只剩下表扬、鼓励、肯定,而没有了惩戒。教育部门出台的相关规定中,对学生的约束性管教越来越少,对老师管教权的限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苛刻。“禁止一切体罚以及变相体罚”的禁令逐渐被扩大化,一些正常管教,比如罚站,也往往被归为变相体罚,对学生的管教措施,动辄就被扣上体罚、冷暴力的帽子,被问责处罚,面对一些“熊孩子”,学校和老师束手无策。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与法律保障,在错误观念的影响下,一些部门与学校,对于老师正确必要的管教缺少支持,“寒婵效应”导致教师放弃了对学生的管教,任其放任自流。

缺少了规矩的学校教育,也间接影响、恶化了社会环境。缺少基本行为规范的学生走向社会,会导致社会秩序的失范,浑然不知错,不觉得错――青少年中荒唐极端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

惩戒一直是教育的基本手段,无论哪种文化、哪种教育体系,都一直存在。其意义不仅仅是维护学校教育秩序,更是为了孩子全面健康成长,促使其树立有效的规则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合格的公民。

《中国青年报:明确教师惩戒权是教育上的一次纠偏》

1.关于三则文本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对于违规违纪学生,教师可以给与其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的纪律处分。

B.违规违纪情节严重的高中学生,可以给予勒令退学的纪律处分。

C.罚站属于正常管教,老师和家长都不能将其归为变相体罚

D.在舆论与一些观点的误导下,中国教育失去了惩戒这一教育的基本手段。

2.请结合三则材料,分点概括行使教育惩戒权的作用。

3.张阿姨认为孩子错误再严重,也应该在学校进行教育,不应带回家。对于她的看法,你赞同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大圣正当凄惨之时,忽见那西南上一朵彩云坠地,满山头大雨缤纷,有人叫道:“悟空,认得我么?”行者走近前处一看,连忙下拜道:“东来佛祖那里去?弟子失回避了,万罪,万罪!”佛祖道:“我此来,专为这小雷音妖怪也。”行者道:“多蒙老爷盛德大恩。敢问那妖是那方怪物,何处精魔,不知他那搭包儿是件什么宝贝,烦老爷指示指示,”佛祖道:“他是我面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三月三日,我因赴元始会去,留他在宫看守,他把我这几件宝贝拐来,假佛成精。那搭包儿是我的后天袋子,俗名唤做人种袋。那条狼牙棒是个敲磬的槌儿。行者听说,高叫一声道:“好个笑和尚!你走了这童儿,教他诳称佛祖,陷害老孙,未免有个家法不谨之过!”弥勒道:“一则是我不谨,走失人口,二则是你师徒们魔障未完,故此百灵下界,应该受难。我今来与你收他去也。”

行者道:“这妖精神通广大,你又无些兵器,何以收之?”弥勒笑道:“我在这山坡下,设一草庵,种一田瓜果在此,你去与他索战。交战之时,许败不许胜,引他到我这瓜田里。我别的瓜都是生的,你却变做一个大熟瓜。他来定要瓜吃,我却将你与他吃。吃下肚中,任你怎么在内摆布他,那时等我取了他的搭包儿,装他回去。”行者道:“此计虽妙,你却怎么认得变的熟瓜?他怎么就肯跟我来此?”弥勒笑道:“我为治世之尊,慧眼高明,岂不认得你!凭你变作甚物,我皆知之,但恐那怪不肯跟来耳。我却教你一个法术。”行者道:“他断然是以搭包儿装我,怎肯跟来!有何法术可来也?”弥勒笑道:“你伸手来。”行者即舒左手递将过去,弥勒将右手食指蘸着口中神水,在行者掌上写了一个禁字,教他捏着拳头,见妖精当面放手,他就跟来

行者攥拳,欣然领教,一只手轮着铁棒,直至山门外,高叫道:“妖魔,你孙爷爷又来了!可快出来,与你见个上下!”小妖又忙忙奔告,妖王问道:“他又领多少兵来叫战?”小妖道:“别无甚兵,止他一个。”妖王笑道:“那猴儿计穷力竭,无处求人,断然是送命来也。”随又结束整齐,带了宝贝,举着那轻软狼牙棒,走出站来叫道:“孙悟空,今番挣挫不得了!行者骂道:“泼怪物!我怎么挣挫不得?”妖王道:“我见你计穷力竭,无处求人,独自个强来支持,如今拿住,再没个什么神兵救拔,此所以说你挣挫不得也。”行者道:“这怪不知死活!莫说嘴!吃吾一棒!”那妖王见他一只手轮棒,忍不住笑道:“这猴儿,你看他弄巧!怎么一只手使棒支吾?”行者道:“儿子!你禁不得我两只手打!若是不使搭包子,再着三五个,也打不过老孙这一只手!”妖王闻言道:“也罢!也罢!我如今不使宝贝,只与你实打,比个雌雄。”即举狼牙棒,上前来斗,孙行者迎着面,把拳头一放,双手轮棒。那妖精着了禁,不思退步,果然不弄搭包,只顾使棒来赶。行者虛幌一下,败阵就走,那妖精直赶到西山坡下行者见有瓜田,打个滚,钻入里面,即变做一个大熟瓜,又熟又甜。

那妖精停身四望,不知行者那方去了。他却赶至庵边叫道:“瓜是谁人种的?”弥勒变作个种瓜叟,出草庵答道:“大王,瓜是小人种的。”妖王道:“可有熟瓜么?”弥勒道:“有熟的。”妖王叫:“摘个热的来,我解渴.”弥勒即把行者变的那瓜,双手递与妖王。妖王更不察情,到此接过手,张口便啃。那行者乘此机会,一骨碌钻入咽喉之下,等不得好歹,就弄手脚抓肠挠腹,翻跟头,竖蜻蜓,任他在里面摆布·那妖精疼得齜牙咧嘴,眼泪汪汪,把一块种瓜之地,滚得似个打麦之场,口中只叫:“罢了,罢了!谁人救我一救!”弥勒却现了本象,嘻嘻笑叫道:“孽畜!认得我么?”

那妖抬头看见,慌忙跪倒在地,双手揉着肚子,磕头撞脑,只叫:“主人公!饶我命罢,饶我命罢!再不敢了!”弥勒上前一把揪住,解了他的后天袋儿,夺了他的敲磬槌儿,叫:“孙悟空,看我面上,饶他命罢。”行者十分恨苦,却又左一拳,右一脚,在里面乱掏乱捣。那怪万分疼痛难忍,倒在地下。弥勒又道:“悟空,他也够了,你饶他罢.”行者才叫:“你张大口,等老孙出来。”那怪虽是肚腹绞痛,还未伤心,他听见叫张口,即便忍着疼,把口大张。行者方才跳岀,现了本象,急掣棒还要打时,早被佛祖把妖精装在袋里,斜跨在腰间,手执着磬槌,骂道:“孽畜!金铙偷了那里去了?”那怪却只要怜生,在后天袋内哼哼唧唧的道:“金铙是孙悟空打破了。”佛祖道:“铙破,还我金来。”

那怪道:“碎金堆在殿莲台上哩。”那佛祖提着袋子,执着磬槌,嘻嘻笑叫道:“悟空,我和你去寻金还我。”行者见此法力,怎敢违误,只得引佛上山,回至寺内,收取金碴。只见那山门紧闭,佛祖使槌一指,门开入里看时,那些小妖,已得知老妖被擒,各自收拾囊底,都要逃生四散。被行者见一个,打一个;见两个,打两个,把五七百个小妖尽皆打死,各现原身,都是些山精树怪,兽孽禽魔。佛祖将金收攒一处,吹口仙气,念声咒语,即时返本还原,复得金铙一副,别了行者,驾祥云径转极乐世界。

1.本语段中充满了作者哪些神奇的幻想?

2.作者为什么要具体描写孙悟空打杀众小妖这—情节?

3.弥勒让孙悟空运用“钻肠入肚”的方法降服了黄眉大王,而这一方法曾被孙悟空多次运用。请联系《西游记》全书,列举出两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夫君于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夫志当存高远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③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诫外甥书》)

(注释)①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②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③揭然:高举的样子。④侧然:恳切的样子。⑤细碎:琐碎的杂念。⑥嫌吝:怨恨耻辱。⑦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⑧窜伏:逃避,藏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淫慢则不能

(3)险躁则不能性        (4)广

(5)徒碌碌滞于         (6)志不强毅

2.翻译下面句子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3.诸葛亮在甲乙两文中分别对两个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首句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生活处境?请结合具体词语加以分析。

2.“铁马冰河”的场景为什么会进入作者的梦境中,试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七年级(3)班的文学部落----文学兴趣小组邀请你参加本月组织活动,需要完成如下任务。

(1)为展示同学的优秀作文,班级设立了文学展示墙。请你设计一个栏目,你的栏目名称会是: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

(2)班刊编辑部的文字组,请你校对一位同学的习作片段。

曾经,童年如水一般沉澈透明,像天一般湛蓝广阔,像镜子一般明亮。而如今,童年像日落西山的太阳,余珲也将散去,使人畅然若失起来……

习作片段中有3个错别字,你进行如下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兴趣小组举行读书写作交流会,请你去邀请著名作家曹文轩来给同学们开设讲座在与他交谈中,你用语中最为得体的一句是______

A.曹老师,您能被邀请参加我们班的读书写作交流会,真是荣幸至极啊!

B.曹老师,我早就拜读了您的拙作,现奉上我的大作,敬请拜读。

C.曹老师,听了您的一场讲座,胜过我读十年书,感谢您不吝赐教!

D.曹老师,我殷切地期望您以后能经常参加我们的活动,我拭目以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