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语言运用 1.句子“侗族大歌是贵州侗族同胞留给世界的文化遗产”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语言运用

1.句子“侗族大歌是贵州侗族同胞留给世界的文化遗产”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侗族是贵州同胞 B.侗族大歌是文化遗产

C.同胞是世界遗产 D.贵州同胞留给的世界

2.小明想去采访侗族大歌的表演者,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下列提问与采访目的关系不大的一项是

A.侗族大歌目前通过哪些方式传承? B.传承侗族大歌会有哪些文化意义?

C.侗族有哪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D.侗族年轻人愿意学习侗族大歌吗?

3.根据下表内容,以“侗族大歌是一种少数民族合唱”开头,用连贯、有条理的语言介绍侗族大歌。要求信息完整、顺序合理。

起源

春秋战国

伴奏、指挥

类型

歌、小歌、礼俗歌和叙事歌

演唱人数

至少三人

声部

高低音多声部

演唱特色

模拟虫鸣、流水等自然之音

 

 

 

1.B 2.C 3.侗族大歌是一种少数民族合唱,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有歌、小歌、礼俗歌和叙事歌四种类型。侗族大歌演唱人数至少三人,无指挥、无伴奏,通过高低音多声部合唱来模拟虫鸣、流水等自然之音。 【解析】 1.考查句子的主干。句子的主干一般就是表达其主要意思。“侗族大歌是贵州侗族同胞留给世界的文化遗产”的主干是:侗族大歌是文化遗产。故选B。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侗族有哪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个重点在说“侗族民族文化”的内容和范围,与“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关系不大。故选C。 3.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以“侗族大歌是一种少数民族合唱”作为开头;然后按照“起源-类型-声部-伴奏、指挥-演唱人数-演唱特色”等内容依次介绍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风吹尽江梅

(宋)朱敦儒

东风吹尽江梅,橘花开。旧日吴王宫殿长青苔。

今古事,英雄泪,老相催。长恨夕阳西去晚潮回。

1.根据词作的句式特点判断,本词词牌名是

A.渔家傲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2.《春望》中“恨别鸟惊心”的“恨”与本词中的“恨”,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游雁着山日记(书选)

(明)徐霞客

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彩。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涧底石平如砥。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之北,重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龙湫之泽,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

(注释)①麓:山脚。②鸟道:形容道路险绝,③坳ào:山间平地,两山间的低下处。①汤汤shāng:大水急流的样子。⑤砥:磨刀石。⑥        

1.下列选项作为注释⑥最恰当的一项是

A.zhuó:使附着于别的物体 B.zhe:表示程度深

C.zhāo:搁进去 D.zháo:感受

2.请分别为文中的峰岩与瀑布选择最合适的配图,并合原文阐明理由。

 

查看答案

    巷忆

戴明贤

我们的城市,都在飞快地往高里长,往宽里长。高楼对峙于大道,汽车穿流于通衢,中国的城市越来越衣冠齐楚,气字轩昂。

一千一百四十年前的一个秋雨之夜;成都郊外浣花溪的一间破草舍里,蜷缩着一位白发萧疏的老诗火。屋里到处漏雨,被褥又薄又破,他眼巴巴盼着迟迟不至的天光,想着像他这样处境的穷文人,不知还有多少,于是发出奇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圣杜甫的这个梦想,今天已成现实。广厦何止千万,受庇护的不仅寒士。诗人地下有知,会如何的欢喜赞叹!

但我们在得到的同时,也有所失去。我们失去了小街深巷这一片迷人的旧日风景。

我从小就喜欢小街小巷,觉得远比大街有趣。每天上学得走近便的大街;放了学,就拣着弯来绕去的小巷回家。钟小街小巷的魅力,首在一个“曲”字。较之雍容揖让的大街华厦,港陌的曲折里有更多的人间万象的坦露。巷口就透着神秘,走进去,有趣的小景层出不穷。或是一座极旧的小石院,中间一株紫荆树,墙角一个半圮花台,上面一棵夹竹桃,几簇草茉莉。或是小竹凳上的老婆婆手摇大蒲扇,为怀中酣睡的小孙女驱赶蚊蚋。或是正碰上两扇雕花腰门吱呀开了,踱出来一个挑筐收旧货的汉子。或是无意间朝一座敞着大门的旧院子瞥一眼,冷不妨满院夫红大绿的花草扑进眼里。或是一个赤膊老汉把酒盅花生碟摆到了大门口的石磴上,呷一时,不吭声。呷一口,不吭声。忽然之间,得意地哼起小曲儿来。小巷总是坦荡直率,毫不在乎我的放肆观察。这里的一切,总能满足一脑袋奇思幻想的小孩。

以曲为美,也是中国文化的特点。营造园林就是“造曲”。设法曲径通幽,不让一-览无遣。音乐旋律干脆叫“曲子”。做文章贵曲不贵直,极高的评语是“曲尽其妙”。司文运的神叫“文曲星”,连带司武运的神也叫了“武曲星”。元宵观灯这样的热闹场面,姜白石也要从小巷的角度来写:“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这才曲折有致。戴望舒笔下最美的意象一那个丁香颜色、丁香芬芳、丁香一样忧愁的姑娘-一也得安置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自然是曲线,人工是直线,再伟大的人功,终逊于天工造化。巷陌是曲线,离自然略近,所以可爱。

小巷的魅力, 还在于一个“旧” 字。巷陌总是旧的, 想象不出一条崭新笔直的小巷。“旧”属于时间的概念,时间是人类最敏感的痛点。孔子对着从远古流向未来的江水浩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替所有人道出共同的感喟。怀旧念旧,是人类才具有的素质。小巷是“旧”的标本,一堵残墙,一幢老屋,一座斑驳的石础,一条剥蚀的门楣,无不裹着沧桑,无不散发芸香。小巷总是与童年融为一体。你的小巷是你的陈年日记本,别人的小巷是牵出你无尽回忆的魔笛。人们怀旧念旧,其实恋的是易逝的生命。碧海青峦之美永恒,日出日落之美长新,然而人面对它们,恰好反映出唯一能欣赏它们之美的人的短暂。泥从文先生说,一切的美都令人下泪,因为一切美都是脆弱的,大致就是这个道理罢。

小河一样弯弯、血脉一样弯弯的巷陌消失了。我想,无须为此伤感。杜甫“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梦想毕竟更重要,更见出社会的进步。曾听居住于陋巷散屋的人对画家说,难道为了你们喜欢的景致,我们就该一辈子不改善居住条件么?这质问是义正辞严的。就以杜甫的诗来说罢,“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份量也胜过了“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古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如果说小巷是诗,大街是散文,其实我们可以生活在丰盈的“散文”中,而神游于美妙的“诗”里,也就二者得兼了回画

——选自贵阳网,有删改

(注释)①通衡:四通八达的道路。

1.本文题为 “巷忆”,这个“忆”不包含的一项内容是。

A.我放了学从小巷回家 B.小巷中的有趣小景

C.小巷墙上的散文和诗 D.小巷中的沧桑事物

2.本文主要写小巷,为什么在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杜甫和他的诗作?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我准备好了”

——***

本报讯,(记者赵莹莹)国庆70周年阅兵分列式上,为彰显我军深厚的历史荣誉传承,战旗方队首次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乘车接受检阅。25辆猛士车载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100面战旗,行驶在最前面。“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血性胆气写在了鲜红的旗帜上;“刘老庄八十二烈士”血战到底的豪迈气概写在了鲜红的旗帜上;“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的赫赫威名写在了鲜红的旗帜上……

这其中,就有娄明瑞所在的“英雄营”的一面战旗。

“站在车.上受阅,擎旗一定要稳,做到纹丝不动。”娄明瑞告诉记者,这对战旗手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要熟练掌握用身体支撑住旗杆力量的诀窍。

手持着战旗,一丝不苟地以最标准的军姿迎着太阳站立,即便队长下令“稍息,放松点”,身体还是绷得笔直,眼神亦无丝毫游移。“作为英雄营的战旗手,我不能给方队丢人。”娄明瑞说这番话时音调不高,但语气坚定。

“英雄营”,是共和国军史上一支战功卓著、声名显赫的队伍。1958年12月26.日,空军地空导弹兵第二营在北京大兴宣告成立。

随后的10年国土防空,他们六进西北、五下江南,机动行程18万公里,先后共击落5架敌机,并且三度击落最先进的U-2侦察机,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首次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例,被国防部授子“英雄营”荣誉称号。

别看今年只有29岁,这已经是娄明瑞第二次参加阅兵,两年前的7月,他以装备方队队员的身份,参加了朱日和阅兵。相比于那次,他觉得能参加70周年阅兵,荣誉更高,责任更重。“我是代表英雄营的集体而来,拿着英雄营的战旗,绝不能给咱方队丢脸。小”娄明瑞告诉记者,当初,听说今年装备方队中将组建战旗方队,他便主动报了名,经过三轮的筛选,从百名队员中脱颖而出。

从身姿、面部表情到眼神,29岁的山东小伙儿严抠细训,以最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

“其他方面都还行,就是对自己的眼神还不太满意。”接受采访时娄明瑞轻声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对强光刺激比较敏感,对着太阳拔军姿时,时间稍久点就会流眼泪。尽管通过不断训练,他已经克服了敏感性,可自己总觉得眼神还不够坚毅,“还剩下最后几天了,我得再练练。”长时间的强光刺激,让娄明瑞的视力明显下降,可他从没有喊苦喊累或者有丝毫抱怨,时时刻刻想着的都是如何以最完美的状态参加10月1日的70周年阅兵,展现出军人的军威和士气,不留下任何一丝遗憾。“历史上, 英雄营官兵到过大漠戈壁,到过渤海之滨,战过严寒,也斗过酷暑,岂是一点儿困难就要退缩的。”战旗飘飘红似火,一面面战旗的背后,是一段又一段的有关革命与忠诚的故事。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官兵们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本色从未改变。

“我准备好了!”阳光下,娄明瑞的眼神坚定有力。

一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根据这篇通讯的内容判断,下列选项作为副标题最合适的一项是:

A.鲜红战旗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

B.战旗方队首次出现在天安门广场

C.英雄营共和国军史上的卓著战功

D.战旗手娄明瑞国庆阅兵式训练记

2.“本文与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都写到人物的眼睛,二者的写作内容和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力切开了玻璃。

一《列夫·托尔斯泰》

 

查看答案

《昆虫记》中,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却“不知疲倦”的昆虫是

A. B.螳螂 C.喜鹊 D.蜘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