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小林同学写的一则关于树的片段,请你参与修改。 家门口这棵高大的梧桐树从从容...

下面是小林同学写的一则关于树的片段,请你参与修改。

家门口这棵高大的梧桐树从从容容地经受了风雨的岁月,它高大起来,繁盛起来。你看,这树——傲然挺立在寒风之中,没有丝毫倦dài__________。它的qiú__________枝旁__________斜出,抵挡住严霜的侵袭。在喧xiāo__________的人世间,这样一棵好树,让人佩服

(1)根据读音和语境,填补其中的汉字。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片段开头画线句是病句,请结合所学的句子成分和主干的知识,向小王分析错误并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童同学说,片段结尾画线句,如改成反问句,可以增强表达效果。请你先试着改一改,再比较分析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怠 虬 逸 嚣 (2)这一句的主干是“梧桐树经受岁月”,谓语中心语“经受”和宾语中心语“岁月”搭配不当; 应把“风雨的岁月”改成“岁月的风雨”。另改成“风雨的洗礼”也可。 (3)有这样一棵好树,怎能不让人佩服呢? 改句是反问句,无疑而问,语气强烈,能表达对梧桐树的强烈的赞美语气容易引起读者的(思考)情感共鸣。 【解析】 (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注意“虬”和“札”、“嚣”和“器”的辨析。 (2)本题考查语病的辨析和修改,这里属于搭配不当,可使用缩句的方法,先缩句,再分析。原句的“梧桐树”是主语,“经受”是谓语,“岁月”是宾语,不能与“经受”搭配。把“风雨的岁月”改成“岁月的风雨”。 (3)本题考查句型转换和对句子的理解。可以改成“这样一颗好树,难道不让人佩服吗?”反问句能加强语气,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这里强烈地表达了对梧桐树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同学们玩起了“飞花令”游戏,规则约定每人背诵的诗句必须包含“花”字。请你填补下面空白。

小明:唐代诗人杜牧在《山行》中写道“①__________________”。

小林:我想到宋代女词人②__________________在《如梦令》中的“兴尽晚回舟,③________________”一句。

小刚:宋朝词人晏殊的《浣溪沙》中有“④__________________”是带“花”字的。

小童:杜甫《春望》一诗的颈联“⑤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也是带“花”字的。

小明:小童,这句诗不是颈联,应该是⑥__________________联。

小童:哦,是我搞错了。

 

查看答案

王同学为活动拟写了一条宣传标语,请你用正楷或行楷临摹它。

草木且作无声诗   草木且作无声诗

 

查看答案

请以“那一次,我没有哭泣”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明,完成下面小题

在心头

赵汀生

①我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班主任,姓曹,四五十岁的样子,戴着副玳瑁眼镜,镜片形似鸡蛋,厚如陶瓷碗底,像有圈圈螺纹。语文课若有偷看小人书做小动作的,不论在哪个角落,他总是先扶扶眼镜,注视片刻,轻咳几下,然后用教鞭敲着讲台,说:“这怎么行呢?”当时同学们大多有些怵他,背地里叫他“眼镜”。

②我们班的自习课原本和其他班一样,没有老师,大家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交头接耳,很是自在。后来“眼镜”将大半自习课用于自习语文,他总是坐在讲台旁批改作业,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沙沙沙写字的声音。

③一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自习课,下课铃响后,曹老师从讲台旁站起来,扶了扶眼镜,压低嗓门说:“放学后我带同学们去游泳,会游泳的请举手。”

④我们这个小山城溪河交错,深潭也很多,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在游泳时溺亡,老师和家长通常不许孩子去游泳。但炎炎夏日里,游泳对孩子们,尤其小男孩,是极大的诱惑,常有人偷偷下河。此刻,平日里颇为严厉古板的“眼镜”,竟要带大家去游泳,幸福来得实在有点意外。教室里一下子喧嚣起来,那些预备下课后冲出去抢占乒乓球桌的男生,赶紧将攥在手里的自制光板球拍塞回书包。

⑤选择去游泳的最后只有男生,大家出了校门,一路簇拥着曹老师七嘴八舌,曹老师笑着边走边答。突然有同学问:“水里真的有龙王吗?会不会抓人?”曹老师立马收回笑容皱起眉头:“什么龙王不龙王的,今后下河前可不许胡说。”他停下脚步,摘下眼镜用衬衫擦了擦,又戴上,眯着眼前后左右看看,待同学们都赶上来了,说:“大家听着,下河安全第一,游泳时必须听从老师指挥,如有调皮捣蛋的,下次不准再来。”

⑥到得一处宽阔的河滩,曹老师叫我们站成一排,报了两遍数才让下水。我与同学们打了一阵水战,又连扎了几个猛子浮出水面,见不远处河面上有两点亮光,抹去脸上的水珠一看,原来是曹老师正面对着我们站在水中,眼镜反射着太阳光,一闪一闪的。我游到曹老师跟前,请他和我们一起去游泳,他摇了摇手说:“我还是不游吧,万一眼镜掉进河里,就什么都看不清了。”我说这样泡在水里不动太冷了,他扶了扶眼镜:“没关系。我眼睛不好使,你去告诉大家,不要离我太远,这样才看得见你们。”

⑦太阳落下山去,渐渐起了风,柳枝拂着水面窸窣作响。此时刚过端午节,河水还有些凉,水中的我们已感到了微微寒意,陆续往河岸游去。曹老师瘦小的身子依然立于水中,晚霞映着他微驼的背影。他一手扶着眼镜,一手伸着指头清点人数,等着我们一一在他面前游过。待他最后上得岸来穿衣时,我们分明见他嘴唇有些发紫。

⑧此后,曹老师每周总会带我们去游泳,他将眼镜的两条腿绑上橡皮筋,牢牢系在头上,跟我们一道游泳、潜水、打水战,从下水到上岸,须臾不离开我们。直到暑假,曹老师回了乡下的家,才结束了这段我童年时很快乐很留恋的时光。

⑨这年的深秋,我父亲从下放的农村回家,让我带一张纸条给班主任。曹老师看过纸条,右手在我头顶摩挲半晌,说:“你爸要带全家去农村生活,你能不去吗?”我仰头看着曹老师,茫然地摇了摇头。

⑩傍晚回到家里,见曹老师和我父亲正隔着八仙桌面对面坐着说话。曹老师说:“农村学习条件不好,孩子最好留下来,反正他外婆还在城里,有人照顾。”父亲说:“一家人分成两处总是不好,再说全家六七口人就靠我一人的工资吃饭,经济上也不允许。”曹老师说:“从全县最好的小学一下转到边远的村小学,这怎么行呢?太可惜了,你这当父亲的就不心疼?”父亲又摇头又叹气:“我也是没办法。”曹老师沉默了一阵,说:“我看你是不负责任!”他突然把眼镜摘下来,重重搁在桌子上,盯着我父亲大声说:“我戴着眼镜还真难看出这孩子是你亲生的。”说罢,他猛地站起身来,向大门走去。他被门槛绊了一下,打了个趔趄,差点摔倒,我抓起眼镜追了出去。

⑪次日上午放学后,曹老师把我叫到他那儿,在书架上翻找了一阵,取出一张当时很流行的一分钱一张的小宣传画,在背面签上名字和年月日,递给我:“做个纪念吧。到了农村,条件大不如这里,要克服困难,更加努力学习,以后有机会再回城里读书。”他坐到靠背椅上,拉着我的手又叮咛了一番,突然把我紧紧抱住,胡子和眼镜轻轻蹭着我的脸,那种痒痒的柔柔的感觉,至今还在心头。

(选自《人民日报》)

1.概述文章描述“曹老师”的三件往事。

2.下列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教室里一下子喧嚣起来,那些预备下课后冲出去抢占乒乓球桌的男生,赶紧将攥在手里的自制光板球拍塞回书包。

3.曹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出两点。

4.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赏析文末的划线语句。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往下看,但是却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绝对下不去。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

突然间,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做的感觉。

1.简析“我”历险前“哭泣”、历险后“抽噎”的原因。

2.文中划线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为什么“我”最后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