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八(1)班的语文老师组织大家向学校文学社“人间草木”专刊投稿。该刊下设“草木有情”和“昆虫有灵”两个栏目,请你从植物或动物的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可记叙、可抒情、可说明。(2)自拟标题,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0字左右。(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草木有情,昆虫有灵,小曦同学也跟大家分享了他找到几则材料,请你一起来研读探究。
(材料一)
图片来自网络
(材料二)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力抵御穴里的尘土。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所以,它在地面上出现的时候,身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找到就爬上去,用前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点钟。
这个刚得到自由的蝉,短期内还不十分强壮。在它的柔弱的身体还没有精力和漂亮的颜色以前,必须好好地沐浴阳光和空气。只用前爪挂在已脱下的壳上,摇摆在微风中,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绿色的。直到变成棕色,才同平常的蝉一样强壮了。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空壳挂在树枝上,有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
(节选自《昆虫记》,中华书局2018年6月版)
材料三
中药名 | 蝉蜕 |
药用部位 | 蝉科昆虫脱落的皮壳 |
功效与作用 | 散风除热、利咽透疹、解痉、镇痛。 |
临床应用 | 用量3-6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敷。 |
化学成分 | 主含角蛋白、24种氨基酸和大量的甲壳质、壳聚糖。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等作用;尚有一定免疫抑制及抗过敏作用。 |
使用禁忌 | 孕妇慎服 |
1.研读中,有同学发现,(材料二)描写蝉的成长变化对应的是(材料一)蝉一生中的“___________”(用图片中的文字填空)阶段,请你结合材料二给这一阶段下个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2.同学们还发现(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说明内容上有明显不同,请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
3.阅读三则材料,同学们已经感受到法布尔的《昆虫记》无愧于“昆虫的史诗”的美誉。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写一段发言稿表达你的读后感受。(80字左右)
任务二:品读《寻常茶话》
寻常茶话
汪曾祺
我的家乡有“喝早茶”的习惯,或者叫做“上茶馆”。上茶馆其实是吃点心,包子、蒸饺、烧麦、千层糕……茶自然是要喝的。在点心未端来之前,先上一碗干丝。我们那里原先没有煮干丝,只有烫干丝。干丝在一个敞口的碗里堆成塔状,临吃,堂倌把装在一个茶杯里的佐料—酱油、醋、麻油浇入。喝热茶,吃干丝,一绝!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昆明住了七年,几乎天天泡茶馆。“泡茶馆”是西南联大学生特有的说法。本地人叫做“坐茶馆”,“坐”,本有消磨时间的意思,“泡”则更胜一筹。这是从北京带过去的一个字,“泡”者,长时间地沉溺其中也,与“穷泡”、“泡蘑菇”的“泡”是同一语源。联大学生在茶馆里往往一泡就是半天。干什么的都有,聊天、看书、写文章。有一位研究生,可称泡茶馆的冠军。此人姓陆,是一怪人。他曾经徒步旅行了半个中国,读书甚多,而无所着述,不爱说话。他简直是“长”在茶馆里。上午、下午、晚上,要一杯茶,独自坐着看书。他连漱洗用具都放在一家茶馆里,一起来就到茶馆里洗脸刷牙。听说他后来流落在四川,穷困潦倒而死,悲夫!
老北京早起都要喝茶,得把茶喝“通”了,这一天才舒服。无论贫富,皆如此。一九四八年我在午门历史博物馆工作。馆里有几位看守员,岁数都很大了。他们上班后,都是先把带来的窝头片在炉盘上烤上,然后轮流用水汆坐水沏茶。茶喝足了,才到午门城楼的展览室里去坐着。他们喝的都是花茶。北京人爱喝花茶,以为只有花茶才算是茶。我不太喜欢花茶,但好的花茶例外,比如老舍先生家的花茶。老舍先生一天离不开茶。他到莫斯科开会,苏联人知道中国人爱喝茶,倒是特意给他预备了一个热水壶。可是,他刚沏了一杯茶,还没喝上几口,一转脸,服务员就给倒了。老舍先生很愤慨地说:“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一天喝茶喝到晚,也许只有中国人如此。外国人喝茶都是论“顿”的,难怪那位服务员看到多半杯茶放在那里,以为老先生已经喝完了,不要了。
龚定庵以为碧螺春天下第一。我曾在苏州东山白的“雕花楼”喝过一次新采的碧螺春。“雕花楼”原是一个华侨富商的住宅,楼是进口的硬木造的,到处都雕了花,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龙、凤、牡丹……真是集恶俗之大成。但碧螺春真是好。不过茶是泡在大碗里的,我觉得这有点煞风景。后来问陆文夫,文夫说碧螺春就是讲究用大碗喝的。茶极细,器极粗,亦怪!
我还在湖南桃源喝过一次擂茶。茶叶、老姜、芝麻、米,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木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
茶可入馔,制为食品。杭州有龙井虾仁,裘盛戎曾用龙井茶包饺子,可谓别出心裁。日本有茶粥。茶粥是啥样的呢?我曾用粗茶叶煎汁,加大米熬粥,自以为这便是“茶粥”了。有一阵子,我每天早起喝我所发明的茶粥,自以为很好喝。四川的樟茶鸭子乃以柏树枝、樟树叶及茶叶为熏料,吃起来有茶香而无茶味。曾吃过一块龙井茶心的巧克力,这简直是恶作剧!用上海人的话说:巧克力与龙井茶实在完全“弗搭界”。
(选自《记忆中的星光:光明日报65年文艺作品选萃》,2014年6月版,有删改)
1.同学们发现,作者围绕着“茶”,将记忆中与之相关的人、事娓娓道来。请你按照提示依次概括
家乡“喝早茶”的习惯——________________——老北京人早起都要喝茶——________________——“我”在湖南桃源喝擂茶——________________
2.赏读中,同学们发现有些词语有特定的语境义,请你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语境义。
(1)老北京早起都要喝茶,得把茶喝“通”了,这一天才舒服。
(2)不过茶是泡在大碗里的,我觉得这有点煞风景。
(3)用上海人的话说:巧克力与龙井茶实在完全“弗搭界”。
3.关于选文第②节结尾处画线句,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它与该节内容无关,可以删去。对此,你如果同意,请补充理由;你如果不同意,请阐述理由。
4.有同学把选文与《昆明的雨》进行比较阅读,发现它们在语言上都充分体现了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平淡有味”。请你从文中摘抄一处,加以品味。
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一:品读《兰雪茶》
兰雪茶
(明)张岱
日铸①者,越王铸剑地也。茶味棱棱②,有金石之气。……(余)遂募歙③人入日铸。A扚法、掐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培法、藏法,一如松萝④。他泉渝⑤之,香气不出。B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C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⑥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D取清妃白⑦,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余戏呼之“兰雪”。四五年后,“兰雪茶”一哄如市焉。越⑧之好事者不食松萝,止食兰雪。
(选自《陶庵梦忆》,有删节)
(注)①日铸,即日铸岭,位于浙江。②棱棱,形容茶叶味道浓厚、清朗。③歙,安徽歙县。④松萝,当时的安徽名茶。⑤瀹yuè,煮。⑥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⑦清妃白,一种细瓷、色浅、形曲的杯子。⑧越,指浙江一带。
1.阅读选文,用“/”标出下面句子停顿,标三处。
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
2.有同学不理解文中“以旋滚汤冲泻之”中“旋”的意思,查阅了《古汉语字典》,下面四个义项中,符合语境的是( )。
A.转动 B.返回 C.随即 D.屡次
3.下面是小黄在摘抄时,脱漏了的文字。它应该放在文中________________处。(在文中A、B、C、D中选择正确的位置。)
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郁。
4.同学们特别喜欢文中“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这几句话,请你一起来赏析。
小青同学想要策划一场“人间草木”的知识大赛,她在网上搜索了一些资料。请你参与她的活动。
(1)辨析下面几种说法,有错的一项是(________)
A.《愚公移山》一文中,智叟嘲笑愚公“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指草木。
B.《白杨礼赞》是我国著名现代文学家茅盾的作品,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C.“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用两个“一何”,对松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D.《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外国诗集,其作者是英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
(2)小青搜集到一则咏菊的古诗,请理解诗中菊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的象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小林同学写的一则关于树的片段,请你参与修改。
家门口这棵高大的梧桐树从从容容地经受了风雨的岁月,它高大起来,繁盛起来。你看,这树——傲然挺立在寒风之中,没有丝毫倦dài①__________。它的qiú②__________枝旁yì③__________斜出,抵挡住严霜的侵袭。在喧xiāo④__________的人世间,这样一棵好树,让人佩服。
(1)根据读音和语境,填补其中的汉字。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2)片段开头画线句是病句,请结合所学的句子成分和主干的知识,向小王分析错误并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童同学说,片段结尾画线句,如改成反问句,可以增强表达效果。请你先试着改一改,再比较分析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