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给地球降温,别想了 漆文 ①根据2015年签订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给地球降温,别想了

漆文

①根据2015年签订的巴黎气候协定,到2020年,我们要将全球气温平均升幅控制在比工业革命之前的气温高2℃以内。如今只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了,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吗?科学家告诉我们,答案足肯定的,给地球降温并不难,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有什么妙招。

②给地球降温的方法并不少。温室效应的诱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给地球降温,首先要考虑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体化起来。那么该如何固碳呢?

③固碳方法其一,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岩石,也就是碳酸盐矿物。但直接将二氧化碳气体矿化需要千万年的时间,所以需要先将二氧化碳溶解制成碳酸氢钠溶液,再将其注入地下400米到800米深处的玄武岩层中。为什么选择玄武岩呢?因为它常见、分布范围广,并且碳酸氢钠呈酸性,玄武岩中含有大量的钙、镁、铁,在酸性条件下易溶解,与碳酸氢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盐矿物。另外,在地底深处压强大,二氧化碳不会轻易溢出,就像喝碳酸饮料时,如果你不将盖子打开,封存在罐中的二氧化碳是不会溢出的。

④固碳方法其二,植物来帮忙。绿色植物是碳最好的载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碳固定下来。植物固碳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需要大量的树木,如果要解决现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将整个澳大利亚都种满树,或者将海洋表面的10%都种,上海藻。

⑤除了固碳,给地球降温还有其他方法。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我们是否能够减少这些能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呢?有人提议将街道涂成白色以减少热量的吸收,有人提议在太空中装面大镜子,将光反射回去。科学家又有了新的灵感来源——火山。

⑥如果仔细观察全球气温变化记录,将每年的气温变化数据制成折线图,它所呈现的并不是一条平滑的直线,而是有升有降,有些地方起伏的幅度还不小。在许多气温急剧下降的数据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一火山喷发。

⑦火山喷发不但会喷出火山灰、岩浆,还会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中形成气溶胶颗粒,这些气溶胶颗粒像一层罩子,使阳光难以穿透,还会将部分入射光反射回去,从而产生冷却效应。1991年,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向大气中喷洒了将近2000万吨二氧化硫,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由于大量气溶胶的注入使得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下降了约0.5℃。更为突出的例子是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爆发后,1816年被称为“没有夏天的一年”。

⑧如果我们模拟火山喷发,向大气中喷洒大量二氧化硫,不就能够给地球降降温了吗?

⑨但火山爆发会产生严重的后果,1816年,美国东海岸、欧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都遭到了洪水的侵袭。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火山爆发很突然,大量气溶胶突然进入大气,造成气候突变。如果人为地加入气溶胶,我们可以慢慢来,让飞机全年分散地向地球平流层持续加入少量硫,不集中在某一个地方,这样便不会对某个地区造成剧烈的影响。并且,地球上硫磺储量丰富,足够我们使用了。

⑩科学家给地球降温的方法如此多,看来全球变暖一点儿也不可怕,我们可以轻松解决。真的是这样吗?这些给地球降温的方法真的能够投入使用?答案是否定的。

⑪将二氧化碳矿化,耗资巨大,无法大规模使用,并且谁也不能保证地质变化会不会让封存的二氧化碳溢出。植物固碳,暂且不说我们是否能够种足够量的树木,这些树木的成长需要时间,而在它们成长的这段时间里,谁又能确定二氧化碳不会持续增加,超出它们的承受范围呢?

⑫用硫给大气增加气溶胶的后果更难以预测。气溶胶颗粒也许会抵消一些温室效应,但同时它也会对气候产生其他影响。例如,它不会减缓海水酸化反而可能加剧,因为二氧化硫同样是酸性气体。另外,气溶胶会使热带过度冷却,两极也会降温,造成无法预测的全球性气候变化。气溶胶对降雨的影响比二氧化碳要大,如果投放能够完全抵消温室效应的气溶胶,会使全球水循环过程加剧。

⑬其实,地球工程会对地球有怎样具体的影响,我们只是根据模拟实验和经验推测,并不能完全确定,也不知道如果运用了这些方法,造成的后果是否会失控。

⑭假设这些方法确实有用,也能够大规模投入使用,那么问题解决了吗?并非如此。一旦人们知道了科学家会采取有效措施,可能就会放肆排放二氧化碳,不再担心后果了,这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⑮地球工程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诱人却危险。美国地球工程科学家瓦格纳说:“如果今天需要投票决定是否启动地球工程,我会投反对票,我希望地球工程永远也不启动。”如果是你,你会投赞成票还是反对票呢?

1.阅读全文,说说科学家为了给地球降温,想到了哪些妙招?

2.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说说第十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如果要在“给地球降温,别想了”句末添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呢?请简述理由。

 

1.①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岩石(将二氧化碳溶解制成碳酸氢钠溶液,再将其注入玄武岩层);②大量种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碳固定下来;③将街道涂成白色以减少热量的吸收;④在太空中装面大镜子,将光反射回去;⑤模拟火山喷发,向大气中喷洒大量二氧化硫。 2.举例子、列数字(举例子必须有),举了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引发地球平均气温降低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大量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中形成气溶胶颗粒,从而阻挡阳光穿透,反射阳光,产生冷却效应。从而引出下文向空气中喷洒二氧化硫给地球降温的可行性说明。 3.承上启下(过渡);紧承上文第②-⑨段给出了给地球降温的不同办法的可行性说明;转到然后下文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不可行,以及即便可行也会带来更大问题;运用设问,从而引人深思,警告世人谨慎选择。 4.示例:①加感叹号。态度鲜明地表达了给地球降温绝不可能的观点。同时以触目惊心的标题吸引读者,引发读者的关切与反思。②加问号。以问号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发人们对能否“给地球降温”的疑虑与思考,让人们对未来“给地球降温”充满期待。③加句号。态度肯定地标明给地球降温的人为方式的不可行,让人们多从环境保护和自身行为去找原因,而不是启动地球工程这个“潘多拉魔盒”。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时,需找出关键性句子,再进行作答。根据文中的“固碳方法其一,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岩石,也就是碳酸盐矿物”可知,方法一: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岩石;根据“固碳方法其二,植物来帮忙”可知,方法二:种植大量绿色植物,将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固化下来。根据“有人提议将街道涂成白色以减少热量的吸收,有人提议在太空中装面大镜子,将光反射回去”可知,方法三:将街道涂成白色以减少热量的吸收;方法四:在太空中装面大镜子,将光反射回去;根据“如果我们模拟火山喷发,向大气中喷洒大量二氧化硫,不就能够给地球降降温了吗?”可知,方法五:模拟火山喷发,向空中喷洒大量二氧化硫。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时,要熟悉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这里用到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1991年,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降温的事例,通过“2000万吨二氧化硫”和“平均气温下降了约0.5℃”等数字,说明了“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中形成气溶胶颗粒,这些气溶胶颗粒像一层罩子,使阳光难以穿透,还会将部分入射光反射回去,从而产生冷却效应”。具体准确的说明了喷洒二氧化硫能够给地球降温,增强说服力,同时引出下文向空气中喷洒二氧化硫的说明。 3.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解答时,可根据文段所处的位置和文段的内容来进行分析。本文是一篇说明给地球降温方法不可行的事理说明文。第②-⑨段给出了给地球降温的不同方法,第⑪-⑫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不可行,所以第十段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科学家给地球降温的方法如此多”总结上文降温的方法之多;“真的是这样吗?这些给地球降温的方法真的能够投入使用”开启下文对方法可行度的分析,而且引人深思。 4.本题考查对说明文题目作用的把握和说明文内容的理解。文章标题末尾一般不加标点,如果加一般也是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等特殊符号。确定标点范围之后,根据标点符号所传达的情感及本文的说明内容、作者观点概括即可。如果加感叹号,则是要对题目进行强调,肯定的语气表达了给地球降温决不可能的观点,同时对题目的强调也可以引发读者对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关切与反思。如果加问号,疑问句的形式一般会比较吸引读者对“给地球降温”这一问题答案的探究欲,引发阅读的兴趣。如果加句号,表明作者的态度肯定,启发人们多从自身对环境的保护方面去寻找原因。如果加省略号,表话没说完,能引发读者对“给地球降温”这一问题的思考,激发兴趣。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

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苟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拨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七回)

1.主考周学道对范进关照出于一种什么心态?

2.范进的文章真是“天地间之至文”吗?请结合以上选段说明理由。

3.细读以上选段,说说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有怎样的讽刺效果?

4.下列关于《儒林外史》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儒林”指的是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个群体。

B.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不肯断气,是为那盗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恐费了油。

C.《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书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场数回后旋即退场。

D.太守王惠到任后,衙门里满是“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①。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释)①进士第: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②翕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③南:意思是向南。④瞑坐:闭着眼睛坐着。

1.请用“/”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四 方 之 士 不 远 千 里 从 之 游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慕圣贤之道______            其欣悦______

③能______                    ④而以赴告同学者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4.请结合(乙)选段内容说说杨时“德望日重”的原因有哪些?

5.(甲)(乙)选段都写到天气寒冷(画线句),在写作方法与写作目的上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辛弃疾说写这首词是“赋壮词”,请简要分析“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请你说说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查看答案

古诗词诗原句填空。

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③秋瑾《满江红》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过去八年生活况味的诗句是:“________。”

④杏花疏影里,____。(陈与义《临江仙》)

____,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查看答案

九年级(1)班开展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系列活动,全班同学准备制作一本班史,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①(总揽全局)你如果是本次班史的总编辑,请为班史设计一个简洁而又富有文学性的名称,并说说命名缘由。

命名《    》;缘由:    

②(招贤纳士)

为了更好地完成班史,有三个工作组招募贤才,请根据示例再写出一个组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入选要求

(示例)文字编写组:负责文字稿件的统筹和编校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文字整理能力。

备选:(设计制作组、资料收集组)

③(添枝加叶)根据右上树状图的提示,请你为班史设计三个专题栏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