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农夫与行者 张翀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农夫与行者

张翀

农夫耕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年不成!”农夫曰:“吾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选自《浑然子》,有删改)

(注释)①息:呼吸。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农夫耕____

(2)行者见而曰____

(3)气竭汗____

(4)农夫曰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行 者 解 衣 下 田 一 息 而 数 锄 一 锄 尽 一 身 之 力。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吾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2)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1. (1)在 (2)过路的人 (3)像下雨一样 (4)告诉、对……说 2.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3.(1)我不懂得怎样耕种,你可以给我做个样子教我耕种的方法吗? (2)不是耕田难,是你的方法错误(不对)啊! 4.示例一: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的)。示例二: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或: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示例三:实践胜于说教。示例四:事非经历不知难。(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综合阅读的能力。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行者”指过路的人;“雨”名词作状语,像下雨一样。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可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作进一步的确定。这句话的意思是:“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考生根据意思就可以划分出节奏。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要注意词性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1)句中,“所以”表示凭借的手段,用什么方法;“示”,给……看;“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调整语序为“子可以耕之术示我乎”。(2)句中,“乃”加强判断肯定,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故事寓意的理解。解答本题要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自己的理解。示例:选文中的过路人,不懂种田的规律,没有正确分析田地和人的有限体力之间的矛盾。他只知道蛮干,企图在一瞬间就把土地全部翻完,没干多久,就干不动。可见不是内行不了解行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1)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

(材料二)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如: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

(3)请从下面给定的会意字中任选一个,仿照(材料二)解析它的字义。

会意字:从、吠、休、苗。

选字并解析: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阅读《西游记》第六回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却说真君与大圣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那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那里走!”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

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天空来嗛。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嗛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真君前前后后乱赶,只见四太尉、二将军、一齐拥至道:“兄长,拿住大圣了么?”真君笑道:“那猴儿才自变座土地庙哄我,我正要捣他窗棂,踢他门扇,他就纵一纵,又渺无踪迹。可怪,可怪!”众皆愕然,四望更无形影。真君道:“兄弟们在此看守巡逻,等我上去寻他。”急纵身驾云起在半空,见那李天王高擎照妖镜,与哪吒住立云端,真君道:“天王,曾见那猴王么?”天王道:“不曾上来。我这里照着他哩。”真君把那赌变化、弄神通、拿群猴一事说毕,却道:“他变庙宇,正打处,就走了。”李天王闻言,又把照妖镜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个隐身法,走去营围,往你那灌江口去也。”二郎听说,即取神锋,回灌江口来赶。

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正看处,有人报:“又一个爷爷来了。”众鬼判急急观看,无不惊心。真君却道:“有个什么齐天大圣,才来这里否?”众鬼判道:“不曾见什么大圣,只有一个爷爷在里面查点哩。”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这真君即举三尖两刃神锋,劈脸就砍。那猴王使个身法,让过神锋,掣出那绣花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赶到前,对面相还。两个嚷嚷闹闹,打出庙门,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复打到花果山,慌得那四大天王等众提防愈紧。这康、张太尉等迎着真君小圣,合心努力,把那美猴王围绕不题。

(1)请根据选文内容,把第六回回目标题补充完整。

观音赴会问原因,       

(2)斗法过程中,大圣变成一座土地庙,被赶到的真君识破真相。真君是怎样识破大圣变化的?你从这里悟出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诗文名句积累。

(1)《论语》中孔子认为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是学与思结合,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3)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常以“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

B.“透过课文风趣的文字,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这句话中的“风趣、专注、极高”等词语充满了赞美、喜爱、肯定的情感。

C.寓言一般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出自《伊索寓言》,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D.《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成名作,他以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25篇各自独立的小说,语言简洁优美,人物生动典型,被公认为是一部“异常优美”的作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