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野菊花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野菊花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氅,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襟;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吟咏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从发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展翅,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轮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循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圃。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窜: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纛,dào,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1.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第④段为什么写“松柏”“檀竹”?请具体分析。

3.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

(2)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

4.结合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写出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的启示。

 

1.①不任人摆布;②不禁锢自己;③不固守现状。 2.运用衬托的写法,用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反衬出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 3.(1)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野菊花迅速扩张铺展的状态比作潘天寿的《鹰瞵图》,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野菊花顽强、不固守现状的品性。 (2)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菊花勇敢进取的野性。 4.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要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记叙文综合阅读的能力。 1.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及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关的语句,进一步精读,确定哪些语句与题干要求相符,把这些语句提取出来并在理解后得出切题的词语或句子概括作答。文章第⑥段“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是过渡句,答案从第⑤段末的“决不任人摆布”,第⑦段首句“她不禁锢自己”,第⑧段首句“她不固守现状”就可找到。 2.本题考查衬托手法的作用。衬托是指为了突出某一事物而使用的一种手法。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一般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指的是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类似点,用衬体从正面衬托本体。反衬指的是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本文描写及赞美的主要对象是野菊花,第④段描写秋后松柏、檀竹等,目的是以次要反衬主要,“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而野菊花却依然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1)句运用的是比喻,把野菊花迅速扩张铺展的状态比作潘天寿的《鹰瞵图》,语言生动形象,表现出野菊花不固守现状的野性美。(2)句运用的是拟人,赋予野菊花以人的性格,“不约束”生动形象地写出野菊花“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的勇敢和进取。 4.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根据选文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围绕“生命的意义”,从野菊花身上体现的精神来思考回答。示例: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不禁锢自己,不固守现状,要在真实中傲然地活着,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农夫与行者

张翀

农夫耕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年不成!”农夫曰:“吾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选自《浑然子》,有删改)

(注释)①息:呼吸。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农夫耕____

(2)行者见而曰____

(3)气竭汗____

(4)农夫曰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行 者 解 衣 下 田 一 息 而 数 锄 一 锄 尽 一 身 之 力。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吾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2)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1)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

(材料二)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如: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

(3)请从下面给定的会意字中任选一个,仿照(材料二)解析它的字义。

会意字:从、吠、休、苗。

选字并解析: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阅读《西游记》第六回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却说真君与大圣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那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那里走!”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

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天空来嗛。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嗛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真君前前后后乱赶,只见四太尉、二将军、一齐拥至道:“兄长,拿住大圣了么?”真君笑道:“那猴儿才自变座土地庙哄我,我正要捣他窗棂,踢他门扇,他就纵一纵,又渺无踪迹。可怪,可怪!”众皆愕然,四望更无形影。真君道:“兄弟们在此看守巡逻,等我上去寻他。”急纵身驾云起在半空,见那李天王高擎照妖镜,与哪吒住立云端,真君道:“天王,曾见那猴王么?”天王道:“不曾上来。我这里照着他哩。”真君把那赌变化、弄神通、拿群猴一事说毕,却道:“他变庙宇,正打处,就走了。”李天王闻言,又把照妖镜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个隐身法,走去营围,往你那灌江口去也。”二郎听说,即取神锋,回灌江口来赶。

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正看处,有人报:“又一个爷爷来了。”众鬼判急急观看,无不惊心。真君却道:“有个什么齐天大圣,才来这里否?”众鬼判道:“不曾见什么大圣,只有一个爷爷在里面查点哩。”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这真君即举三尖两刃神锋,劈脸就砍。那猴王使个身法,让过神锋,掣出那绣花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赶到前,对面相还。两个嚷嚷闹闹,打出庙门,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复打到花果山,慌得那四大天王等众提防愈紧。这康、张太尉等迎着真君小圣,合心努力,把那美猴王围绕不题。

(1)请根据选文内容,把第六回回目标题补充完整。

观音赴会问原因,       

(2)斗法过程中,大圣变成一座土地庙,被赶到的真君识破真相。真君是怎样识破大圣变化的?你从这里悟出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诗文名句积累。

(1)《论语》中孔子认为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是学与思结合,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3)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