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乡音暖人
李公顺
①其实,浓雾是从傍晚开始的。
②随浓雾而至的还有我。似乎不是先有了雾才有了我的到来,而是因为我才有了浓雾的形成。
③幸好我居住的城市与乡下的老家较近,否则,回城的道路崎岖会让我迷路的。老家之于我,已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令我想起来感到温馨的地方。那里会有我的亲人,已非真正意义的亲人。他们见了我会热情地用语言拉我去他们家坐坐;到了他们家再用亲切的语言让我吃喝,用目光在我的身上一遍遍地抚摸。他们红红的脸上会悻悻然地落下许多催促女人的话语,“怎么还站在这里,还不去做饭炒菜。”
④我决定不打扰他们了,打算回城。我知道雾不愿让我走,它伸出了无数双看不见的小手试图拦阻我,可我还是得走。因为我的家已经不在乡下,已经搬到了城里,我已经成了住在城里的乡下人了。想留我住下的人送我到村口,我说你回去吧。我就向他摆摆手,不知道他能不能看到,我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浓雾将我们分开了,城里的世界对他来说是朦胧的,乡下的老家之于我也是朦胧的了。
⑤“有空常回来看看呀!”穿透浓雾的阻挡,老乡的话还是清晰地传递过来,与我的思绪粘合在一起。
⑥我踏上回城的路。河边上雾大,弥漫得树林间、河滩上黑影憧憧。河道的上空肯定有雾湿翅膀的大雁不堪重负,辨不出哪是河滩哪是河水不敢降落,凄清的叫声在我的上空盘旋。我将自行车的铃铛按得直响,想着能引领大雁前行,却心头一酸,就有了别样的感觉。我和它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成了孤雁,只是彼此用声音相互抚慰着,似乎失却了一方,便没有了这一世界。
⑦雁鸣声还在空中凄清着,只是声音不再单调,有了此起彼伏的应答:“欧阿!欧阿!”置身于此,我明显意识到,是我的乡亲们在引领着我,大雁的叫声已不再是起初那种凄清的声调了,他已是一根长长的绳子,牵引着我这只贴着地面飘行的风筝。
⑧顺着这种感觉,我将自行车放肆地骑进了河滩。我想,雾再大也不会让我迷失方向回不了家的,那大雁声就是我久违了的乡音啊。我粗野地喊叫着,惊慌了大雁的阵脚,喑哑了长空的雁叫,那种因浓雾带来的恐惧和孤独在我的喊叫声中荡然无存。
⑨那乡音,使我对家乡的印象逐渐清晰起来,是那么亲近。五里不同路,十里不同俗,隔河不同音。在我行走的这条河的东西两岸泾渭分明地出产着几种不同的口音,但任何人凭口音就能知道对方是哪里。这一点在整个华夏中国是一样的。我们家乡的母亲河是沂河,就是穿行在沂蒙山里的那条河。乡音就时时在那里响起。
⑩种在平原上的地瓜、玉米、小麦与种在山岭上的都是一样的,人们不会因为土壤的不同而去更改他们的名字。我的父亲就特别喜欢吃山岭地上的地瓜,我记得父亲曾说山岭地的地瓜煮熟了可以当栗子吃。
⑪说到地瓜说到栗子我的肚子便饿了。它也经不住我一个劲地去想好吃的东西。我的肚子经不得肯德基、麦当劳那样的好东西,总给我一种吃不饱的感觉。还是地瓜、玉米来得实在,吃饱了撑时间。就像我那一口的临沂土语,走到哪里都不怕没人知道。
⑫声音是美妙的,乡音是温馨的,在这个浓雾弥漫的夜晚,我就指着他来暖我的心了。尽管浓雾遮蔽了人们的视线,可当突然有一个声音响起时,你会发现近在咫尺还有像我的夜行人在踯躅。
(文章有删改)
1.作者说“声音是美妙的,乡音是温馨的”,文章写了哪几种乡音,各给“我”怎样的温馨,乡音有什么特点。填写下表的四个空。
美妙的乡音 | 给我的温馨 | 乡音的特点 |
“怎么还站在这里,还不去做饭炒菜。” | ① | ④ |
② | 挽留我,关心我,挂念我 | |
大雁此起彼伏的送行声:“欧阿!欧阿!” | ③ | |
父亲曾说山岭地的地瓜煮熟了可以当栗子吃。 | 得到温暖,隔膜消失,找回乡情。 |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们见了我会热情地用语言拉我去他们家坐坐;到了他们家再用亲切的语言让我吃喝,用目光在我的身上一遍遍地抚摸。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
大雁的叫声已不再是起初那种凄清的声调了,他已是一根长长的绳子,牵引着我这只贴着地面飘行的风筝。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浓雾将我们分开了,城里的世界对他来说是朦胧的,乡下的老家之于我也是朦胧的了”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荸荠:上有水草,下有“马蹄”
郭亦城
①说到吃荸荠,也许有些人会心中一愣。吃什么?吃鼻涕?
②特别是身在北方或者内陆,荸荠也许算不上常见。市场上卖的荸荠,是一枚枚扁圆形的小球,外皮紫褐色,硬邦邦,削去外皮,里面是白色的“肉”,清脆爽口,味道微甜。“这说的不是马蹄吗?”没错呀!荸荠在南方,也常常被称为马蹄。
③无论是叫荸荠,还是叫马蹄,名字都是由“我们吃的那个东西”而来的。荸荠的食用部位是它的块茎,古人觉得它长得像肚脐,称之为“脖脐”(古汉语指肚脐),后来才写作荸荠。也有种文雅些的说法是,雁鸭等水鸟叫做“凫”,水草叫做“茨”,水鸟吃的水草是“凫茨”,后来渐渐读作荸荠。广东把荸荠叫做马蹄,因其形状与马蹄略似。总而言之,人们关注的,都是荸荠的可食块茎。
④荸荠怎么“结果子”的呢?是地上长草,地下结果。作为正儿八经的水生植物,荸荠的根茎生于水下淤泥中,植株先钻出烂泥,再挺立出水。就算你吃过许多荸荠,也可能没见过“荸荠草”吧……荸荠的植株,是许多丛生的圆柱状细秆,并没有叶子,就只有细秆插在水里。粗壮的荸荠,秆能长到一米多高。开花时,也是在细秆的顶端,生出一些褐色的小穗。
⑤一株荸荠,在地下会生出许多匍匐的根状茎,夏天时,这些根状茎蔓延出去的顶端,会生出新的荸荠植株,就这样一丛一丛繁衍开来。到了秋天,根状茎顶端不再长出新的茎杆,而慢慢膨大结球,变成扁圆形的块茎,也就是人们食用的荸荠了。
⑥荸荠有很多让人羡慕的功效。荸荠中含磷是根茎蔬菜中最高的,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对牙齿骨骼的发育有很大好处,同时可促进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资的代谢,调节酸碱平衡。因此荸荠很适宜于儿童食用。英国在对荸荠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抗菌成分——荸荠英。这种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降血压也有一定功效。荸荠是寒性食物,有清热泻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热生津,又可补充营养。可谓好处多多。
⑦这些都被人们所看重。不得不说,人类在荸荠的问题上暴露了吃货本性。它早已成为人们的美食,食用方式方法很有讲究。
⑧全球共有一百多种野生的荸荠,但除了食用的这一种以外,只有少数其他种类,根状茎的顶端会膨大成球。人类就偏偏把结球的荸荠找了出来,摆上了餐桌。荸荠清脆且微甘甜,颜色洁白,也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只不过,首先得削掉外面褐色的硬皮,还要煮熟了吃。荸荠的脆,都来自它里面的多糖类物质,这其中淀粉的作用最大。植物的脆性大都来自细胞壁。有些富含淀粉的植物,加热后是面乎乎的,比如马铃薯,这是由于细胞壁受热被破坏,里面的淀粉接触到水分,开始吸水膨胀并发生糊化,脆性也消失了。荸荠则恰好含有一种叫“阿魏酸”的物质,能促使淀粉受热时发生粘连,即便失去细胞壁保护,淀粉也不吸水,反而还会失水,于是淀粉借此更新了“脆性”。所以,熟荸荠依然保持了生脆口感。
⑨不过,荸荠削皮后要赶紧泡到水里。因为暴露在空气里,它比削了皮的苹果还容易变色——白皙的“果肉”上会形成块块金黄色的斑。如果要避免氧化形成的斑,除了泡水,也可以用保鲜膜裹起来。
⑩用荸荠直接煮糖水的话,糖水的品相可能就会稍微差一点。因为荸荠肉里含有果胶,用水煮会让汤汁变得浑浊。比如饮品“竹蔗马蹄水”,虽然味道不错,但看起来不太澄清。如果你想让加了荸荠的甜汤饮有个好品相,那不妨试试用酒酿来煮它。酒酿本身就略有些浑浊,不在乎被“污染”。淡淡的酒香还更能衬托出荸荠的清甜,若怕不够甜,再淋一勺桂花酱,香、甜、脆就全占齐了。
⑪鲁迅先生曾称赞过桂林荸荠:“桂林荸荠,亦早闻雷名,惜无福身临其境,一尝佳味,不得已,也只好以上海小马蹄代之耳。”可见荸荠食用历史之久,饮誉之大。
(选自《博物》文章有删改)
(注释)荸荠的读音:[bí qí]
1.通读全文,梳理文章说明思路。
文章先介绍了荸荠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重点说明的是__________。
2.阅读第⑧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植物的脆性大都来自细胞壁。
3.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说一说其表达作用。
有些富含淀粉的植物,加热后是面乎乎的,比如马铃薯,这是由于细胞壁受热被破坏,里面的淀粉接触到水分,开始吸水膨胀并发生糊化,脆性也消失了。荸荠则恰好含有一种叫“阿魏酸”的物质,能促使淀粉受热时发生粘连,即便失去细胞壁保护,淀粉也不吸水,反而还会失水,于是淀粉借此更新了“脆性”。
(1)阅读下面材料,请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5月4日,五一小长假刚刚结束。值得关注的是,5日19:06,济南地铁一号线“济南西站”站点迎来了第一百万名幸运乘客——来自山东艺术学院的学生李姝毅。她表示,她家在东营,自从地铁开通后每次返校都选择从济南西站乘坐地铁,觉得快捷安全,“希望2号线和3号线尽快通车,能为我们带来更多出行便利。”据了解,济南轨道交通集团为她准备了鲜花、纪念证书以及精致的地铁模型。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参照画线句,在横线上仿写句子。
身处繁华世界,终日步履匆匆,却依然有人愿在书架间停留,翻阅一本本带着新鲜油墨香的书本。因为阅读给我们前行的动力,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永不停步;因为阅读给我们奋发的勇气,让我们的生命变得热情高涨;因为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们以书为伴。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2)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4)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羹饭一时熟,_____________________。(《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7)杨万里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因为突破一层障碍后还会有另一层障碍出现。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①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②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①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②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此处指水面。
1.第一、二句通过描摹绿树阴浓、__________等意象,写出了夏日的幽静,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
2.赏析“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窦炽,字光成,扶风平陵人也。少从范阳祁忻受《毛诗》《左氏春秋》,略通大义。
魏废帝元年,炽除①原州刺史。抑挫豪右②,申理幽滞③。在州十载,甚有政绩。州城之北,有泉水焉,尝与僚吏宴于泉侧,因酌水自饮曰:“吾在此州,唯当饮水而已。”及去职之后,人吏感其遗惠,每至此泉者,莫不怀之。
世宗以炽前朝忠勋,望实兼重,欲独为造第④。辞以天下未定干戈未偃不宜辄发徒役。世宗不许。寻而帝崩,事方得寝。
(选自《周书》列传第二十二,有删改)
(注释)①除:授;拜(官职)。②豪右:豪强地主。③幽滞:沉滞积压的案件。④造第:建造府第。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二处)
辞 以 天 下 未 定 干 戈 未 偃 不 宜 辄 发 徒 役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吏感其遗惠,每至此泉者,莫不怀之。
3.窦炽赢得原州百姓爱戴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原文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