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其中有多处错误,请最少指出三处并改正。 征稿启示 为了迎接春...

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其中有多处错误,请最少指出三处并改正。

 

征稿启示

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我校文学社决定举办以《团圆的故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活动要求:征文内容围绕主题,文体不限;用300字稿纸抄写,不超过1000字以内;稿件请交到办公楼102室。欢迎同学们积极投稿。

  2020-1-5

 

 

(1)《团圆的故事》改为“团圆的故事”。(2)不超过1000字以内改为不超过1000字。(3)应写明交稿时间。(4)征稿启事应该居中。(5)时间上方加上落款署名。(6)将“启示”改为 “启事” 【解析】 征文(稿)启事一般是为了某项活动而进行的一次性征求稿件的通知。征文(稿)启事的写作,关键是要做到内容清楚。内容一般有如下几项:①征文的宗旨,即本次征文的意图。②征文的对象,即哪些人可以参加本次征文活动。如中小学生,参加工作人员等。③征文的要求,包括是否限定题目、题材,对体裁及字数的要求。④征文的时间,即征文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⑤稿件的处理,如怎样评定奖次,设哪些奖级,是否公开发表等。⑥其他事项,如对稿件投送地址、接收人的交待,是否交评审费用等。征文启事的格式与“通知”的格式大体相仿,前面有标题,可用“征文启事”四个字,也可起个名称以示区别,写成“××杯赛征文启事”,还在“××杯”后加上征文范围或对象,写成“××杯全国(或省、市)××(职业,如中学生、教师之类)作文大赛征文启事”等。结尾处有落款,即征文活动的发起单位或组织;还有启事发出时间。注意启事不用致敬语。 本征稿启事,从格式上看:征稿启事应该居中;时间上方加上落款署名。从内容上看:应写明稿件的截止时间;“不超过1000字以内”改为“不超过1000字”;将“启示”改为“启事”;《团圆的故事》的书名号应该改为引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槐花飘香

申琳

①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②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③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④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

⑤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⑥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⑦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门口那棵背靠着吃饭的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

⑧槐花香,香在田间。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

⑨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

1.文章以“槐花飘香”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2)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在饭盆前,背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结合加点字赏析)

 

查看答案

    母亲桥

①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道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冰河里。

②教室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

③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我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

④从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我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趟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跟随她转来围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纱布,血透过来,红红的一片,惊讶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答到:“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问。“搬石头搭桥呀!”

⑤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⑥那年9月,我踏过“母亲桥”走进大学的校门。独在异乡生活,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助我度过每一次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着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的和幸福的桥。

⑦如今,河上的“母亲桥”也已经被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第四段中“我”的心理活动是有层次的。“我”先是______,再是_________,最后是________

2.“母亲桥”在文中的意思有哪几层?其中哪是实写,哪是虚写?

3.如何理解结尾这句话的含义?

 

查看答案

    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人称其有智。

(节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指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置帐中眠/持之以 B.便言逆节之/阴诡计

C.人论事/气凝神 D.大将军先出/卧薪

2.“于时人称其有智”,你认为王右军的智表现在什么地方?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3.从本文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子书____

(2)躁则不能冶性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

2.翻译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查看答案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有草盛无人赏的悲凄之意。

1.下列与本诗体裁相同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 B.《夜雨寄北》 C.《次北固山下》 D.《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达了诗人的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