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项是( )
A.炽热(chì) 仲裁(zhōng) 滞留(zhì) 杳无消息(yǎo)
B.窒息(zhì) 教诲(huì) 不逊(xùn) 摩肩接踵(zhǒng)
C.胆怯(qiè) 锃亮(zhèng) 黝黑(yōu) 恹恹欲睡(yān)
D.濒临(pín) 翘首(qiáo) 遒劲(jìng) 潜滋暗长(qiǎn)
根据要求,以《青春岁月,我与 相约》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记叙文。③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字数不少于5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或套作。
某中学在一次诵读写活动中,语文老师写了上联,请你为他补出下联。
上联:诵读文学经典传承优秀文化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相继在央视热播。于是,“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成了同学们热议的话题。请你就此话题发表看法并说明理由。(60字左右)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普通人
李娟
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实在太复杂了,因此我们就忘记了。他的脸却长得极平常,因此我们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我们实在不知道他是谁,虽然他欠了我们家的钱。
当时他赶着羊群路过我家商店,进来看了看,赊走了八十块钱的商品,在我家的账本上签了一个名字(几个不认识的阿拉伯字母),后来我们一有空就朝开账本的那一页反复研究,不知道这笔钱该找谁要去。
在游牧地区放债比较困难,大家都赶着羊群到处跑,今天在这里扎下房子住几天,明天在那里又停一宿,从南到北,绵绵千里逐水草而居,再加之语言不精通,环境不甚热悉……我们居然还敢给人赊账!
幸好牧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我们给人赊账,看起来风险很大,但从长远考虑还是划得来的。
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刚刚离开荒凉的冬牧场,羊群瘦弱,牧民手头都没有现钱,生活用品又急需,不欠债实在无法过日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肥体壮。大部队路过喀吾图一带时,便是我们收债的好日子。但那段时间我们也总是撤家,害得跑来还债的人找不着地方,得千打听万打听,好不容易才找上门来。等结清了债,亲眼看着我们翻开记账的本子,用笔划去自己的那个名字,他们这才放心离去,一身轻松。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
可是,那个老账本上所有的名字都划去了,唯独这个人的名字还稳稳当当地在那一页上停留了好几年。
我们急了,开始想法子打听这个家伙的下落。
冬日的一天里,店里来了一个顾客,一看他沉重扎实的缎面皮帽子就知道是牧人。我们正好想起那件事,就拿出账本请他认一下是否认识那个人——用我妈的原话说,就是那个“不要脸”的、“加蛮”(不好)的人。
谁知他不看倒罢,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
我妈更加吃惊,加之几秒钟之前刚骂了人家“不要脸”而且“加蛮”,便非常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起来:“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
这个人揪着胡子想半天;也记不起自己到底什么时候买了这八十块钱的东西,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要买。
他抱歉地说:“实在想不起来啦!”却并没有一点点要赖账的意思。因为那字迹的确是他写的。但字迹这个东西,终究还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又不知道他平时怎么写字的。反正他就是不赖账。
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如“我妈”当面骂人之后支支吾吾的语言,形象地表现了我妈金钱至上,没有信仰。
B.文章构思巧妙,行文一波三折。开篇设置不知道借债人是谁的悬念,文中又有对普通人的误会,结尾消除误会。
C.文章结尾耐人寻味,普通人虽然很穷,但绝不赖账,八十元钱五次才还完,这样的诚实质朴让人感动。
D.文章叙述了一个普通人赊账到还账的故事,表现了喀吾图淳朴的民风和牧民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2.结合上下文和加点的词语,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我们居然还敢给人赊账!
(2)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
3.本文题为《一个普通人》,可是作者为什么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这个普通人看似无关的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没有风暴的海洋是池塘
陈凌
①美学家朱光潜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有一段时间喜欢作诗填词,兴之所至,常信笔直书,想到什么,便写什么,自觉不错。后来将习作拿给朋友看,却碰了壁:“你的诗词来得太容易,你没有下过力,你喜欢取巧,显小聪明。”一语点醒梦中人。他由此方悟,意境经过洗练,用词经过推敲,才能百炼成钢,达到精妙境界。遣词造句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②“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八九。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桥梁专家茅以升晚年这样总结一生。诚然,谁的人生没有几分坎坷?谁的道路不曾有过崎岖泥泞?生命的常态,永远不只是浅浅的涟漪,更有涌动的暗流、潜在的礁石。正是这些,才构成了完整而丰富的人生;也正是在崎岖道路上的砥砺前行,每个人的精神生命才能不断成长。有作家写道:“你不可能要求海洋没有风暴,那不是海,是泥潭。”未经磨砺的灵魂,是没有深度的。然而,总有一些人,一提到压力,就心生畏难情绪;一遇到困难,就只会向后退缩,畏葸不前。还有的人甚至甘做“草莓族”,一压就扁,一碰就倒。如此,无法成就一番事业不说,恐怕连自己人生的方向盘都很难把握。相反,中流击水,才能真正熟谙水性;披荆斩棘,才能抵达未曾抵达的地方。正所谓,“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
③其实,很多时候,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困难,看似高山,实际上不过是座小山丘。能否迈过去,关键就看我们能否拿出攻坚克难的意志。《史记》曾载,飞将军李广有一次外出打猎,把草丛中的一块石头误认为是潜伏的老虎,于是弯弓射箭,箭镞居然深陷石头之中。等知道是石头之后,却始终无法再次以箭穿石。这里的区别,就在于射箭之时的意志,是否一往无前、绝不退缩。李白由此感慨道:“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意志坚定与否,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
④不可否认,一些困难并非能轻易克服,但没有尝试过,怎会知道到底能不能克服呢?不试,半点机会都没有;试了,至少还有机会。即使最终没有克服,至少也是增加了阅历、磨砺了心性。正如哲人所言:“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意味着是一个阴霾的白天。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与困难作斗争,不管成功与否,本身就是一笔重要的人生财富,它将成为下一次成功的基石。
⑤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说到底,挫折和苦难,不过是块磨刀石。不被困难吓倒,不向挫折屈服,勇往直前,人生的刀刃才能越磨越锋利。
(1)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请梳理并概括文章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对于挫折和困难,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简要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