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慰藉。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请先补充完题目,再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师、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③不得抄袭和套作,力求真情实感。

 

【范文1】 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美好 蝉鸣阵阵,与风拍树叶的沙沙声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循着梦境中熟悉的清香,心绪似是被什么牵引着,于是又回到了那些个夏夜的那些个往昔。 斑斑驳驳的墙皮剥蚀了半片砖墙,屋内仅有的几套桌椅柜橱密密地挨在一起,在不大的空间显得更加促狭。然而与外公相伴,寄养在农村的日子里,就是这一砖一木堆砌起的简陋小屋,成了我童年的伊甸园。 清风捎来的夏夜里,搬来一张小木凳,透过手指的缝隙半眯着眼,察看黑色天空中不时闪烁的点点繁星,说是静悄悄的,却又不那么静,不见城市的车水马龙,只闻蝉鸣蛙唱的夏日合奏,在这样的静谧里,忽然觉得过了半生,又好像只过了半分钟。 一阵簌簌声打扰了和谐,不必想,是外公那双草织拖鞋摩擦地面的声音。他一如既往地着件素色的棉麻衬衫,配一条洗白了的牛仔短裤,慢悠悠地、笑呵呵地,就迎着月光向我缓缓走了过来。 爷孙就相依坐在屋檐下,柔滑的月光顺着檐角一泻而下,如母亲的胳臂轻柔地环住整个身子,心思又不禁恍恍然了,半伏在外公膝头,耳畔是他讲述的各种故事,许是神话奇闻,许是农家小事,算不上引人入胜,却是平凡夏夜里的一段美好,清风伴着月色,在记忆深处摇曳生姿。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相依靠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听累了,就闭上眼,没有什么比农家夜色更适合入梦的催眠曲了,恍惚的梦境里,是外公亲切的笑意,荡漾着,是心中不灭的情意。 思绪拉扯回现实,我终因种种原因离开了那片故土,那些曾经的回忆成了触不可及的仲夏夜之梦,偶尔回乡也只是一声问候了。然而铭刻在记忆深处的,仍是拂面的清风,邻家的狗吠,还有对外公的绵绵思念。 也许有一天,在某日某地,伴随着微风捎来的凉意,我嗅到了熟悉的味道,这其中含着许多许多,我便知晓了——这风儿是从那片最美的故土吹来的。那里,有乡间一草一木、一莺一燕,陪我走过的童年时光,更有和外公相伴走过的幸福时光。 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美好。 【范文2】 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温暖 一路上有你,你伴随着我,走过春夏秋冬,走过黑夜白昼,走过平原山川,走过闹市荒野。你,一直跟在我的身后,为我加油鼓劲,给我坚持的力量、成功的希望。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我一个人在跑道上狂奔,每当精疲力尽时,我都会看见你,你,一直在我身后,与我一起奔跑,让我的心中,充满一种必胜的信心。 你,不离不弃,毫无怨言,默默地跟在我身后,陪我跑完全程。 在凉风习习的秋日,傍晚你常常与我一起漫步,与我一起回忆过去,瞻望未来,与我一起探讨理想,思考人生,使我走向成熟。 在大雪纷飞的冬日,深夜里学习,睡意扑面而来,可是看到你,坐在灯光下,看着我,就像我看着你那样,睡意顿时无影无踪,因为,我知道,你一直在陪着我,好似“挑灯看剑” 一样,在书中,我仿佛看到一同学习的同学。 阳光下、月光下、灯光下,在光线的照射下,我看着你,好像明白了一切,不管刮风下雨,你都会出现,是因为,你就是我,你就是我忠实的影子。 影子,你陪伴了我十三个春夏秋冬,一切都可能离开我:父母、亲情、友情……唯独你不会离开我。别人可能会不理解我,甚至误解我,冤枉我,可是,你不会,因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那黑黑的身体,表现出了对我的无限信任,只有你才是我的知己,只有你明白我的思想,只有你,能陪我走到最后。 影子,在我成长的一路上,少不了你的关心、鼓励和信任。 一路上有你,影子,你在我的后方注视着我,激励着我,并将看着我走得越来越远。 夕阳余晖下,我与我的影子,一同走向远方。 一路上有你,我的影子——另一个我。 【解析】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题,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从前面的提示看,本题补充的内容应该是一个形容词,表达人物内心的某种情感。根据提示语“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可知,写作时应该以“我”为中心,先写“谁”陪伴了“我”,可以是人,如父母、老师、同学、李白、苏轼等;也可以是物,如台灯、庭院中的那棵树、一本书等;也可以是某种抽象的思想,如:自信、乐观、诚实等。“让岁月多了一份”即“陪伴”给“我”的影响。重点放在叙写“陪伴”带给自己的影响和感悟上。可记叙故事,写成记叙文;也可对“陪伴”发表看法,写成议论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互联网时代,电子阅读已成为阅读的一种常见方式。公共汽车上,地铁里,公园的长椅上,越来越多的人埋头注视着-块块小屏幕,构览各种信息。学校决定以电子阅读面面观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们班以“电子阅读会不会替代传绕阅读”为辩题展开辩论,请将你在辩论会上的发言写成一段话。(100-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现代文

说茶

陈漱渝

①在中国,几乎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老话讲得明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家老舍甚至说:“我不知道戒了茶还怎样活着,和干吗活着?”

②喝茶是家常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喝茶有学问,种茶、制茶、沏茶,也都有讲究,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经济、文学、美学、植物等方面的知识。传说中的神农氏亲尝百草滋味,一日遇七十二毒,幸亏喝茶才解了毒。这件事在汉代《淮南子》一书中即有记载。到了晋代,喝茶蔚然成风,唐代则成为喝茶的鼎盛期,出现了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这部书距离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茶树在我国有一个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过程,现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据说云南镇沅县千家寨的一株树龄有2700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有关茶的诗文、书画、歌舞不胜枚举。

③弘扬文化的目的是“化人”,即用文明去教化人,感化人,使人类社会趋于和谐。科学饮茶,艺术品茶,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

④喝茶其实是在练内功,使人内心变得宁静。人们在喝酒时往往觥筹交错,你劝我推,那种喧嚣之形、张扬之态,容易让人乱了心性。而品茶时神清气爽,心气平静,乐而忘喧,能使人心沉下来。

⑤喝茶有助于培养俭朴的品质。古代虽然有“茶贡”,但茶终究不是权贵的专宠,而是寻常百姓的家常事。在北京、四川、广东、扬州等地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馆,人们在其中,一杯清茶,一碟茶点,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抗战时期昆明的西南联大,宿舍少桌椅,图书馆缺座位,很多学生就在茶馆里“穷泡”。他们有些论文、著作就是在茶馆诞生的。现在每年春节政府举行团拜,也是清茶一杯,纵谈国事,呈现出一股廉政清风。

⑥喝茶更能喝出和睦。三五友人,数盅清茶,几碟茶点,推心置腹,气氛温馨,可以化解矛盾,增进缘分。在旧中国,一些地方的人发生冲突,常到茶馆“吃讲茶”。“讲”就是评理。冲突双方各自陈述立场,中间人调解斡旋,矛盾化解之后,彼此把茶水混合在一起,顿时化干戈为玉帛。

⑦文化需要交流融合,茶叶充当的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明代郑和下西洋,把茶叶作为国礼赠送友邦,增进了国与国的友谊。1607年,英属东印度公司从澳门、厦门、岭南收购茶叶,销往欧美各地,形成了当今各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当今全世界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人饮茶,人均每年茶叶的消费量有一斤多,位居前三名的是爱尔兰、英国、科威特。茶叶作为文化使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1.从全文看,作者围绕“茶”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子中的加横线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茶树在我国有一个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过程,现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据说云南镇沅县千家寨的一株树龄有2700年。

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雪一化,就有路了》,完成小题。

雪一化,就有路了

张抗抗

①每年下的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为了一些闲言碎语。那时我初涉文坛,尚未习惯文坛的无事生非,很容易被那些谣言困扰,情绪很波动也很激愤。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愤怒和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③时已深秋,树叶在寒风中一片片坠落,如我失望而悲凉的心情。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某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我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然后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

④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那场雪似乎来得很猛。我按着地址打听路线,换乘了几站电车,下车时,只见马路边的屋顶和地面上已是厚厚一层白雪。天色很快暗了下来,昏黄的路灯照着银色的雪地,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密集的雪沫子刮得我睁不开眼,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街上几乎没有行人,远处有人影匆匆而过,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我又试着来回走了一会儿,可是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那时我才发现,自己一定是迷路了。

⑥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泄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然后她眯着眼将那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 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⑦这大雪天儿出门,定是有要紧事吧? 她回过头大声喊。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⑧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 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⑨我心里咯愣一下。亲戚?朋友?病人?还是读者? 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 仇人 兴师问罪的!

⑩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我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而去。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才那样做。那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 病人呢!

⑾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

⑿这该死的雪,真讨厌    我忍不住嘟哝。

⒀不碍事,不碍事 。她说, 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

⒁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    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喑噎了。

⒂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 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⒃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

⒄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激愤的心情。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轻轻将那张已被雪水洇湿揉皱的纸条撕碎,然后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1.请根据文章简要概括文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2.理解“老太娘”所提到的“病人”一词的含义。

3.欣赏文中划线的句子,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4.从那个风雪之夜的经历中,“我”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你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关睢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7)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那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借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影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何/与母借行 B.请/以柳州授禹锡

C.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D.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易____________   (2)革___________   (3)义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2)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4.结合文中的事件,试分析柳宗元的性格品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