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人这辈子,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

作文。

人这辈子,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我们很容易记住那些雄浑壮阔的、力挽狂澜的、全新蜕变的那一天,但其实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那一天都因为它的独特性,被标注在了时光的日历上。

你的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请带我们一起去回顾。请以“那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 600 字;(2)自定立意,符合文体;(3)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例文 那一天 生活是一张洁白的画纸,我们都描绘着生活的色彩;生活,又像一杯香醇的美酒,每个人都回味着自己的味道;生活,更像是一条一望无际的公路,每个人都踏上了自己的征途。打开记忆的闸门,一件件往事依次放映在脑海,那一天,我至今都忘不了。 那是个阴郁的日子,天阴沉沉的,像极了黑着脸的老爸。一整天,我的心,都五味陈杂的,沉浸在考试失利的痛苦中。我那有着小麦色阳光的脸上,没了平时的笑容,也极不愿与人说话。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个人,低着头,默默地流泪。天空仿佛也在为我难过,飘起了雨滴,我慢慢地仰起头,任雨点无情地打在脸上,任风将我的眼泪吹去。我对着天空大声呐喊,倾诉我的痛楚,仿佛,一下子,心中的那块石头伴随着我的哭诉,消失了。我用衣袖擦了擦脸,心情好了许多。不经意间,瞟见了路旁的一丛月季花,淡淡的天蓝色,正好似我现在的的心情,带着一抹忧伤。我迈步走上前去,仔细端详着这株花,发现它已经被旁边那群竞相开放的花挤到了角落,垂着颓然的脑袋,花瓣儿也失去了以往的光泽。 雨下得更大了,打着灰色的水泥地发出“哒哒”的声音,月季花儿低得更往下了,我不由自主地将手伸过去,为它挡住雨的一次次“暴击”。霎时,天放晴了,不再是灰蒙蒙,变得清澈,通透。我回过神来,发现那株花已挺直了起来,像蓝宝石般发出熠熠的光辉。我顿时醒悟,不再颓废不堪,挺了挺腰板,昂起了头,对着它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我没了悲伤,没了痛苦,一株花儿都能够坚强地生长着,我为什么不能够?!我默默地下着决心,我一定更努力,下次我一定能考好…… 失败,不一定会让你颓废,相反,只要你够坚强,它能激励着你,在成长的路上更努力地向前迈进,绽放出更灿烂的光芒! 【解析】 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那一天”,比较简单,可从三个方面来准备写作。 1、选材: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经历过无数的那一天,到底选择“哪一天”来写呢? 这就需要我们在记忆库中仔细寻觅。平淡陈旧的材料难以在考场作文中取胜,我们要搜索那些典型的有自己独特体验的材料,“那一天”一定有着特别的经历,一定有着非凡的意义,一定是让人刻骨铭心的。顺着这个方向,思路会渐渐明晰:那一天,我经历了什么事或看到什么,我成长了、我困惑了、我输(赢)了、我感动了、我被误会了、我被震撼了……这样,我们就容易选择到有着独特体验和感悟的经历行文,文章自然能脱颖而出。 2、立意:作文中,很多同学交代清楚了那一天的经历却难以得到高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文章缺少对主题的升华。那一天的经历你到底收获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这才是文章的意旨。即使材料平淡也可以以小见大,或是以情感人,或是以理服人,或是以志励人。文章有了动人的情感,进取的力量,深刻的哲理,就不至于肤浅,就有了深度,有了嚼头。如以“让座”这一题材为例,如果将那一天“我”所看到的“不让座”和“让座后老人心安理得地坐下来”两个镜头呈现出来,文章就影射了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和“我”的困惑,这类针砭时弊的作文是发人深省的。 3、语言:“那一天”要求写记叙文,平铺直叙语言平淡的文章显然难以出彩。有了好的材料,再在语言上润色,自然就多了看点。叙述的同时适当穿插议论抒情的句子,文章会夺人眼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傅雷教育儿子________(姓名)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做一个“____________、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傅雷教导儿子“恩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爱之不切,弹出来自然也不够味儿;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兴趣”时,是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例子的。

3.傅雷写第一封家书的主要目的是(   )

A.告之家里近期生活工作情况 B.劝慰儿子正确对待情绪消沉

C.提醒儿子加强音乐方面学习 D.表达对儿子严厉管教的歉意

 

查看答案

    材料一:

从汉唐开始,传统民俗中常以猴作为吉祥、显贵、长寿、驱邪纳福的象征。

材料二:

在文学作品中,猴形象的内涵有所不同。一方面,它寄托了我们中国式英雄主义的情节,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爱憎分明、神通广大、降妖除魔。另一方面,它隐含了对世人丑态的贬低与嘲讽,是喻人醒世的活样板。如《猴子捡豆》的寓言故事,就讽刺了世人不切实际、因小失大的做法。

材料三:

本报讯2月1日,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以“大圣归来”为主题的猴年生肖展。此次展览汇集了43件首都博物馆的藏品及几幅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经典年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猴形象。展出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参观。这已经是首都博物馆连续举办生肖文化展的第九个年头,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展览将持续到3月13号。

材料四:

“嘻哈猴”是由华冠公司于 2015 年创作的卡通猴形象。它以张希和老人的泥猴作品为原型,保留了泥猴造型中的大圆眼睛、大圆点鼻孔及微笑逗乐式的嘴型,又创造性的以头顶火焰、怀揣爱心、尾似祥云为形象,代表了热情、善良、快乐、幽默的性格特点。“嘻哈猴”有互联网用户喜欢的“萌”的特点,顺应了当下年轻人追求时尚化、个性化的潮流。

(注)张希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70年痴迷泥塑艺术,被誉为“泥猴张”。

1.在我国的“猴文化”中,人们赋予了“猴形象”哪些内涵?请分条概括。

2.请根据材料三与材料四,简要说说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悟空”探“妖”

①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它是一只非常勤奋的“猴子”,每天要绕地球飞行15圈,从不偷懒。

②“悟空”是我国第一颗主要用来探测暗物质的人造卫星。其实,它就是一台空间望远镜,担负着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等任务。

③一般人听到“暗物质”会一脸茫然:这是什么“妖魔鬼怪”?为什么要寻找它?顾名思义,暗物质就是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不到的物质。天文学家在长期的观测研究中发现:许多星系中存在额外的、看不见的引力源,宇宙的总质量其实远远大于已知物质的总质量。他们据此推测,宇宙中应该还存在着一种“暗物质”。我们已知的各种物质基本上都要受电磁力的影响,要么吸收光,要么反射光,要么就自己发光;但暗物质不与光波发生作用,它对电磁力无动于衷,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它。

④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对暗物质的研究依然不明朗。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的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4.9,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5倍以上。有这样隐形的庞然大物存在于宇宙中,却又看不见摸不着,这的确让科学家心痒难耐。而且,暗物质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科学家发现,所有发光物质提供的引力无法抵消星系内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因此推测,是暗物质在提供额外引力,以阻止星系解体。也就是说,没有暗物质就没有星系,也就没有人类。而且,作为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粒子,暗物质很有可能开创前所未有的应用空间。

⑤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传说中的暗物质呢?“悟空”的任务,就是上天捕捉暗物质粒子碰撞湮灭时产生的高能电子。简单地说,“悟空”在观测中如果突然发现某一速度的电子射线数量变多了,但这又无法用现有理论来解释,那么这些电子射线很有可能是暗物质湮灭时产生的。

⑥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希望能够第一个观测到这部分电子射线,从而获取暗物质存在的证据。除“悟空”外,目前世界上用以探测暗物质的设备,还有国际空间站的阿尔法磁谱仪和美国宇航局的费米空间望远镜。而中国的“悟空”,是迄今为止观测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⑦2017年末,“悟空”工程团队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论文,宣布获得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能谱将有助于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接下来的2018年,我们希望“悟空”不负众望,用火眼金睛找到更多线索,早日探到“妖”的真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悟空”主要用来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B.暗物质不受电磁力的影响,所以不能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到。

C.“悟空”可以通过捕捉到的宇宙中的高能电子来探寻暗物质的踪迹。

D.与其他探测器相比,“悟空”性能更加杰出,已率先发现暗物质。

2.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悟空”的任务、暗物质的特性、“悟空”探寻暗物质的方式及成果。

B.“悟空”是一颗人造卫星,“妖”指暗物质,以“‘悟空’探‘妖’”为题,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C.选文第③段连用两个设问句,加强语气,引出对“悟空”探“妖”方式的具体说明。

D.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很有可能”表明探寻暗物质前景不容乐观,语言表达既准确又含蓄。

3.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的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4.9%,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5倍以上。

 

查看答案

    风车里的故事

朱敏江

①一家人驱车至农家乐游玩,儿子远远看见立于大厅的风车,就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箭一般地冲过去围着它转来转去。一饱眼福之后,他伸出右手握住把手,兴奋地摇动风叶,还不停地招呼我们一起来玩。

②都说云是风的故事,山是水的故事,而风车就是我的故事。时光可以冲淡我对童年的记忆,却无法带走我对风车的感怀,因为我始终将风车印象藏在左心房最柔软之处。

③风车对于儿子意味着好玩,而之于我则是无尽的情思。家乡的风车是由木头制成,造型优美。顶上是一个方形的漏斗,车身有一根竹片与漏斗尾部相迹,用来控制进量。抽屉形的出口星四十五度角斜伸于外,米和稻谷等就从此处流出。风车口星斗状,圆形的后半部中容纳着一片片风车叶,摇动近似“Z”字形的把手,风车就会飞快地转动。

④小的时候,当我们想要伸手触碰风车时,大人就会一本正经地说:“小孩子不能转风车,会肚子疼的”。因此一般的小孩都不敢轻易转动风车。但总有一些淘气哥偏不信邪,会勇敢地去转动风车,而我则悄悄地躲在旁边观察。只见他们起劲地摇动把手,而且越摇越快,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但捂住肚子蹲在地上的情景却始终没有出现,让人少了幸灾乐祸的机会。

⑤稍大一些,便有了和风车亲密接触的机会。每年农忙时节,从田里收割来的稻谷中有一些秕谷,还夹杂着稻草丝,这时就轮到风车粉墨登场了。

⑥摇风车是父亲的专属。等到风车顶的漏斗装满稻谷,父亲就开始摇动把手转动风车,瞬间就有一股风从风车口冲出。他瞅准时机,轻轻将连着闸门的竹片下移一到两格。漏斗中的稻谷慢慢掉入风车肚,饱满的谷粒坚强地经受住风力的吹动,从抽屉形出口源源不断地流出掉入箩筐。那些秕谷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纷纷从风车口腾跃而出,划过一道漂亮的抛物线后,落于地面之上。而那些体重较轻的稻草丝则如皮影中的孙悟空,在空中闪转腾挪,翻越几个跟斗之后,心有不甘地降落地面。

⑦渐渐地,父亲身前的谷粒越积越多,形成了一个漂亮的圆锥形。他不时伸出左手轻轻将锥顶推翻,并用手转几圈,谷堆上留下几道圆形的波痕,而流出的谷粒随即又将波痕淹没。

⑧漏斗中的稻谷从中间往下漏,留下一个旋涡状的浅坑。当稻谷慢慢浅下去的时候,我马上用畚斗到谷堆盛取稻谷,抱到风车边。母亲则接过我手中的畚斗,双手擎起举到风车顶,一粒粒金子般的稻子就纷纷从畚斗跃入漏斗中。

⑨当稻谷快要漫过箩筐面时,父亲就停下手招呼母亲一起将箩筐抬走。这时,我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小心翼翼地转动起风车,不过,转了几圈好像肚子也没有疼的迹象。这时父亲拿着空箩筐回来了,我马上停下来,他则伸出大手抚摩着我的脑袋,露出慈祥的笑容。

⑩风车扇麦子的情景就更美妙了!大力转动风车,白色的麦壳仿佛一个个穿着白衣的精灵女孩,迈着轻盈的舞步,纷纷从风车口飞跃而出,又如满天飞起的玉蝶,扭动婀娜的身姿,慢慢飘落地面。邻家的小妹妹看见了,拍着手大声欢呼:“下雪啦!下雪啦!”是啊!远远望去,风车口处仿佛雪花飞舞,正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不一会儿,地面就银白一片,犹如进入银装素襄的世界。

无论多么美妙的东西,都难抵挡时代变迁的消磨。随着水稻产量大幅增长,人们不再为粮食而发愁,让风车少了更多的用武之地。一批批外出谋生的人,带上了曾经和风车一起劳作的勤劳品质,告别了土地,也告别了风车。

风车虽已远离繁华,但我从不曾忘却和风车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每当大雪纷飞之时,麦壳从风车口飘然而出仿佛雪花飞舞的景象,恍如就在眼前。

伫立于高大的风车前,望着阳光下那一个拉长的光影,儿时伴随父母左右一起劳作的情景不断跃入脑海,浮于眼前。我想,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呢?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中不但写出了木制风车造型优美的特点,而且也介绍了木制风车的工作原理。

B.风车好玩,给儿子带来了快乐,于“我”却是一段不曾忘却的美好时光。

C.小孩子玩风车会肚子疼的情节说明那时的人们缺少知识,欺骗孩子。

D.文章第段的叙述表达了“我”对人们在时代变迁中与风车渐行渐远的惋惜。

2.文章依据时段着重写了关于风车的几个故事,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人物

情节

小时候

“我”

 

稍大些

“我”

 

邻家小妹妹

 

 

 

 

3.赏析句子。

(1)第⑥段划线的句子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2)第⑩段中分别用了哪些喻体?共同表现了麦壳怎样的特点?

4.结合以下材料,联系本文,谈谈对文中第段画线句子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记得,作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 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事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么?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吴伯箫《灯笼》)

 

查看答案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核舟记》)

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有删改)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

1.解释下列语句加点词的意思。

(1)便扶路:                 (2)折蛇行:

(3)尝贻余核舟一:             (4)首昂视:

(5)凿木人长寸:             (6)观者以为神:

2.请用四个“/”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头尾不加“/”)

例如: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作 木 鸟 置 竹 笼 中 能 自 跳 舞 飞 鸣 鸣 如 画 眉 凄 越 可 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4.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