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母亲树 张天柱 ①母亲虽然走了有些年了,但母亲树还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母亲树

张天柱

①母亲虽然走了有些年了,但母亲树还在。

②从前我家院中光秃秃的,到了炎炎盛夏,在院子里吃饭,连个乘凉的地方都没有,只能蹲在出檐很浅的屋檐下,半晒半阴地凑乎着吃,反正总比家里凉快。

③也记不得是哪年春天,母亲铁心要栽树,要让干秃秃的院落遮满荫凉,我从苗葡寻来一小捆杨树苗,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抡着镢头呼呼生风,刨下坑,栽好苗,浇上水,再回填土。侍弄完后,我看到母亲脸上有了喜色,她嘴里念念叨叨:“桃三杏四梨五年,杨树还看第二年。”谁知到了秋天,杨树还未发芽,好像栽的不是树苗,而是铁条,我要拿镢头刨掉,母亲摇摇头说:“当年看不出,明年春天再定。”

④第二年春天,杨树苗还是未发芽,母亲这下服了:“不行,挖了再栽。”整整折腾了三载,树还是没有栽活一棵。尽管那些年月饥饿和贫困如影随形总也抹不去,但母亲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⑤后来,我出差到外地,离家约有半个月左右,刚进家门,母亲就告诉我杨树栽不活的原因主要是土层控得太浅。原来,我们家院子的地基,大都是坚硬的炉渣灰和青骨石垫成,地皮坚硬似铁,硬梆梆的镐头刨下去火星四溅。母亲把犬牙交错、七棱八角的石块撬开、搬走,又从其它地方用箩筐把黄土担来,如蚁啃硬骨,若蚓耕坚泥,硬是在炉渣灰垫的院子换了土层,然后把杨树苗栽了下去。

⑥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对面山上已经一片烂漫,呈现着一派万紫千红的景象,可母亲栽的那些树仿佛睡着了似的,迟迟不见“分娩”,母亲脸上遂有愠色,嗔道:“难道这院子真的栽不活树?”她也有些茫然了。

⑦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那个春天的早晨,母亲打扫院子,突然发现那直挺挺的四棵杨树苗上,分别拱出一、二个嫩绿儿,便叫道:“杨树活了!”顿时,全家人都跑了出来,围住了小杨树,像欣赏奇珍异宝似的。母亲的脸上灿如云霞,拿出手绢儿一股劲的直揩眼角的喜泪,我也为她的“杰作”兴奋不已,回家拿出一瓶酒,痛痛快快喝了几盅,为杨树在我们家院子成活庆祝。

⑧它长得很快,哧哧地往上蹿,几乎没什么枝杈,通身灰白灰白的,没有几年的工夫,已经长得超出屋脊,有桶粗,就在那枝叶婆娑的顶端,竟有了两个鸟巢。鸟儿用横七竖八的柴枝儿,筑个笼筐儿似的家,它们清早出去觅食,晚上再飞回来,鸟儿吱吱叫,这小小的院子里立刻就有了勃勃生气。到了夏天,再也不用怕那火炉似的炎热了,棵棵杨树撑开树冠如一柄柄绿色的阳伞,无风自喧,凉气如流,真是爽快

⑨小杨树长活的那些时日,母亲高兴得就像小孩儿似的,手舞足蹈,就在这四棵杨树已经长得有二层楼房高时,母亲得病了。一九八八年从省城医院做了肺癌切除入术后,她常常站在院中,痴痴地盯着那四棵杨树,面含苦笑,泪光滢滢;望着那直上踅下的燕儿在空中盘旋飞舞、纵情歌唱的情景,母亲又露出了欣慰的神色。

⑩母亲走了。从此,我便把这四棵杨树称为母亲树,多少年来,每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想到了母亲栽树的情景,想到了小杨树成活的不易,便增强了勇气,自强不息,不屈不挠。

(选自《民族文学》2019年第11期,有删改)

1.本文以“母亲树”为线索贯穿全篇,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面情节梳理。

寻来树苗,刨坑栽树,母亲充满期待→      →换土重栽,树未“分娩”,母亲恼怒茫然→     →杨树长活,长大长高,母亲身患重病。

2.赏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把犬牙交错、七棱八角的石块撬开搬走,又从其它地方用箩筐把黄土担来,如蚁啃硬骨,若蚓耕坚泥。

3.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的画线句子。

4.描摹下面句子中“泪”的内涵。

(1)母亲的脸上灿如云霞,拿出手绢儿一股劲的直揩眼角的喜泪。

(2)母亲常常站在院中,痴痴地盯着那四棵杨树,面含苦笑,泪光滢滢

5.作者为什么将这四棵杨树称为母亲树?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1.折腾三年,树没栽活。母亲坚持梦想,冬去春来,树苗拱绿,母亲兴奋不已 2.“撬开”“搬走”“担来”三个动词,写母亲的动作,突出了给院子换土的艰难,表现了母亲勤劳坚韧能干的形象。 3.比喻,把杨树摊开的树冠比作阳伞,生动形象地说明杨树给夏日的小院带来了阴凉,同时也烘托了我们一家享受阴凉时爽快的感受。(意对即可) 4.(1)杨树苗终于成活,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母亲因兴奋喜悦而流泪。 (2)那四棵杨树生命力旺盛,自己却身患重病,做了肺癌切除手术,两相对比内心酸楚因而“苦笑”落泪。 5.①这四棵杨树是母亲栽的,看到它们就想起了母亲。②杨树为小院遮蔽阴凉,母亲为了造福一家人,费劲心思,母亲和杨树都坚韧、无私奉献,具有一样的品格。③母亲和小杨树在“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都给“我”精神鼓励,小杨树象征母亲。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时,根据文章的线索,理清情节的发展,再进行概括。根据“整整折腾了三载,树还是没有栽活一棵”概括出折腾三载,树未成活;再换土重栽之后,“那个春天的早晨,母亲打扫院子,突然发现那直挺挺的四棵杨树苗上,分别拱出一、二个嫩绿儿”,母亲坚持下,小树苗终于拱出新绿,全家高兴不已。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分析。句中加点的词语是对母亲为了栽活小树苗而换土的动作描写,“撬开”“搬走”“担来”突出了母亲换土的艰难,写出了院落环境的恶劣,也表现出了母亲在面对困难是表现出来的勤劳坚韧的性格。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杨树摊开的树冠比作阳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杨树在母亲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在炎炎夏日给“我”们带来了阴凉,也写出了待在杨树下,“我”们感到“无风自喧,凉气如流”的愉快。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1)这里是母亲看到自己栽的杨树终于活了之后留下的喜悦的泪水,母亲费尽心血,换土重栽杨树,苍天不负有心人,杨树现在终于活了下来,母亲看到这一幕,忍不住流下喜悦的泪。 (2)母亲做了肺癌切除入术后,想到自己病痛缠身,将不久人世,但自己好不容易栽活的那几颗杨树却欣欣向荣,生机蓬勃,是生命与生命的对比下。母亲留下了酸楚的泪。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根据“我便把这四棵杨树称为母亲树,多少年来,每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想到了母亲栽树的情景,想到了小杨树成活的不易,便增强了勇气,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可知,作者把杨树称作“母亲”是因为这树是母亲亲手栽下的,作者一看到这树就会想到自己的母亲;杨树是母亲历经了千辛万苦之后才栽活的,杨树是在艰难的环境中成活的,杨树和母亲一样,都教会作者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母亲栽树是因为“到了炎炎盛夏,在院子里吃饭,连个乘凉的地方都没有”,而杨树在炎炎夏日“如一柄柄绿色的阳伞,无风自喧,凉气如流,真是爽快”,杨树和母亲一样,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紫禁城古建筑的防火智慧

周千

①巴黎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傍晚,世界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尽管火势最终得到了控制,但这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大教堂,三分之二的屋顶遭到破坏,最具标志性的93米高的哥特式尖塔,在大火中轰然倒塌。尽管该建筑有可能在未来得到复建,但是其原真性和历史性已很难再次体现。

②同样是世界文化遗产,且同样含有大量木质建筑材料的明清紫禁城(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建造材料的使用上与巴黎圣母院很相似,都使用了大量木质建筑材料。这些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古建筑不仅核心受力骨架的材料以易燃的木材为主,而且其内外檐都绘有大量的易燃性油饰彩画,建筑防火极其重要。尽管近600年来,紫禁城曾经因为雷击、人为失火或纵火而产生过火灾,但是历代帝王极其重视防火,建筑工匠在施工中采取了多种科学的防火措施,使得紫禁城古建筑群至今基本完好。

③太和殿是紫禁城最为重要的宫殿,却在历史上遭受过数次火灾。清康熙十八年腊月初三,6名烧火的太监在紫禁城西北角的御膳房用火不慎诱发大火。大火从御膳房直接向南蹿,跨过乾清门广场,然后拐了个弯,从保和殿蔓延到太和殿,使得太和殿被烧毁。16年后,太和殿开始复建。为避免再次发生别的建筑火势蔓延到太和殿的情况,建造者梁九将太和殿原有的两端木质斜廊改成了砖砌的卡墙。这样一来,别的建筑发生火灾时,就很难波及到太和殿。太和殿两端的卡墙也成为我国最早的防火墙。

④紫禁城中另一种防火墙较为常见,即用于硬山屋顶的后檐墙。这种屋顶类型的建筑在紫禁城古建筑群中的地位非常低,为太监、宫女的值守用房。雍正时期之前,其前后檐均开设门窗,以便采光及通风。然而这些建筑内常常生火照明、做饭、取暖,时常引发火灾,雍正五年,雍正下令所有这种用房的后檐墙一律不得开设门窗,以利于防火。这种规定在紫禁城实施后,逐渐形成了中国古建筑后檐墙的一种施工工艺,称为封护(后)檐。

⑤紫禁城外有方正形状的筒子河(护城河),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紫禁城内亦有河流,称为内金水河。尽管内金水河围绕紫禁城周圈布置,但其形状弯弯曲曲,尽量接近部分宫殿建筑,这也属于紫禁城古建筑的防火做法。其目的有二——一是切断火源的蔓延路径,如文渊阁前的内金水河。文渊阁是乾隆皇帝专贮第一部精抄本《四库全书》的场所,是防火重地。为彻底切断可能存在的火势蔓延,乾隆下令将文渊阁建在内金水河的北侧,使得南侧建筑一旦着火,则受阻于内金水河不会蔓延。二是利用水源来扑火,紫禁城内建筑众多,而仅有的70多口井不能满足所有建筑的灭火水源需求。因此,内金水河的布局呈弯弯曲曲状,尽量靠近部分重要的宫殿建筑,以利于及时有水源进行灭火。

⑥紫禁城里还有铜质或铁质的水缸231口,分布在多个宫殿建筑前。这些大缸平时贮满清水,宫中一旦失火,即可就近取水灭火。因此,它们又被称作“吉祥缸”“太平缸”。为了防止大缸里的水冬季结冰,每到农历十月至翌年二月,都要在缸外套上棉套,缸上加盖,气温特别低时,还要在缸下烧炭加温。

⑦为阻挡火源,紫禁城部分宫殿的木质屋架部分还被石材取代。如乾清宫东侧的基化门与龙光门之间、乾清宫西侧的端则门与凤彩门之间,其建筑后檐墙上的梁、柱、枋、斗拱、椽子和望板等木构件全部用石料雕刻而成,上面亦有彩画,远观建筑表面与其他木质建筑无异。

(选自《读者·校园版》2019年第14期,有删改)

1.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从全文来看,紫禁城古建筑防火主要有三条思路:第一,通过建造          ;第二,利用内金水河、水井、水缸          ;第三,         

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部分”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注释)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快的样子。③寝:停止。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无地土          (2)家人有之者

2.解释下面的句子。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3.这则短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亚夫军细柳(节选)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过迎。己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闯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天子至     (2)者霸上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己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3.请概括周亚夫的形象特点。(答出两点)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_______。(矛盾《白杨礼赞》)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杜牧在《赤壁》中反说其事,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有重大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⑤《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将士们忘身报国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⑥在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中,写水动鸟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⑦文人笔下,鱼虫鸟兽皆有情。悠然如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山气日夕佳,_____”;欢快如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夕阳欲颓,____”;哀伤如杜甫《春望》中“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从下列名言中任选一句进行积累,并说明理由。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②人生的价值,没有贫富,只有丰富。——杨澜

③你逆光而来,配得上这世间所有的好。——摘自网络

④所有的星星最终都会消失,可它们总是无畏地闪耀。——伊迪特·索德格朗

我选择第    句,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