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你伤心痛苦时,父母的关爱就像春风感动着你;当你失...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你伤心痛苦时,父母的关爱就像春风感动着你;当你失落迷茫时,老师的话语就像春风激励着你;当你失望难过时,朋友的怀抱就像春风抚慰着你……

请以“何处不春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少于600字。

 

范文: 何处不春风 生命里总有一些人,像钉子一样,守在人生的岔路口,一瞬间就改变了人生的方向。记忆中,那个美丽的人,她的出现就像一缕春风,明媚了我的心房。 那个冬天,冷得出奇。考场上的我,手不停地哆嗦。偶尔有几股寒风从窗缝挤进来,刮得我的脸生疼。这些日子,心总被一些莫名的伤痛填满。听讲听到睡觉,看书看到走神,作业搞得一塌糊涂…还有老师痛惜的表情,妈妈那可以杀人的眼神。天呐!我该怎么办?如果这次考试再考不好,那将会…我不敢再想下去了。突然,我的手碰到了抽屉里的书,一个大胆的念头蹦了出来。“抄?不抄?”两股力量在心里斗争了很久,最后我还是决定铤而走险。抬头望望讲台,监考老师正端坐在上面,那是一个美丽的人,洁净的脸庞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一双眼睛明亮而犀利。穿着一件绿色的风衣,给这个沉闷的冬天带来了些许春意。也许是做贼心虚,当我拿起书本时,手一哆嗦,掉在了地上,我大脑一片空白,只见一团绿朝我走了过来,随后的也有一股清香带着春天的气息。我等待着命运的裁决,然而,那那阵香就这样飘走了。我明白了上面,赶紧捡起书,放回抽屉,艰难地完成考试。 结束考试的时候,老师站在门口笑盈盈的望着我,我脑子闷了,我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等着我。走出门,老师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咱们到处走走好吗?”走到一个小树林,积雪慢慢地融化,万物一副整装待发的样子,似乎只要春风一吹,就都会萌除新芽。老师笑着望着远方,“你看这片草地,”我顺着老师的目光望去。“这些小生命,虽然卑微,甚至还被人践踏在脚下,但是只要春风一来,还是会努力地给世界一片翠绿。”老师转过身来,拍拍我的肩膀,“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所有困难和挫折都是人必须经历的,避不开,躲不掉,但不要怕,只要努力地面对就可以了。”我惊讶地望着老师,原来,她什么都知道。一阵春风吹过,吹走了寒冷与痛苦,吹来了温暖与希望,吹散了我心底的阴霾,吹出了动人的春天。在风里,一滴泪滚落,那不是自卑的泪,不是痛苦的泪,那是一滴名为感动的泪。 后来的日子,我们仍然时时在考场上遇见,那时,我都会冲她会心一笑,或许她不知道,在春风吹过的地方已是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人生路上都是独行客,沐风雨踟躇前行,但人生何处不春风,总会有一缕在孤独时相伴而行!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初次见到该作文,感觉本题目比较难写,但我们转化一下思路,也抓住里面的关键词语,就能降低写作难度,构思出相应的作文。题目中有一个关键词语:春风,我们应该写这个词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春风可以理解为:美好的思想感情,比如坦诚、善良、宽容、安慰、理解等都是春风,所以要写出现实生活中得到关爱的事例,细腻描写出对爱的理解与感悟。可以写自己的事情,也可以写别人的事情。 表达方式:本文适合前半部分使用记叙表达方式,文章最后以议论收尾,照应标题。夹叙夹议也可。文章应以细节描写为主,特别是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一定要使用。 写作手法:可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一个相对较小的素材中表现较为深刻的道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甲)(乙)两个选段,你认为哪一个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请从作者的研究方法写作技巧两方面谈谈你的理由。

(甲)所有的蜘蛛都有丝腺,丝在蜘蛛的生活中用处很广。张网捕虫是蜘蛛用丝的功能之一。游猎型蜘蛛无固定栖所,到处游猎,不织蛛网,只有定居型蜘蛛才织网。结网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为了生存。结网性蜘蛛的最主要特征是它的结网行为。蜘蛛通过丝囊尖端的突起分泌粘液,这种粘液一遇空气即可凝成很细的丝。以丝结成的网具有高度的粘性,是蜘蛛的主要捕食手段。对粘上网的昆虫,蜘蛛会先对猎物注入了一种特殊的液体枣消化酶。这种消化酶能使昆虫昏迷、抽搐、直至死亡,并使肌体发生液化,液化后蜘蛛以吮吸的方式进食。

(乙)即使在最小的花园里,也能看到园蛛的踪迹。它们都算得上是天才的纺织家。……让我们就在这只小蛛面前停下吧。它正在打基础呢。它在迷迭香的花上爬来爬去,从一根枝端爬到另一根枝端忙忙碌碌的,它所攀到的枝大约都是十八寸距离之内的。太远的它就无能为力了。渐渐地它开始用自己梳子似的后腿把丝从身体上拉出来,放在某个地方作为基底,然后漫无规则地一会儿爬上,一会儿爬下,这样奔忙了一阵子后,结果就构成了一个丝架子。这种不规则的结构正是它所需要的。这是一个垂直的扁平的“地基”。正是因为它是错综交叉的,因此这个“地基”很牢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母亲树

张天柱

①母亲虽然走了有些年了,但母亲树还在。

②从前我家院中光秃秃的,到了炎炎盛夏,在院子里吃饭,连个乘凉的地方都没有,只能蹲在出檐很浅的屋檐下,半晒半阴地凑乎着吃,反正总比家里凉快。

③也记不得是哪年春天,母亲铁心要栽树,要让干秃秃的院落遮满荫凉,我从苗葡寻来一小捆杨树苗,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抡着镢头呼呼生风,刨下坑,栽好苗,浇上水,再回填土。侍弄完后,我看到母亲脸上有了喜色,她嘴里念念叨叨:“桃三杏四梨五年,杨树还看第二年。”谁知到了秋天,杨树还未发芽,好像栽的不是树苗,而是铁条,我要拿镢头刨掉,母亲摇摇头说:“当年看不出,明年春天再定。”

④第二年春天,杨树苗还是未发芽,母亲这下服了:“不行,挖了再栽。”整整折腾了三载,树还是没有栽活一棵。尽管那些年月饥饿和贫困如影随形总也抹不去,但母亲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⑤后来,我出差到外地,离家约有半个月左右,刚进家门,母亲就告诉我杨树栽不活的原因主要是土层控得太浅。原来,我们家院子的地基,大都是坚硬的炉渣灰和青骨石垫成,地皮坚硬似铁,硬梆梆的镐头刨下去火星四溅。母亲把犬牙交错、七棱八角的石块撬开、搬走,又从其它地方用箩筐把黄土担来,如蚁啃硬骨,若蚓耕坚泥,硬是在炉渣灰垫的院子换了土层,然后把杨树苗栽了下去。

⑥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对面山上已经一片烂漫,呈现着一派万紫千红的景象,可母亲栽的那些树仿佛睡着了似的,迟迟不见“分娩”,母亲脸上遂有愠色,嗔道:“难道这院子真的栽不活树?”她也有些茫然了。

⑦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那个春天的早晨,母亲打扫院子,突然发现那直挺挺的四棵杨树苗上,分别拱出一、二个嫩绿儿,便叫道:“杨树活了!”顿时,全家人都跑了出来,围住了小杨树,像欣赏奇珍异宝似的。母亲的脸上灿如云霞,拿出手绢儿一股劲的直揩眼角的喜泪,我也为她的“杰作”兴奋不已,回家拿出一瓶酒,痛痛快快喝了几盅,为杨树在我们家院子成活庆祝。

⑧它长得很快,哧哧地往上蹿,几乎没什么枝杈,通身灰白灰白的,没有几年的工夫,已经长得超出屋脊,有桶粗,就在那枝叶婆娑的顶端,竟有了两个鸟巢。鸟儿用横七竖八的柴枝儿,筑个笼筐儿似的家,它们清早出去觅食,晚上再飞回来,鸟儿吱吱叫,这小小的院子里立刻就有了勃勃生气。到了夏天,再也不用怕那火炉似的炎热了,棵棵杨树撑开树冠如一柄柄绿色的阳伞,无风自喧,凉气如流,真是爽快

⑨小杨树长活的那些时日,母亲高兴得就像小孩儿似的,手舞足蹈,就在这四棵杨树已经长得有二层楼房高时,母亲得病了。一九八八年从省城医院做了肺癌切除入术后,她常常站在院中,痴痴地盯着那四棵杨树,面含苦笑,泪光滢滢;望着那直上踅下的燕儿在空中盘旋飞舞、纵情歌唱的情景,母亲又露出了欣慰的神色。

⑩母亲走了。从此,我便把这四棵杨树称为母亲树,多少年来,每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想到了母亲栽树的情景,想到了小杨树成活的不易,便增强了勇气,自强不息,不屈不挠。

(选自《民族文学》2019年第11期,有删改)

1.本文以“母亲树”为线索贯穿全篇,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面情节梳理。

寻来树苗,刨坑栽树,母亲充满期待→      →换土重栽,树未“分娩”,母亲恼怒茫然→     →杨树长活,长大长高,母亲身患重病。

2.赏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把犬牙交错、七棱八角的石块撬开搬走,又从其它地方用箩筐把黄土担来,如蚁啃硬骨,若蚓耕坚泥。

3.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的画线句子。

4.描摹下面句子中“泪”的内涵。

(1)母亲的脸上灿如云霞,拿出手绢儿一股劲的直揩眼角的喜泪。

(2)母亲常常站在院中,痴痴地盯着那四棵杨树,面含苦笑,泪光滢滢

5.作者为什么将这四棵杨树称为母亲树?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紫禁城古建筑的防火智慧

周千

①巴黎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傍晚,世界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尽管火势最终得到了控制,但这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大教堂,三分之二的屋顶遭到破坏,最具标志性的93米高的哥特式尖塔,在大火中轰然倒塌。尽管该建筑有可能在未来得到复建,但是其原真性和历史性已很难再次体现。

②同样是世界文化遗产,且同样含有大量木质建筑材料的明清紫禁城(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建造材料的使用上与巴黎圣母院很相似,都使用了大量木质建筑材料。这些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古建筑不仅核心受力骨架的材料以易燃的木材为主,而且其内外檐都绘有大量的易燃性油饰彩画,建筑防火极其重要。尽管近600年来,紫禁城曾经因为雷击、人为失火或纵火而产生过火灾,但是历代帝王极其重视防火,建筑工匠在施工中采取了多种科学的防火措施,使得紫禁城古建筑群至今基本完好。

③太和殿是紫禁城最为重要的宫殿,却在历史上遭受过数次火灾。清康熙十八年腊月初三,6名烧火的太监在紫禁城西北角的御膳房用火不慎诱发大火。大火从御膳房直接向南蹿,跨过乾清门广场,然后拐了个弯,从保和殿蔓延到太和殿,使得太和殿被烧毁。16年后,太和殿开始复建。为避免再次发生别的建筑火势蔓延到太和殿的情况,建造者梁九将太和殿原有的两端木质斜廊改成了砖砌的卡墙。这样一来,别的建筑发生火灾时,就很难波及到太和殿。太和殿两端的卡墙也成为我国最早的防火墙。

④紫禁城中另一种防火墙较为常见,即用于硬山屋顶的后檐墙。这种屋顶类型的建筑在紫禁城古建筑群中的地位非常低,为太监、宫女的值守用房。雍正时期之前,其前后檐均开设门窗,以便采光及通风。然而这些建筑内常常生火照明、做饭、取暖,时常引发火灾,雍正五年,雍正下令所有这种用房的后檐墙一律不得开设门窗,以利于防火。这种规定在紫禁城实施后,逐渐形成了中国古建筑后檐墙的一种施工工艺,称为封护(后)檐。

⑤紫禁城外有方正形状的筒子河(护城河),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紫禁城内亦有河流,称为内金水河。尽管内金水河围绕紫禁城周圈布置,但其形状弯弯曲曲,尽量接近部分宫殿建筑,这也属于紫禁城古建筑的防火做法。其目的有二——一是切断火源的蔓延路径,如文渊阁前的内金水河。文渊阁是乾隆皇帝专贮第一部精抄本《四库全书》的场所,是防火重地。为彻底切断可能存在的火势蔓延,乾隆下令将文渊阁建在内金水河的北侧,使得南侧建筑一旦着火,则受阻于内金水河不会蔓延。二是利用水源来扑火,紫禁城内建筑众多,而仅有的70多口井不能满足所有建筑的灭火水源需求。因此,内金水河的布局呈弯弯曲曲状,尽量靠近部分重要的宫殿建筑,以利于及时有水源进行灭火。

⑥紫禁城里还有铜质或铁质的水缸231口,分布在多个宫殿建筑前。这些大缸平时贮满清水,宫中一旦失火,即可就近取水灭火。因此,它们又被称作“吉祥缸”“太平缸”。为了防止大缸里的水冬季结冰,每到农历十月至翌年二月,都要在缸外套上棉套,缸上加盖,气温特别低时,还要在缸下烧炭加温。

⑦为阻挡火源,紫禁城部分宫殿的木质屋架部分还被石材取代。如乾清宫东侧的基化门与龙光门之间、乾清宫西侧的端则门与凤彩门之间,其建筑后檐墙上的梁、柱、枋、斗拱、椽子和望板等木构件全部用石料雕刻而成,上面亦有彩画,远观建筑表面与其他木质建筑无异。

(选自《读者·校园版》2019年第14期,有删改)

1.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从全文来看,紫禁城古建筑防火主要有三条思路:第一,通过建造          ;第二,利用内金水河、水井、水缸          ;第三,         

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部分”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注释)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快的样子。③寝:停止。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无地土          (2)家人有之者

2.解释下面的句子。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3.这则短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亚夫军细柳(节选)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过迎。己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闯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天子至     (2)者霸上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己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3.请概括周亚夫的形象特点。(答出两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