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异域书写勇士传奇
——“天剑”突击队参加约旦“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侧记
①群雄逐鹿,“天剑”出鞘。当地时间4月30日至5月4日,第九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在约旦阿卜杜拉国王特战训练中心举行,来自约旦、黎巴嫩、美国、中国等17个国家的32支队伍展开激烈角逐。最终,武警河北省总队“天剑”突击队勇夺3个单项冠军、1个单项亚军、1个单项季军,并将最具分量的总冠军奖杯收入囊中。
②“死亡奔跑”,这个比赛课目仿佛永远没有终点,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障碍、一次又一次的绝望。行百里者半九十。未知的路线,望不到的终点,有多少人试图放弃。(甲)这场比赛拼的不仅仅是体能,更是永不服输的战斗意志。
③(乙)队员们负重三十多斤,扛着“伤员”在山地间奔袭。依次通过高网墙、Z字形壕沟、陡坡等诸多障碍,使用各类长短枪支对靶位进行有效射击,每失误一次,最终时间要增加相应的比例。“死亡奔跑”的最后800米是最艰难的,一组组极度疲惫的队员共同扛着“伤员”踉踉跄跄跑向终点。
④比赛课目“无路可逃”要求特战队员对“人质”进行营救。在成功解救“人质”后,还要对其进行战场救护——输液,用的还是明显不同于国内规格的针头和针管。
⑤队友侯旭波好不容易将针头扎入“人质”秦宏峰的血管,可就在回血后准备输液时,不慎扯到针管又把针头拔了出来,鲜血立即喷射出来,染红了秦宏峰的右臂。侯旭波的手在颤抖,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扎!”秦宏峰大喝道,“没时间了,赶紧扎!”侯旭波望了秦宏峰一眼,咽了一口吐沫,再次小心翼翼地将针头扎入。
⑥(丙)随后的比赛中,秦宏峰带伤作战,和队友一起出色完成比赛任务。终点处,看着秦宏峰夹着手臂奔跑的背影,领队张华的眼角湿润了。
⑦“国王的挑战”被誉为特种兵比武“皇冠上的明珠”,32支参赛队中只有前16名有资格参赛,其单课目成绩更是享有3倍积分。虽然此时“天剑”以大比分优势稳居第一,但仍不敢掉以轻心。该课目中,队员不仅要攀爬70度以上的山崖,还要在达到体能极限状态下潜水穿过涵洞。途中,队员需多次使用各式陌生枪支进行精准射击。(丁)
⑧最后一组射击目标为2个风车靶,每个风车靶上5个目标,每射击一个目标,风车靶会失衡旋转。由于之前陌生枪支射击耽误了时间,后面的队伍眼看就要追上来。千钧一发!这时有队员建议马上集体齐射以节约时间。“宁可多打一分钟,绝不仓促射击,冒险脱靶。”队长李闯果断决策。队员们深吸一口气,迅速调整好心态逐个射击,10发全部命中,命中率远远高于其他参赛队,稳稳占据头名位置。
⑨拿下总冠军,为国征战的“天剑”突击队首次“出鞘”就力压群雄,在异域大展雄风,写就了一段勇士传奇。
(有删改)
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对于特战队员来讲,伤痕也是一枚勋章。
A.(甲) B.(乙) C.(丙) D.(丁)
2.阅读文章②—⑦段,中国武警“天剑”突击队参加了“____”“____”“____”三个课目的竞赛。
3.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死亡奔跑”的最后800米是最艰难的,一组组极度疲惫的队员共同扛着“伤员”踉踉跄跄跑向终点。
(2)“国王的挑战”被誉为特种兵比武“皇冠上的明珠”。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学校开展“祖国,您在我心中”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在活动开始前,小明同学写了一段开场白,请按要求帮他修改。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贤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抛头轳,洒热血。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敢于挺身而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祖国蓬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的精神。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个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由每一位有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下面奏国歌,请全体伫立。
①开场白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③最后一句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
。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保家卫国的两种武器。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_____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_____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对国家的别称。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_____
不上黄花南北望,岂知春色满神州。_____
(3)下列对一首古诗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____不还。
A.孤城 永 B.孤城 终 C.边城 永 D.边城 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 美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森林是地球之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森林的fù盖率却比较低,这难道不令人担忧吗?1981年,我国立法规定适龄公民必须lǚ行植树义务。政府通过广泛宣传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人均绿地面积有所增加。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行动起来,自觉爱绿、植绿、护绿,让绿水清山遍布祖国大地。
(1)根据拼音写汉字。
fù(_________)盖 lǚ(_______)行
(2)最后一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
(3)“适龄公民”中”适”的意思是(________)
A.切合、相合 B.刚才、方才 C.往,到 D.舒服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
默写。
(1)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2)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崔颢《黄鹤楼》)
(3)__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4)月下飞天镜,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的句子是“____,___”。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描绘了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景象。
(7)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只有奋发向上,才能有所作为。我们要像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说的那样“___,___”。
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肖复兴
①入冬后北京最冷的那天晚上,我在一家小饭馆里。正是饭点儿,只剩下靠门口的一张桌子空着,别无选择,我只好坐在了那儿。
②服务员是位模样儿俊俏的小个子姑娘,拿着个小本子,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一口外地口音问我:您吃点几什么?我要了三两茴香馅的饺子和一盆西红柿牛腩锅仔。很快,饺子和锅仔都上了来,热气騰腾的扑面撩人,呼啸寒风,便都挡在了窗外了。
③埋头吃得热乎乎的,觉得忽然有一股冷风吹来,抬头一看,一位老头已经走到我的桌前,也是别无选择地坐了下来。在我的对面坐下来之后,大概看见我正在望着他,老头冲我笑了笑,那笑有些僵硬,不大自然。也许,是为自己一身油渍麻花的破棉袄感到有些羞涩,和这一饭馆衣着光鲜的红男绿女对应得不大谐调。我看不出他有多大年纪,或许还没有我大,只是胡子拉碴的显得有些苍老。我猜想他可能是位农民工,或者刚刚来到北京找活儿的外乡人。
④他坐在那里,半天也没见服务员过来,便没话找话的和我搭话,指指饺子,问我饺子怎么卖?我告诉他一两三块钱吧。他立刻应了声:这么贵!这时候,那个小个子姑娘拿着小本子走了过来,走到老头的身边,问道:你吃什么?老头望了望她,多少有点几犹豫,最后说:我要一碗米饭。姑娘弯下头在小本子上记下来,又抬起头问:还要什么?老头说:就一碗米饭!姑娘有些奇怪:不再要点儿什么菜?老头这回毫不犹豫地说:一碗米饭就够了。然后补充句:要不麻烦你再给我倒碗开水!姑娘不耐烦了,一转身冲我眉毛一挑,撇了撇嘴,风摆柳枝般走了。
⑤过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姑娘把一碗米饭端上来,更不要说那一碗开水了。我悄悄地望了一眼对面的老头,看得出来,老头有些心急,也有些尴尬,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如坐针毡。如果有钱,谁会只要一碗白米饭呢?但如果不是真的饿了,谁又会非得进来忍受白眼和冷漠而只要一碗白米饭呢?
⑥我很想把盘子里的饺子让给老头先垫补一下,但把剩下小半盘的饺子给人家吃,总显得不那么礼貌,有些居高临下。那锅仔我还没有动,可以先让他喝几口,但一想饭还没吃,先让人家喝汤,恐怕也不合适,而且也容易被老头拒绝。
⑦因此,当姑娘又向这边走来的时候,我远远地冲她招招手,她走了过来,老头看见了她,张着嘴动了动,一定是想问她:我那一碗米饭呢?但如今的小姑娘哪一个好惹?看人下菜碟,已是常态。为了避免尴尬,我先把话抢了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给我上碗米饭!话音刚落,怕她同样嫌弃我也只要一碗米饭,便又加了句:再来三两饺子。姑娘在小本子上记了下来,转身走了。我冲着她的背影喊了句:快点儿呀!她头没有回,扬扬手中的小本说道:行哩!
⑧老头望了望姑娘走去的背影,又望了望我,什么话没有说,似乎是想看看,同样一碗米饭,到底谁的先上来。一下子,让我忽然感觉偌大的饭馆里,仿佛主角只剩下了老头、姑娘和我三个人,三个人彼此的心思颠簸着,纠结着,一时无语却有着不少的潜台词。
⑨我望了望老头,也没有说话。我是想等这一碗米饭和三两饺子上来,一起给老头,谁家都有老人,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有饿的时候,谁都有钱紧甚至是一分钱让尿憋死的时候。老头垂下头,不再看我。我埋下头来,吃那小半盘的剩饺子,也不敢再望他。我不知道此刻他在想什么,但生怕我的目光总落在他的身上会让他觉得尷尬。
⑩很快,也就是那小半盘剩饺子快要吃完的功夫,只听姑娘一声喊:您的米饭和饺子来了,便把一碗米饭和三两热腾腾的饺子端在我的桌子上,同时也把老头的那一碗米饭端在桌上。可是,抬头的时候,我和姑娘都发现,对面的老头已经不在了。
⑪其实,只是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老人的活动 | 服务员的表现 | 老人的内心感受 |
老头进门坐在了我对面 | 半天都没过去 | (1) |
老头点饭 | (2) | 先犹豫后坚定 |
(3) | 不理不睬 | 心急、尴尬 |
老人悄然离开 | 终于给老人端来了米饭 | (4) |
2.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老头垂下头,不再看我。我埋下头来,吃那小半盘的剩饺子,也不敢再望他。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中的“我”虽不是主要人物,但全文通过“我”的观察、心理活动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所以文中的“我”是线索人物。
B.文中说“看人下菜碟,已是常态”,所以,作者对姑娘对待老人的方式是持理解态度的。
C.小说中多次出现“寒风”,既表明天气寒冷,更暗示人心冷漠:同时营造了悲凉的氛围,奠定全文悲凉的情感基调。
D.文章小个子姑娘最后还是给老人端来了米饭,说明她之前只是忘给老人送米饭了,她还是善良的。
E.文中小个子姑娘对“我”和老头的态度截然不同,折射出人情冷暖与人生的不平等,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人性的思考。
4.小说结尾说:“其实,只是上一碗米饭的时间。”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社会应该如何对待弱势群体这一问题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公家的地面太干净,俺的鞋子太脏,还是脱掉鞋子,赤脚进公家的厕所好了。”60多岁的农民工易师傅在高新区管委会所在的火炬大厦附近的工地干活,一时内急,到大厦里上厕所,因鞋子太脏,怕弄脏干净的地面,便将鞋子脱下,放在厕所外面。他说:“不能给公家添麻烦,让我进来免费上厕所已经很感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