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B.古代文人常用字、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陶庵梦忆》、《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

C.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D.“豁然开朗”、“觥筹交错”、“心旷神怡”、“雾凇沆砀”分别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B 【解析】 B.《陶庵梦忆》中的“陶庵”是作者张岱的号,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穷”字的字义演变过程,推测“穷”的本义,并为下面词语中的“穷”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A.途末路  B.穷其林  C.乡僻壤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积累。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逆境面前有多少仁人志士发出了自己的感慨。面对贬谪,刘长卿郁郁不得志,发出了“(1)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的嗟叹;韩愈没有忏悔,也没有屈服,而是将满怀幽怨诉诸笔端“云横秦岭家何在?(2)_____________;但刘禹锡却没有因为二十三年的凄苦而妄自菲薄,他以杯酒振作精神,借典故写出了对未来的憧憬“沉舟侧畔千帆过,(3)_______________”;而李白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使前路有重重困难也一定会劈波斩浪,写下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面对离乡背井,诗人们都以月亮表明自己思乡思亲的心意,杜甫在《月夜忆舍弟》里说:“露从今夜白,(5)__________”,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说:“但愿人长久,(6)_____________”,温庭筠在《商山早行》里说:“(7)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请连续写出两句鼓励自己古诗(不可采用卷中出现的诗句):“(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笑容是一种生活上的艺术。它可以使一个面貌平(yōng    的人变为美丽,可以使本来陌生的人们突然消除了距离,更可以使你那敏锐善感的朋友得到友情的鼓(    而最重要的是,(    )你本来很烦,而假如你仍肯勉自己在人前带上个一点笑容的话,那由别人那里交换而来的愉悦的回报,也会很巧妙地冰释掉你的忧闷心情,而使你突然觉得人间温暖起来。

——罗兰《带点笑容》

(1)根据拼音,在横线处填写汉字。

平(yōng____  鼓(____

(2)加点字“强”在文句中正确的读音是____

A.giǎng  B.qiáng

(3)请给画波浪线的句子中选择缺少的关联词____

A.虽然  B.即使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经历是人生的财富,正如前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次有益的尝试,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尝试不成功,也能给你生活的启迪。

请以《________的尝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结合个人经历,写出真情实感,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3)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查看答案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欣然起行

(2)无与为乐者

(3)至承天寺

(4)庭下如积水空明

(5)有老书生数人来

(6)自笑也

2.翻译句子。

(1)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3.(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      之美和____的繁华景象、祥和淳朴的民风。

4.(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