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擦鞋的女人 ①老街的街口总站着一个擦鞋的女人,在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擦鞋的女人

①老街的街口总站着一个擦鞋的女人,在她的身旁,有两把半新不旧的藤椅,抹得干净泛光,一尘不染。

②小城的早晨,是勤劳而又新鲜的,擦鞋的女人也是这样。她一脸微笑地立在晨曦里,大方地和来来往往的行人打招呼。她不像其他擦鞋的人不厌其烦地问擦鞋吗?她问:去上班?去买菜?去送小孩?……很得体,很亲切。

③我早上上班,她见着我,笑着问:上班去?有时,她还提醒我:抓紧点,要迟到了。我一看时间果然很紧,便加快了步伐。走了几步,回头看时,她也看着我,一脸的友好,满是真诚的笑意。

④后来,每回经过她的摊前,我就放慢脚步。她看到我,就笑,然后定定地看着我脚上的鞋。我会意,坐在她的椅子上。她笑着说,早啊!我说,你比我还早呢!她就笑着说,老辈人说的——人勤春来早!

⑤然后,她埋下头来认真擦鞋,再无言语。她先用鞋刷轻轻地刷去尘土,不急于上鞋油,而是用小喷壶对准皮鞋面喷潮,再用另一鞋刷蘸点鞋油,在潮的地方打着圈把鞋油涂均匀,然后从鞋尖部位开始擦,一点一点地往后。擦完一只再擦另外一只。两只鞋擦完后,她又重新擦一遍,和上次打圈擦不一样,这次是直线来回擦。最后换软棉布擦,棉布缠在右手上,四指并拢用力向外撑,飞速地来回……

⑥她擦的鞋一尘不染,油光锃亮。尤其,她把鞋带也都解下来,揉在手心,用洗衣液浸了,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她手执鞋带一端,抻开,在空中甩得啪啪作响。只几下,鞋带就甩干了,洁净似新。

⑦接下来,她帮我系鞋带,执带似丝,穿孔如飞,左手内扣,右手外扣,绕一圈,左手抓右绳,右手抓左绳,绞花一般。最后,用力一扯,成了:好一个大方美观的蝴蝶结!

⑧看,很好,美丽在我的鞋上,幸福在她的脸上。

⑨这时,她抬起头来,再用手抹抹我的鞋面,无一丝灰尘,又轻轻地向鞋面上吹一下,再抹一下,舒口气,她轻轻地抚一下自己额头上的秀发,站了起来。晨曦中的她,朴素得体,健壮生动,让人感觉到一份真实的美丽。

⑩后来,听她聊起她的家乡、孩子和她的工作。她说在这儿擦鞋已有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擦鞋挣钱、养家糊口,供儿子上完了大学,直到参加工作成家立业。儿子现在在广州创业办了个小厂,红火着呢……

我说,擦了这么多年鞋,你现在也该回去享享清福了。她说,儿子好几次都要她去带孙子,说一家人在一起比啥都好。我说,那当然,去吧。她却没有接话,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是劳碌命,动惯了,一时半会儿还真是歇不下来……”

她没有说下去,我也没有再劝下去。她低下头,一丝不苟,双手在我的鞋面上飞舞着。

我每回见她捧着鞋的样子,就像捧着一个宝贝似的,全神贯注。有一天,我听得真切,她竟自言自语地说:“鞋啊,不是你穿着它走,是它带着你往前走呢!”

一个夏天,在老街的街口,我没见着她。我四下里张望,还是不见她的影子。那个早晨,无风,闷热,让人有些焦躁不安。接下来几天,仍然不见她出现,没有她的老街街口,仿佛少了一道风景。

后来,我听说这个擦鞋的女人终是经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到儿子工作的城市带宝贝孙子去了。起先两三年,她整日忙忙碌碌,在儿子宽敞明亮的家里带小孩、做家务。每到节假日,一家人逛商场、游公园、下馆子,她却免不了眼睛滴溜溜地盯着过往行人的脚上看。后来孙子进了幼儿园,她闲着无事,竟背着椅子,操着家什上了街,在一条大街的街口摆起了擦鞋的摊子。不巧却被城管逮个正着,让儿子去领人。堂堂公司总经理的儿子颇感蒙羞,破天荒在老娘面前发了大火。

再后来,她又回到了老街,还是风霜雨雪里立在老街的街口,一脸笑,勤快,整洁,生动,阳光。

远远地见着我,她似见了亲人一般,说,好久好久了,人也蔫了,手也生了……她注视着我脚上的鞋,我有些尴尬,不好意思地也瞧了瞧自己邋遢的鞋,说,早该擦擦了!她把我的鞋捧在手上,又一丝不苟地擦起鞋来。擦好了,抬起了头,兴奋地对我说:“鞋不擦不亮,人不勤不精神!”

我频频点头称是。望着晨曦中的小县城,有几分美好、清丽和诗意……放眼打量,自己好久没有注视这近处的风景了。

(选自《读者文摘》2018年11月01日,有删改)

1.本文写了“擦鞋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结合语境,请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子。

这时,她抬起头来,再用手抹抹我的鞋面,无一丝灰尘,又轻轻地向鞋面上吹一下,再抹 一下,舒口气,她轻轻地抚一下自己额头上的秀发,站了起来。

3.联系上下文,研读第段画线句子,分析擦鞋女人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和情感。

她却没有接话,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是劳碌命,动惯了,一时半会儿还真是歇不下来……”

4.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5.结合全文,具体分析擦鞋女人的形象特征。

 

1.①早晨,擦鞋女人总是面带微笑站在老街街口用质朴而亲切的语言问候他人;②擦鞋女人一丝不苟地工作,对擦鞋充满了敬畏;③擦鞋女人在儿子的劝说下到儿子工作的城市生活,但她闲不下来,仍对擦鞋工作恋恋不舍;④擦鞋女人重回老街,干起擦鞋工作。 2.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对工作的认真和严谨,表达了她完成工作后的满足幸福之情。 3.表现了擦鞋女人迟疑、犹豫的神态,表达出擦鞋女人对这份工作的喜爱(执著)。 4.①交代了擦鞋女人没有出现在老街街头的原因(2)为下文写擦鞋女人回到老街的情节做铺垫。(3)一有空闲就考虑擦鞋的事(或每到节假日,一家人逛商场、游公园、下馆子,她却免不了眼睛滴溜溜地盯着过往行人的脚上看等内容),突出了擦鞋女人勤劳的品质和对擦鞋工作的热爱。(4)通过擦鞋女人的生活经历凸显了劳动彰显人生价值、劳动人民是生活中最美的风景的主题。 5.①真诚亲切,乐观善良:她早晨总是微笑着用质朴得体的话语和别人打招呼,并且会提醒"我"上班别误了时间。②勤劳能干,甘于付出:她靠着修鞋养大孩子,并帮助他成家立业;在可以享福的时候她仍坚持干着修鞋的工作。③热爱生活,敬畏工作:她总是笑脸迎人,而且对工作严谨认真,充满敬畏之情。④富有人生智慧:擦鞋女人的话语质朴而亲切,蕴含着朴素而丰富的人生道理,如“鞋不擦不亮,人不勤不精神” 【解析】 1.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擦鞋女人”为陈述的主体。按先后顺序概述出与“擦鞋女人”做的几件事情。根据第②段“早晨,擦鞋的女人也是这样。她一脸微笑地立在晨曦里,大方地和来来往往的行人打招呼。”⑤段“她埋下头来认真擦鞋”;⑯段擦鞋女人不习惯城里的生活,重回老街,干起擦鞋工作。 2.考查对句子的赏析。题目要求从描写角度赏析,“抬起”“抹抹”“吹”“舒”“站了”可知是对擦鞋女人的动作描写,表现擦鞋女人工作的认真和严谨,传神地写出了她完成工作后的满足幸福。 3.考查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合理推断与想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上下文的内容,抓住人物在文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当时的神态和情感。针对“我”的话:你现在也该回去享享清福了。儿子的意思:说一家人在一起比啥都好。擦鞋女人“却没有接话,过了一会儿”,可知她是听了“我”的话后,犹豫思考了一下,她认为“我”和她儿子的话都有道理,“我是劳碌命,动惯了,一时半会儿还真是歇不下来……”可是她又回到了家里擦鞋,表现她对擦鞋这份工作的执著。 4.考查对插叙的理解。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的叙述方式。此段插入“我听说……”交代了擦鞋女人因为去了城里,而没有出现在老街街头,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或每到节假日,一家人逛商场、游公园、下 馆子,她却免不了眼睛滴溜溜地盯着过往行人的脚上看等内容,突出她对擦鞋工作放不下;突出主题,劳动彰显人生价值、劳动人民是生活中最美的风景。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鞋的女人也是这样。她一脸微笑地立在晨曦里,大方地和来来往往的行人打招呼。——亲切和蔼;她擦的鞋一尘不染,油光锃亮。她低下头,一丝不苟,双手在我的鞋面上飞舞着;—作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二十多年来,擦鞋挣钱、养家糊口,供儿子上完了大学,直到参加工作成家立业。——勤劳能干。再后来,她又回到了老街,还是风霜雨雪里立在老街的街口。——对擦鞋工作的执着坚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时评,完成各题。

爱国是中国青年最亮丽的青春底色

樊大彧

① 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国家发展建设的生力军。进入新时代,“实力爱国”的中国青年一定是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排头兵,一定是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目标的蓬勃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定会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伟大奉献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②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新中国70年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也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永不停息奋力拼搏的壮丽史诗。

③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青年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奉献、为幸福生活奋斗,谱写了一曲曲壮怀激越的青春之歌。

④新中国成立之初,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在全国范围展开,广大青年满怀爱国热忱,纷纷报名参军,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也奉调随第一批志愿军入朝参战。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青年突击队成为突出亮点。1954年在北京展览馆工地上诞生的青年突击队,经过团组织倡导,迅速出现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仅全国各地基建工地的青年突击队就有7 500个,参加青年13.5万人,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张百发青年突击队闻名全国。

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专家学者贡献突出,成就卓著。第一批国产汽车出厂,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上天,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产油,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等等,以中青年为主体和生力军的科技工作者,以高昂热情投入到新中国建设事业当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⑦今天,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时代使命。

⑧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教育全过程。爱国不能靠空谈,需要练就过硬本领,现在很多人谈论“实力爱国”,就是要用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⑨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接续奋斗。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⑩新时代中国青年拥有的最亮丽青春底色是爱国,青年对国家发展信心强烈,青年勇于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利益。新时代青年是当代中国伟大发展成就的全方位见证者,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也亲眼目睹了一些境外势力否定、排斥、污蔑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敌对势力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演变”中国青年的中国心,中国青年反而激发出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⑪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国家发展建设的生力军。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青年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进入新时代,“实力爱国”的中国青年一定是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排头兵,一定是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目标的蓬勃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定会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伟大奉献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摘自2019年9月30日《北京青年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唯一)

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①段加点词语的理解。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六段论证思路清晰:在第①②段提出论述的话题,然后列举五四运动爆发(第③段)、新中国成立之初(第④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⑤段)等各个不同时期青年的突出表现来论证论点,最后在第⑥段得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的结论。

B.选文先讲道理,再摆事实,号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投身到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国梦”中去。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是新时代对中国青年的要求,中国青年必须担当起历史的重任。

D.敌对势力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演变”中国青年的中国心,但是中国青年更加激发出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查看答案

作文。

一只老鹰从高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请结合材料,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作文。

孤独寂寞时,温馨的问候最难得;失意悲伤时,忠诚的守护最难得;得意忘形时,冷峻的警示最难得;尴尬懊丧时,宽容的勉励最难得……

请以“    最难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宁波市图书馆特此推出天一讲堂国庆专场讲座——《中共抗战与新中国诞生》,主讲人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张云教授,时间为2019年10月5日下午2点,地点为宁波市图书馆新馆一楼报告厅,请你结合讲座海报,为宁波市图书馆写一则通知。

 

 

查看答案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

(选自《祭欧阳文忠公文·临川先生文集》)

(丙)

黄溪夜泊

(北宋)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释)①豪健俊伟:豪放、强劲,英俊、奇伟;②清音幽韵:清亮幽雅的韵调;③雄辞闳辩:雄伟宏广的文辞;④上下往复:升升降降,调出调进;⑤屯邅(zhūn zhān):处境艰难困苦。困踬(zhì):困厄不得升进。踬:跌倒,受挫。⑥此诗是作者于景祐四年(1037)被贬夷陵时经黄溪所作。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而终不可______            (2)其谁与_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示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如公器质深厚

A.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B.盛衰兴废

C.属予作文以记 D.心而寓之酒也

3.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自 公 仕 宦 四 十 年 上 下 往 复 感 世 路 之 崎 岖

4.(乙)文用了两处“呜呼”,你认为这两处“呜呼”应当用什么样语气来读?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5.王安石在(乙)文中提到了欧阳修诗文的特点,请你就(丙)诗来印证王安石的观点。

6.有人评价欧阳修是“达者在纷争中的坚持”,这样的评价是否合适?请你结合(甲)(乙)(丙)三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