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有那么一棵树,或在窗前,给你带来夏的清凉与秋的金黄;或...

作文。

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有那么一棵树,或在窗前,给你带来夏的清凉与秋的金黄;或在远方,呼唤起你的乡愁与梦想,或在名人笔下,演绎出曲折动人的故事,引发你的情思与遐想生命中,一定有那么一棵树,呵护你,陪伴你,指引你,或许,你也是一棵树。

请以“有那么一棵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

 

范文: 有那么一棵树 在我的生命里,有那么一棵树。它从不开花结果,它逐渐老去不再挺拔,但它却愈加枝繁叶茂。父亲,就是这么一棵树。 那时,我还小,父亲还年轻。每每见他,他的背总是笔挺,双肩向后打开,胸廓开张,头微微扬起,挺拔得仿佛一棵树。而我每每写作业时,背总会不自觉地弯下去,父亲见了,便会严肃地让我贴着墙壁练站。他轻柔又不失力度地将我微含的双肩向后打开,与墙壁平行,又用双手调整我的头,使其微微扬起,后脑勺紧贴墙壁。他说,站要正,这是仪态之美,行要正,这是道德之端。我抬头望着他,不解,只知道完成他的指令便可。 这时候,父亲站成了一棵笔直的树,让我仰视,让我正姿。 渐渐长大,成绩在我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一次考试,我发挥失常,成绩一落千丈。我紧张着,不安着,将私自改过分数的试卷递给父亲签名。父亲的视线在那模棱两可的分数上停留了两秒钟,又转脸望了望不敢抬头的我,草草签下一个名字。然后,语气平静地让我去贴墙练站。他站在我面前,我小心翼翼地抬起头,偷偷瞄了一眼父亲,他严肃的脸上并无怒容。只是他将背挺得更直了,站得更正了,仿佛一棵树。他说,站要正,这是仪态之美,行要正,这是道德之端。我恍然大悟,内心自责、愧疚的同时,也默念:无论成绩如何,我得做一个正直的人。 这时候,父亲站成了一棵高大的树,让我仰视,让我自律。 步入初中,父亲为了锻炼我,让我独自一人去南京看望阿姨。临行时,他来车站送我。面对着无尽的未知,我的心无比慌乱,我将犹豫的目光转向父亲,他仍是一脸严肃,目光中却流露着鼓励与期盼的神色。我似乎有了些勇气,迈开步子,向检票处走去。最后一次回头之际,我却看到父亲眼中不经意流露出的担忧,他的背竟也不自觉地弯了下去。 我的心猛地一颤,一瞬间,父亲好像有了些许苍老,不似从前如树般笔挺。但我明白,父亲就是一棵守护我的大树,不善言语的他不再汲取养分使树干挺拔,是因为他将养分全都输送到树枝上,我走到哪,他便将枝叶伸展到哪,他并不开花结果,并不渴盼我的感激,却只求枝繁叶茂,得以更好地庇护我。 这时候,父亲站成了一棵伟岸的树,让我仰视,让我心安。 有那么一棵树,他从不开花结果,他逐渐老去也不再挺拔,但他却愈加枝繁叶茂,只为用爱将自己的孩子庇护,他的名字,叫父亲!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有那么一棵树”的关键词是“树”,结合前面材料分析,题目中的“树”可以指自然界里的某棵树,也可以比喻某个人。因此,这篇文章即可以写物(树),也可以写人。写物(即自然界中的树木)时,可以围绕它一年四季的不同形态,如春天,它带来了生机勃勃的希望;夏天,它带给了人们清凉;秋天,它金黄的色给人们带来了收获的喜悦;冬天,它临寒不惧的品质让人敬佩等;写人(即树的比喻义),比如父母师长就是我们的大树,因为他们能呵护我们,陪伴我们,指引我们。写作时可以选一些典型事例表现父母或师长对自己的呵护、陪伴、指引。要注意的是在写树的比喻义时,一定要在文章中写出人和树的外表或者内在精神的相同之处,以便点题,最好在最后一段出现议论抒情句子,凸现文章主题。此题写记叙文最好,语言要生动、形象,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感情要真挚,能打动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西风胡杨

潘岳

①胡杨生于西域。

②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吹洗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篇英雄逐鹿的故事,一曲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倚成一幅慑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四十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他是不死的树,是生命的树,是神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热血沸腾。A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他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他们为信念而慷慨就死。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凸显着那一股硬朗朗的本色。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青山,是绿水,是城市,是村庄,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他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他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他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他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鲜花,让给了芳草,让给了名山,让给了大川,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骆驼草,他们和谐共生。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移动的流沙,竟能深入到二十多米的沙下去寻找泥土,并深深扎根于其中。如同中华民族,虽经无数风霜雨雪,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⑥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他们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比的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B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尊巍然耸立的雕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⑦中华大地上,总有那么一批不求显达的精英,总有那么一批无私奉献的中坚,总有那么一批甘于寂寞的士子,如胡杨般昂首,如中流砥柱般挺立。如此不被人知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同理,不被人知的平凡才是真正的平凡。

⑧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猎猎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1.作者笔下的胡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3.从上文画线的两个句子,品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美。

A: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他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他们为信念而慷慨就死。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凸显着那一股硬朗朗的本色。

B: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4.胡杨这一形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感慨和思考?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受或思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荣”与“辱”

①“荣”与“辱”,在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荣”,免受“辱”,并将“荣”和“辱”作为行事为人、判断取舍的标准。

②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荣”,什么是真正的“辱”呢?

③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 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④林则徐有诗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提出了一种新的荣辱观。个人的荣辱与国家民族的荣辱是息息相关的。当国家受到侵略,人民遭到蹂躏时,个人 也就没有什么“荣”可言了。只有我们的祖国繁荣起来,强大起来,每个人才能昂起头来生活。

⑤“荣”与“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萧伯纳说过:“一个人感到害羞的事情越多,就越值得尊敬。”是的,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受到些“辱”,但只要把“辱”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便会摆脱“辱”,最终获得“荣”。

⑥一个人具有怎样的荣辱观,便决定了他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对于我们青年来说,所谓“荣”与“辱”,就是反对无所作为,不劳而获,提倡奋发向上,努力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1.第3段从反面进行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2.第4段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段画线句主要阐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来看,“知荣辱”对于“做人”很重要,请指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荣辱”是“做人”的标准。

B.对“做人”起决定作用。

C.“做人”要知“荣”与“辱”。

D.“知荣辱”能使人奋发向上,成为一个努力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钓道

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即钓鱼之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博而厚味。”子贱曰:“善。”

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选自《王函山房辑佚书·宓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1)于阳昼

(2)夫投纶

(3)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吾少贱                        ②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

B.①迎吸之者                      ②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C.①夫阳昼所谓“阳桥”者至矣      ②此谓失其本心

D.①请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②安陵君许寡人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宓子贱看来,半路上迎接他的那些官员就如阳昼所说的“阳桥鱼’,“薄而不美”:他们趋炎附势,浅薄无能。

B.宓子贱到了单父,按阳昼所言,及时请出了那些年高德重、稳健而又有才能的人来共同治理单父。

C.阳昼以钓鱼比治世,以小见大;宓子贱心领神会,见“阳桥”而“车驱之”,自然获得了“尊贤者”。两人可谓知音。

D.这则材料表明了对人的了解和任用不能仅凭表面印象,浅尝辄止会失去有价值的人才,甚至最终因此而国破家亡。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子亦有以送仆乎?

(2)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5.宓子贱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诗歌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戍边将士什么样的心理?

 

查看答案

初中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你的好朋友小琪,因为父母工作调动,要去别的城市读高中,你们将不能经常见面了。临别之际,你准备引用名家诗句送给小琪,希望你们天各一方,也能感受彼此的思念与祝愿。下面诗句中,哪一项最适合送给小琪?说说你的理由。

A.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选择: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