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①端居:闲居。

1.联系两首诗歌,说说“远书”中会写些什么。

2.诗人为什么将秋天称为“素秋”?根据你对“素”字的理解,作简要分析。

3.下面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内容,说说它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1)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询问归期、表达思念、回忆以往美好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2.素,一般指白色,给人单调、萧瑟之感,它使人联想起洁白清冷的秋霜、皎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这也契合了独处异乡的诗人的内心感受。 3.都表达了诗人独处异乡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第一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借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的黯淡模糊的青苔、红树表达情感。或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雨中”与“月中”不太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此刻,诗人目睹眼前景象.脑海中又出现了许多个孤独的夜晚独对青苔红树的场景,更添悲凉。第二句通过想象与妻子团聚时的情景表达情感。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远书”显然是指远方的书信,那么必然是分离的情境,结合“只有空床敌素秋”“雨中寥落月中愁”等句可以看出思念之情,结合“阶下青苔与红树”可知是在回忆美好往事,结合“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知是在询问归来的日期,结合“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可知是在设想团聚的画面,故远书可能会询问归期、表达思念、回忆以往美好生活、设想团聚画面等方面的内容。 2.本题考查词语赏析。素,有白色、朴素之意,其给人的印象大多是简单的、单调的,用“素”来修饰 “秋”,则写出了秋的单调和朴素,秋天如此单调是因为万物凋零,由此产生萧瑟之感,同时,秋天的白色来自于白霜和皎洁的月亮,无论是白霜还是皎洁的月亮给人的联想都是寒冷和思念,和“空床”照应,营造了一个凄凉、萧瑟的氛围,为抒发思念之情创造了环境。 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1)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寂居异乡,平日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那一片绿意和秋天的红叶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变得黯淡模糊,雨夜的凄寒、月色的冷清,又哪里比得上乡愁的磨人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从这两句诗的翻译来看,第一首诗的两句描写画面,营造凄凉氛围,一个“愁”字点明中心情感,结合“远书”可知表达的是独处异乡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第二首诗则描绘了设想中团聚的画面,用设想中团聚的美好衬托今日分离的痛苦,同样表达独处异乡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第一首诗运用了描写的方法,抓住“青苔、红树、雨、月”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朦胧的、颜色对比鲜明的画面,一个“愁”点明情感是痛苦的,那么景物就营造了氛围,烘托了愁苦,所以是借景抒情或者融情于景。同时因为“雨”和“月”在自然环境中一般不能同时出现,说明这个画面有一部分是作者的设想,那么有实写,也有虚写,就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表达了独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第二首诗则设想了他日团聚时的画面,共同谈论今日分别是的景象,这是运用了想象的手法,用设想团聚来衬托今日分隔两地的思念和痛苦,更赠悲凉,表达思念和孤独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书籍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每本书在内容上,必然会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在读书时,一方面要虚心体会,努力研求其中的深湛义蕴;另一方面还要有批评态度,要辨识前人思想的偏失。       要虚心,       要保持批评精神,才是正确的态度。       在读书时勤于思考,加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能在前人已经达到的水平之上有所前进、有所创新。若盲目迷信典籍,缺乏批评精神,只能使思想陷于停滞,那是不足取的。

(摘自张岱年《<读书文萃>序》)

(材料二)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

(摘自朱光潜《谈读书》)

(1)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既……又……只有……才……           B.不仅……而且……如果……就……

C.既……又……如果……就……           D.不仅……还……只要……就……

(2)根据上下文,哪一项的诗句填入材料二的横线处最恰当?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C.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D.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则材料中介绍的读书方法,完成下面的图表。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面语段中高殿帅执意要拿下王进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且说高俅得做了殿帅府太尉,选拣吉日良辰,去殿帅府里到任。所有一应合属公使衙将,都军禁军,马步人等,尽来参拜,各呈手本,开报花名。高殿帅一一点过。于内只欠一名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半月之前,已有病状在官,患病未痊,不曾入衙门管事。高殿帅大怒,喝道:“胡说!既有手本呈来,却不是那厮抗拒官府,搪塞下官。此人即系推病在家,快与我拿来!”随即差人到王进家来,捉拿王进。

(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2)所谓“旁观者清”,请你根据“智取生辰纲”事情经过,帮助杨志总结失败原因。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____________》)

(2)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树绕村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香子》)

(5)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欲说还休,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líng)______听先贤的箴言,往往让我们受益匪浅。陶行知告诉我们,教育是创造,平凡单调不能创造,那只是懒(duò)________者的遁词;梁启超告诫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心无旁()______,敬业乐群;顾颉刚提醒我们,学习要保有怀疑的态度,不能墨守前人的旧说;鲁迅使我们确信,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因为有一大批社会“脊梁”在前()______后继地战斗。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似一朵海棠花开在春天里

每一个微笑,柔和、温馨、甜蜜

洋溢着无穷的力量

唤醒希望

岁月赐你一团火

燃烧青春

照亮所有黑暗的眼睛

请以“你是一团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