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第①段中的“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2.请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至少4个),它们对于刻画这群少年朋友起到怎样的作用?
3.第②段中的划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4.第②③两段中,作者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写景的?各举一例。
5.用四个字或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这三段内容。
体会下面一段话中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回答文后问题。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1)老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2)学生话里的意思又是什么?
下面是两句寓理于物的诗句,请你另选一件物品(例如“镜子”“风筝”……等)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例句:(1)蜡烛: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2)月亮:正因为有圆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填空。
(1)《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表现军中艰苦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诗》中道出诗歌创作应求新求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师秀《约客》一诗中,常被用来形容江南梅雨季节清新幽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作家、作品、出处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最后一课》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本文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写的。
C.《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
D.《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
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比喻)
B.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夸张)
C.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引用)
D.强刺激的河北梆子,这不就是我们自己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