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智取遵义城》,完成下列小题。 智取遵义城 ①1935 年 1 月 3...

(二)阅读《智取遵义城》,完成下列小题。

智取遵义城

193513 日,红四团在江界突破了敌人的乌江防线,控制了渡口。上级命令红六团立即跨过乌江,夺取遵义城。

②红六团的干部战士受领任务后,连夜摸黑坐竹筏子渡江。翌日天不亮,红六团继续向遵义开进。午后,侦察员报告,在距遵义 30 来里的一个村子里发现敌人外围据点,驻有一个多营的兵力。中央直属纵队司令员闻讯指示红六团,要全歼这些敌人,不让一个漏网,以免走漏风声。于是红六团兵分两路,把敌人严密包围起来。

3点多钟,开始攻击。这时天下起了大雨。敌人迷信乌江天险,又碰到大雨滂沱,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准备,当他们听到枪声仓皇迎战时,已成了瓮中之鳖。所有的敌人,除了死的,全都当了俘虏。红六团团长朱水秋和政委王集成从俘虏中挑出一个连长、一个排长和十几名出身贫寒的士兵,对他们进行教育,从他们那里了解到遵义的工事、守敌的实力等情况,并据此画了一幅草图。

④掌握了遵义城守敌的底细,红六团首长决定化装成敌人,利用俘虏去诈城,打个便宜仗。他们把这个意图报告了刘伯承司令员,刘司令员高兴地说:“很好,这就是智慧。”并嘱咐说:“装敌人一定要装得像,千万不能叫敌人看出破绽来。”

⑤这出化装诈城的戏,由一营长曾宝堂演主角。他带着三连和侦察排及全团二三十个司号员,一色的敌军打扮。另外,把那十几个经过教育的俘虏,也编在他们当中。部队在后面跟进,准备诈城不成便强行进攻。

⑥夜里 9 点多钟,化了装的部队率先出发。天仍下着大雨,黑得什么也看不见,路又滑得像泼上了油。队列里不时有人摔跤,摔一跤后,就变成了泥人。不少人草鞋被烂泥拔掉,就赤着脚,踏着碎石、烂泥、荆棘前进。

⑦急行军两个多小时,雨变小了,前面的夜幕里出现了一点灯光,吊在半空。俘虏们说:“到了,这是遵义城上岗楼的灯光。”曾营长一声令下,部队便装作败退下来的样子,慌慌忙忙径直往城门跑去。

⑧“干什么的?”城上发出一句凶狠的问话,同时枪栓也拉得哗啦啦直响。

⑨“自己人”,被指定的一名俘虏用贵州话从容地回答。“哪一部分?”城楼上又问。

⑩这时,被俘虏的敌连长按事先交代他的内容,悲悲切切地回答:“我们是外围营的,今天叫‘共匪’包围了,庄子丢了,营长也被打死了。我是一连连长,领着一部分弟兄好歹逃出来。现在‘共匪’还在追我们,请快开开城门,救救我们!”

“吵吵什么!”一个口气很冲的家伙大喝一声,估计是个当官的。随即城上射下来几道手电光,对着这支化装的队伍照来照去,未发现任何破绽,这才说“:等着,别吵,这就给你们开门。”

“哗啦”一声,城门卸下了门栓,接着“吱——”,“吱——”两声,又高又厚的城门打开了。敌人恐慌地问:“怎么‘共匪’已经过乌江啦?来得好快呀!”

“是啊,现在已经进了遵义城!”最靠近城门的是侦察排的几个战士,他们把枪口对着开门的两个敌人的太阳穴厉声地说:“告诉你们,我们就是中国工农红军!”(A那两个敌人吓得“啊”了一声,就像面条似的瘫在了地上。

于是曾宝堂率领队伍一下子涌进城去,割断电线,收拾了城楼上的敌人,(B二三十个司号员一齐吹起了冲锋号,后续部队像风一样向街里冲去。大多数敌人还没来得及穿衣服就当了俘虏,只有少数敌人狼狈不堪地从北门逃窜。

早晨,一轮朝阳升起来,遵义城解放了。老百姓纷纷走出家门,排列在街旁,兴高采烈地欢迎自己的队伍。

(摘自《红军长征的故事》有删改)

1.本文题为“智取遵义城”,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红军的“智”?

2.第⑥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A)处或(B)处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

4.段中“自己的队伍”能否换成“红军队伍”,为什么?

5.下面是网友读了此文后留言的上半句。请仿照上半句,写出下半句。

足智多谋,将军巧设锦囊计;                   

 

1.(1)教育感化俘虏,为我所用。(2)化装成敌溃军,诈开城门。 (3)先头部队进城后,断敌电线,里应外合。 2.突出天气的恶劣。说明行军的艰难和危险。表现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3.示例:(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守城敌兵”比喻成“面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在突然出现的红军面前害怕得全身瘫软的状态。(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部队的冲锋”比喻成“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军战士作战行动的勇猛、迅速、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 4.不能。“自己的队伍”强调队伍来自劳苦大众,表明老百姓对红军进城的欢迎态度,如换成“红军队伍”,则只是客观叙述,没有表达出红军与百姓之间的鱼水之情。 5.示例:英勇无畏,红军夜取遵义城。 【解析】 1.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阅读文章,由第③段“红六团团长朱水秋和政委王集成从俘虏中挑出一个连长、一个排长和十几名出身贫寒的士兵,对他们进行教育,从他们那里了解到遵义的工事、守敌的实力等情况,并据此画了一幅草图”可明确为:红军教育感化俘虏,为我所用;由第④段“红六团首长决定化装成敌人,利用俘虏去诈城,打个便宜仗”、第⑪段“随即城上射下来几道手电光,对着这支化装的队伍照来照去,未发现任何破绽”可概括为:红军化装成敌溃军,骗他们开城门;由第⑭段“于是曾宝堂率领队伍一下子涌进城去,割断电线,收拾了城楼上的敌人,二三十个司号员一齐吹起了冲锋号,后续部队像风一样向街里冲去”可概括为:先头部队进城后,断敌电线,里应外合。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阅读文章第⑥段,由“天仍下着大雨,黑得什么也看不见,路又滑得像泼上了油。队列里不时有人摔跤,摔一跤后,就变成了泥人”可知,该段突出了天气恶劣、道路难行、行军非常困难,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不少人草鞋被烂泥拔掉,就赤着脚,踏着碎石、烂泥、荆棘前进”,体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3.考查语句赏析的能力。 A处可从修辞角度着手,“就像面条似的瘫在了地上”是比喻的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写出敌军面对突然出现的红军害怕得全身瘫软。也可从语言和动作描写的角度着手,从“两个敌人吓得‘啊’了一声”和“瘫在了地上”可知,该句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形象的写出了敌人看到突然出现的红军后,那种惊慌失措的形态; B处可从修辞角度着手,“后续部队像风一样向街里冲去”是比喻的手法,将“后续部队”比作“风”生动形象,写出红军战士的勇猛、迅速,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4.考查语句的表达效果。此题可从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角度着手,“自己的队伍”能体现出老百姓与红军的关系亲如一家,红军是受百姓欢迎的队伍这层意思。如果使用“红军队伍”则只是单纯的叙述,没有情感在内,不能体现处红军与百姓之间深厚的情感。由此可见,不能替换。 5.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的句子要在句式和内容上与前句保持一致。阅读全文可知,文章后半部分主要描写了红军在夜里解仿遵义成的过程,突出体现了他们英勇无畏,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结合题干中上半句的内容可知,下半句可以写成:无所畏惧,红军夜取遵义城。据此分析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济南的冬天(节选)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假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第①段运用了三组     (手法)来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其中一组是:   

2.第②③段文字主要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济南         的情感。

3.说一说画线句子运用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4.联系上下文,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哪一句好,为什么?

(甲)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乙)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境界。

 

查看答案

请用正楷字体书写下列文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填空。

“师父,这山上有庙有和尚,咱快去用斋把饥充。”

沙和尚忙说:“师父不要动,咱们要等着大师兄。”

“这个?”唐僧犹豫心不定,

猪八戒拉起唐僧就往前行:“女菩萨慢点走,我们跟你去。”

那女子回过头来笑盈盈:“哟,长老,大师傅,前边就是天佛寺,到那里吃什么斋饭都现成。我们走吧。”

 

“好,走。”

“且慢哪!”

“唰”一道金光从天降,半空中跳下来了齐天大圣孙悟空。

铁棒一横拦去路:“站住!”

文中猪八戒唤的“女菩萨”其实是妖精,叫________。毛主席曾就这个故事写了一首诗,其中“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一联道出了孙悟空的 _________(精神)。“千钧棒”即 _________(兵器),孙悟空曾抡起它,打入冥司,________(情节);打上灵霄殿,大闹天宫。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海日生残夜, 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_________,若出其中。(曹操《观沦海》)

6)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7)子在川上曰:“ 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十则)

8_____________,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查看答案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  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同样写秋景,刘禹锡和马致远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2.请“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是如何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