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味下列句子。

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3.分析文中第⑦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

 

1.“我”双腿瘫痪后,母亲一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一边忍受着“我”的坏情绪,小心翼翼地精心照顾“我”,最后却离开了人世,“我”懂得了怎样去生活。 2.“挡”是动作描写,母亲“挡”住,不让我看落叶,是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更绝望,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表现母亲希望我能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体现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3.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文章以菊花为线索,引起对母爱的赞美。以花照应前文,与前文形成对比,通过热烈活泼的景物描写,突出我的心里从痛苦到坚强的变化。 4.①身患重病的母亲,一直热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现母亲对儿子细腻的呵护和关爱,从中“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②母亲病逝后,“我”终于在“看花”时,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领悟到人要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道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文章的主要人物是“我”和“母亲”;事件起因:“我”瘫痪后脾气暴躁,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经过:母亲默默忍受着自己的病痛和“我”的怒气照顾“我”;结果:母亲在对儿女的牵挂中离开了人世。结合几个要素概括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结合前后文内容来看,母亲“挡”的动作是故意的,因为落叶象征着生命的凋零,母亲怕“我”看到落叶而触景生情,对生活失去信心,所以有意挡住,表现母亲对孩子的爱之深。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作用的分析。这句话描写了不同花朵的开放,这些花朵都体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显然展现出作者心境的变化;同时照应开头的菊花,用菊花来贯穿全文;再联系前后文可知,这处景物描写表明“我”已经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我”已经从伤痛当中走出来,像菊花一样能傲风霜,与前文的消沉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本文通过“我”瘫痪后母亲所做的一系列小事,表现母亲对“我”无私的关爱与期望。在母亲伟大精神的感召下,“我”和妹妹坚强面对生活的苦难,好好地活下去。可以从“理解母亲、感恩母亲”的角度作答,也可以从“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角度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各句的空缺处。

(1)________,若出其里。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3)________,江春入旧年。

(4)夕阳西下,________

(5)________,可以为师矣。

(6)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7)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三人行,________

(9)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

(10)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11)强欲登高去,________

(12)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有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于太学,与汝南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搞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俱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 B.少/游学于太学

C.元芳/入门不顾 D.二人并告/归乡里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意思。

(1)尊君在______

(2)其日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

(2)尔何信之诚也。

4.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这两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在实际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母亲雨是最得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B.“那点儿薄雪好像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徽露出点儿粉色。

C.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D.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读书应采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

②因此这两种读书方法,不但不可以偏废,而且应该讲究巧妙的结合

③如果对可以泛读的,采用精读的方法

④又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只能吸收到可怜的一点点

⑤就可能对必须精读的东西囫囵吞枣

⑥如果对应该精读的,采用泛读的方法

⑦读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

A. ①③④⑦⑥⑤②

B. ①②⑥⑤③④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⑥⑤⑦③④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

B.她的胸前戴着五颜六色的大红花。

C.过了一会儿,汽车忽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D.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她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