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目:我想飞得更高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题目:我想飞得更高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范文: 我想飞得更高 每个人都有一盏明灯,指引你走出黑暗;每个人都会迷茫,但有一种力量能使你披荆斩棘,打破困惑;每个人都会走到低谷中,但有一种力量能使你重燃希望之火,翱翔天际,震动九霄!这种力量是梦想,是不变的执着追求。它能够人们逆流而上,找寻那最美的天空,找寻那一片唯独属于自己的天空。 我想成为一位网络小说家。为了追逐我的梦想,我在空闲时间写小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写了四万余字。有朋友建议我发到网上去看看,我便照做。可是数天之后点击量才区区二十多。难道我真的这么差劲吗?我已经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这部小说。那段时间,我总是自嘲,也曾一度迷茫,开始怀疑自己。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现实就象一把枷锁,把我困住无法挣脱,……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翅膀卷起风暴,心声呼啸。”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首歌,那亢奋的旋律感染了我,斗志昂扬! 于是,我平日里抽空闲时间看远古神话、石木金铁……各种可能用到的百科知识,都不放过。或者观摩写小说技巧,如构架时间,刻画人物,怎样写出“玄”与“幻”的感觉。晚上当然是实战练习,回到家已是8点40分,但我仍坚持了下来。手一触摸到键盘,我自身仿佛就沉浸在了我的幻想世界中,这种奇妙的感觉,无法言表。如果不是分针的转动,我甚至不想停下。我的同学也有写小说的,我就与他相互观摩,提出建议,相互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在我的努力下,已有一万五千余字上传到了电脑上。 只要给我一双翅膀,我能飞向蓝天,即使再大的困难,用心的坚持闯过,直到找到那一片独属于我的天空。是的,梦想会被现实打击得支离破碎,勇气会在困难的面前退缩,生活的残酷甚至让人失去信心。但我不会绝放弃!我要像鲲鹏那样展开翅膀,迎接暴风雨的来临。即使失败也不会退缩,更要勇敢的前行;即使摔下也不会放弃,站起来,大不了重来;即使伤痕累累也不会倒下,前行的路上总是坎坷,我若放弃,怎敢创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未到达心灵的终点怎能轻言放弃?只有经过天空中暴风雨的考验,雄鹰才有鹰击长空的豪迈!而我,就要做雄鹰之王! 我一定记住今天的豪言壮语,待到来日直冲云霄,飞—得—更—高。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我想飞得更高”。“飞得更高”是自己的一个目标、理想;“想”表明是现阶段的一个想法,也就意味着现在做得还不太好,不太满意。“我”是文章的写作视角。因此,本文主要选择现阶段自己在某个方面做得还不太满意的方面,写出当前的现状,或者是自己的苦恼,写出自己内心的呼喊“我想飞得更高”,最后再写自己对未来的信心。可以借鉴李白的《行路难》:先写自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郁闷,接着写人生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最后写自己的乐观自信,对未来的坚定信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目前最大的苦恼可能是不太满意的成绩,或者毕业后的去向。可以从最近的一次考试写起,当看到惨不忍睹的成绩时,自己的信心再一次受到打击;再联系自己目前的现状,写出自己的郁闷苦恼;最后化苦闷为乐观,表达自己“想飞得更高”的乐观自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中的“拭”字。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疑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苏轼生十年,父淘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左佩刀,右容臭/前人之述

B.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而两狼之并驱如

C.既加冠,慕圣贤之道/增其所不能

D.玉之环/苍颜发,颓然乎其间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3.(一)文中宋濂的“嗜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结合两个语段,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善于为善

张勇

①人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话似乎有一定的道理。

②做好事时,人们会体会到给予他人的快乐,觉得自己是个好人,心情自然舒畅。帮助别人时,看到他人的不幸,悟到生活赐予自己的已经很多,自然会感思知足,便时时从容愉悦,事事心平气和。

③然而凡事总有一些例外。做好事是人的好品德的表现,但这样的好品德未必都是在促成好事,换句话说,做好事未必就是行善。

④据《吕氏春秋》记载,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垫付赎金赎人后,可以到国库中领取赎金。有一次,子贡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给他的垫付金。孔子说:“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垫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

⑤有一天,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为了答谢他,送给他一头牛,子路竞收下了。孔子说:“这样一来,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⑥孔子认为,子路的行为是对的,这种行为是在倡导一种规则,付出就应该得到回报。子贡的行为是错的,报销垫付赎金是国家为了达到救赎国人而制定的一种规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子贡那样的觉悟和财力,子贡的所为,把这条规则打乱了,以后其他人就不会愿意为赎人而垫付赎金了。

⑦子贡的“高标道德”把原本平淡无奇、人人都能够做到的道德,拔高到了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使得“代付赎金后收回赎金”的道德,(与子贡相比)变成了“不道德”了。如果把一件合于道德的善事,变成了“不道德”,谁还会去做呢?单纯从道德的角度看,子贡要比子路高尚。但是,如果考察两种行为的实际效果,孔子考虑得更为全面、长远,他深入地分析了这两种行为对于社会道德規范的影响。如果我们非要将现实的道德标准拔高到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最终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多数人没有子贡的修养与财富,做不了像子贡这样的义举,不如干脆不做。如果我们退而求其次,适当地降低社会的道德标准,容忍进而鼓励、保护“为人消突,拿人钱财”的义举,使之成为多数人可以追求得到的精神享受与物质激励,尽管这并非我们最终追寻的理想之国,但毕竟可以感化相当多的人去做好事、行善举,从而构建更为美好的社会秩序。

⑧道德规范是抽象的,道德矛盾却是具体的;道德规范是共性的,道德矛盾却是个性的。具体的、个性的道德矛盾需要灵活变通地解决,不能“天不变、道亦不变”地墨守成规。在复杂的人事和世事环境中,不仅要有一颗平凡的良心,还要有“善于为善”的智慧。

1.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①段加点的词语。

3.文中写子贡赎人的事后,为什么又写子路救人的事?有何用意?

4.下面的两则材料,哪一则不符合作为本文的论据?请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东汉扬宝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老鹰所伤,坠于树下,杨宝怜之,取雀以归,细心照顾。百余日毛羽成,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自称西王母使者,以白环四枚与宝:“感君之恩,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当如此环。”

材料二:近代科学先驱、朱明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无私奉献、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耗资900万元,耗时7年才能完成的京张铁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修鞋的女人

吴小冰

①鞋修得多了,便和修鞋的女人热稔了起来。

②像人们正常上班一样,每天早晨,她都准时地来到街边的那棵松树下,轻轻地放下木板凳,摆上修鞋用的架子,然后熟练地打开工具袋,一天的工作准备就绪了。她的工具袋破破烂烂,可有两样东西干干净净:一双给顾客穿的棉拖鞋,一把修好鞋后用来擦鞋的细毛刷。

③不知是她的技术好,还是她的人缘佳,一般情况下都是客等她而不是她等客。只要她坐下去,找她修鞋的人就走了上来,她一干就是一天,除了中午吃个便当之外,她总是忙得停不下手,累得直不起腰。

④家人每每要修鞋子,大多让我代劳,反正顺路,顺便可以和那女人搭搭讪,我倒是挺乐意。我想,人与人之间只要有交流的愿望,即便没有语言也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沟通。就这样,我有机会知道了那修鞋的女人的情况。

⑤女人告诉我,她来自四川广安,到海丰已经十多年了,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甚至基本的海丰话都会说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能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一个陌生的人,可见那个地方是宽和的;一个陌生的人能被一个陌生的地方所接纳,可见那个人是随和的。我想,对那修鞋的女人来说,应该就是这样一种境况吧。

⑥上线六元,换底八元,擦油两元……她童叟无欺,遇上讨价还价的,她就将就些;遇到大方的顾客不用找零钱的,她也是高兴地接纳。她说:“人都是感情动物,无所谓聪明无所谓恶笨,不斤斤计较,也就过去了。我们干手工活的,多少都愿意赚。”她的话,纯朴而实在,却是生活的哲学。她每天的生意都那么好,似乎总有修不完的鞋。相反,她对面的同行却门可罗雀,常常是眼巴巴地看着地忙得不可开交。难道,是她的技术好,还是她不锱铢必较?修鞋的功夫,聪明的人也许学一阵子就掌握了,而做人的艺术,却是一辈子都学不够的啊!

⑦这个修鞋的女人不知修过多少双鞋子,一针一线,一锤一挑,她都是那么娴熟,她一个活儿一个活儿的接,一双鞋子一双鞋子的修,连头都顾不得抬一抬。无论男女老少,再破的鞋子在她手里都修复如初,再硬的鞋底她都能自如地穿线,那个功夫,简直就是魔术表演。顾客往往从头到尾把鞋子看了一遍,用手去拉批了一番,才把它穿在脚上,顺便蹬一蹬地,再欣赏了一会儿才收回眼睛,然后付了钱满意地走了。我一般是傍晚下班后才去修鞋的,因而常常成了她那一天的最后一个顾客。这样,我和她的闲聊便多了起来,对她的了解自然也多些。

⑧在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中,眼前这个修鞋的女人是幸运的。她告诉我,她的丈夫在做建筑工,一个儿子在读大学,而且还是名牌大学呢!家乡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父亲,日子过得相当不易。我仔细地看了看她的手,那是一双扎满了布条、沾满了油污而且变了形的手;我看了看她的脸,竞然辨不出她的脸是长满了斑点还是蒙上了尘土,黑得比她略带褐色的眼珠还黑;我又看了看她的头发,竟然白的、灰的、黑的、褐的、黄的、红的都有,简直就像五色线。我心里暗暗地感叹:生活、生活,这就是生活!为了生活,没有谁不用奔波劳累,不同的是,有人付出的与收获相当,有人付出的少收获的多,又有人付出的多收获的少,好在眼前这个修鞋的女人没有想得那么多。她那么忙,哪会有时间去想得那么多呢!一个忙得没有时间去想得那么多的人,一定是快乐的吧!因为,她没有时间不快乐呢!

⑨生命不能用来叹气,生活不能老拿来相比。人最难得的事,其实还是要拥有好心情。心情好,不必在乎身在何处,就像这个修鞋的女人,辛苦而快乐的日子使她过得异常自得。他们虽然很普通甚至卑微,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令人敬重。人啊!只要自得,就没有谁能够妨碍到他的幸福。

⑩傍晚,一阵急雨落下,行人脚步加快。一个女顾客跑过来修鞋,她只好撑起雨伞,借着路灯的光小心翼翼地修着。收摊了,她弯着腰用一把刷子仔仔细细地把脚下的地面扫干净。白天摆摊的地方空荡荡的,一点痕迹也没留下。

1.请你从“我”的角度,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品读文章第⑧段划线句子,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3.文中“修鞋的女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联系全文,从文章内容和主题两个方面简要分析第⑩段的妙处。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材料二 

某中学对该校初一的学生就阅读“爱国题材”作品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阅读材料一,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请根据材料二表格,归纳出两条主要信息。

(3)某中学决定举办一场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讲座,下面是学校办公室草拟的通知,请指出通知中的不恰当之处(只需填写序号),并提出修改意见。

通知

①为了让同学们过个有意义的国庆节,②学校9月30日上午9点决定在阶梯教室举办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讲座。③我们届时将邀请刘教授给大家做精彩的专题讲座。④请同学们按时莅临会场聆听讲座。

⑤2019年9月25日

××中学办公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