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学作品阅读 跨越地平线 高尔泰 ①小时候,我常坐在山坡上,望着天地交界处那一发...

文学作品阅读

跨越地平线

高尔泰

小时候,我常坐在山坡上,望着天地交界处那一发似有似无的蓝色发呆。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越过那蓝色的边界,踏上未知与未来的起点。我想象那跨越将不是跨越,而是飞翔,直到有一天,不知不觉越过了它。 

②那年我十四岁,要到苏州美专上学。先坐轮船后坐火车,路上要走三天。初出远门,家里的一切都是为我上路作准备。父亲筹钱,母亲打点行装:裁衣服、做鞋子、缝被子、熏鱼、晒虾、腌菜、泡蒜、炒米花、做芝麻糖、花生糖和各种蜜饯……边做边给我说各种事情:天冷了要自己知道多穿衣服,热了要知道脱;(1)下雨天出门,要穿胶鞋,别穿布鞋,布鞋子泡了水,几天都晒不干,你就没鞋穿;睡觉要直着睡,别横着睡,把别人踢醒了,要骂你;别忘了剃头洗澡,衣服脏了就要换,换下来的衣服要马上洗,洗衣服要先抹上肥皂,泡一会儿再搓,要挨着搓,别东搓一把西搓一把……我常常听着听着就走了神,不知道还说了些什么。

③准备的东西,多得没法拿。(2)母亲一股劲儿往包包里塞,塞得我背不动了,又往外拿,拿掉一些,掂掂分量,又拿掉一些。让我一次一次试背,总觉得东西太少包包太重。

④后来父亲对她说,行了,让他吃点苦锻炼锻炼也好。又对我说,只怪我们穷,有钱我送你去了。

⑤上轮船的那天,父亲交给我一份备忘录,里面写着我在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出了轮船码头找不到去火车站的路怎么办,下了火车如果是半夜里怎么办……这样的十几条,都是讲过了的,我觉得都不是问题。在码头上,他们拜托一个同船去当涂的熟人陈师傅照顾我,叫我要服他管。母亲给他说,这孩子海得很,别让他在船帮子上乱跑。又给我说,船上风大得很,别到舱外面去,窗子里一样看景。又对陈师傅说,这孩子爱看景,你就带他坐在窗边吧。 

⑥汽笛响了,跳板撤了,母亲隔着水喊:多写点信来,一到那边就写个信来。我也想大喊一声知道了,但好像泪水已涌上了眼睛,一喊就会掉下来似的,只能点点头。船员来赶乘客进舱,下到里面,从舷窗再伸出头来望时,码头已隔得很远,但还可以看到,父亲和母亲在向我挥手。不知不觉,泪水又涌上了眼睛。船在马达声中抖动,河岸缓缓后退。不久,平时到过的最远的地方都过去了。风物依旧,新世界不新,好像旧世界的延伸,只是没有了家。

⑦黄昏时分,船在石臼湖上航行。千里水天一色,上下是新月。回首来路,落日殷红。我靠着舷窗,想家想得厉害,计算起还有几个月放寒假来了。在家里想出去,想不到一出门就想回家。更想不到,从此飘泊天涯,欲归无计,万里西风瀚海沙

(选自《寻找家园》)

(注释)①万里西风瀚海沙:出自“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这几句词意思为:道韫是咏雪的著名才女,在她死后已无人怜惜雪花了,只落得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声中任西风吹向无际的大漠。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用简洁语言梳理文章脉络。

小时候,我常坐山坡梦想跨越地平线——14岁我_______——父母为“我”上路做准备——离开码头时我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下雨天出门,要穿胶鞋,别穿布鞋,布鞋子泡了水,几天都晒不干,你就没鞋穿。(这句话运用了“繁笔”的写法,分析其效果。小贴士:繁笔——用较多的笔墨描摹事物,求其穷形尽相。)

(2)母亲一股劲儿往包包里塞,塞得我背不动了,又往外拿,拿掉一些,掂掂分量,又拿掉一些。(这句话体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分析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4.结尾划线句抒发了“我”怎样的情感?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1. (1) 14岁“我” 要到苏州美专上学, (2)离开码头“我”就想家意思对即可。 2.(1)母亲先正面叮嘱“要穿胶鞋”,再从反面强调“别穿布鞋”,又分析“别穿布鞋”的原因。如此层层递进的叮嘱,反映了她对儿子一个人初出远门非常不放心,可谓“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样写更能体现母亲的细心周到、关怀无微不至。(2) “往里塞”“往外拿”这两个举动,写出母亲为“我”打包行李时的矛盾为难心理。“往里塞”说明母亲想为“我”装下更多行李以供出门在外的“我”生活之需,而“往外拿”说明母亲担心“我”因年纪太小行李太重提不动而受苦受累。全句写出了母亲因心疼儿子而“精细”权衡,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 3.这句话描写“我”小时候对地平线的遥望,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点题(或呼应题目);和结尾所写出门后对家的思念形成对比。(后面两点答出一点即可) 4.示例:“我”小时候对地平线外的世界强烈“憧憬”,非常渴望“跨越”。“我”十四岁那年终于可以远出求学。可是,初出远门的“我”与父母渐行渐远时流泪了,心中产生“离愁”。在过了“平时到过的最远的地方”后,发现憧憬已久的蓝色新世界“不新”,且没有了“家园”,为梦想破灭而伤感。“我”在跨越地平线后,更让“我”体会到“父母的深情、家园的温暖”是永远也跨越不了的。多年后,回顾这次经历,“我”更是感慨只能品尝“归家无计漂泊天涯”的痛苦、迷惘。 【解析】 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的概括。解答此题在了解文意的前提下,根据文中的关键信息来概括作答。文章开头先以“我”梦想越过地平线总起全文,接着写14岁的那年,“我”要到苏州美专上学,父母的万般准备,千叮万嘱地送“我”离家,“我”终于跨越了盼望已久的地平线。但此时“我”才发现“风物依旧,新世界不新,好像旧世界的延伸,只是没有了家”,一出门便想家,从此漂泊天涯,欲归无计。根据题目当中给出的内容可以判断,第一空对应第二自然段,写14岁“我” 要到苏州美专上学;第二空对应第六自然段,写离开码头“我”就想家。 2.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及赏析。解答此题不仅要写出词语的语境义,还要联系作品内容去分析其表达出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1)从题干后括号中的内容可知,此句话是将简事繁写,母亲先正面叮嘱“要穿胶鞋”,再从反面强调“别穿布鞋”,又分析“别穿布鞋”的原因“布鞋子泡了水,几天都晒不干,你就没鞋穿”。如此不厌其烦,可以看出是为表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服务的,突出母亲的细心周到,关爱无微不至。②“一股劲儿往包包里塞”“又往外拿”“掂掂分量,又拿掉一些”这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写出母亲为“我”收拾行李时的矛盾。因为“我”第一次去远处求学,家里准备了很多的东西,“往里塞”说明母亲想为“我”装下更多行李以供出门在外的“我”生活之需,而“又往外拿”说明母亲又担心“我”年纪太小,行李太重了提不动,怕我受苦受累。这种矛盾心理把母亲的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3.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解答此题可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望着天地交界处那一发似有似无的蓝色发呆”这句话描写“我”小时候对地平线的遥望,表达了对外面世界的憧憬,与下文离家想家的内容形成对比;从结构上,则是和题目“跨越地平线”相呼应,引出下文对“我”离家时各种情形的记叙和描写。 4.本题考查句子蕴含的情感的理解。本题考查对人物感情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全面和准确。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在家里想出去,想不到一出门就想回家”,结合文本来看,表现了我对外面的世界无比的憧憬,但因是第一次离家,所以又有浓浓的思家情,突出的是“我”当时对家的思念。“更想不到,从此漂泊天涯,欲归无计,万里西风瀚海沙”,结合我们自己的人生经历来理解,意思是说原以为以后还是可以回到家的,但是每个人从离家外出求学后,以后的人生路将离家越来越远,所以说是“欲归无计”,家就成了我们人生中眷恋的温柔梦乡,表达了在外漂泊游子归家无计的痛苦、迷惘和无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校准备开展“艺术修养与人生”为主题的讲座,学生会准备推荐傅雷为主讲嘉宾。请你根据《傅雷家书》的阅读积累,结合其经历和相关内容阐明推荐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根据要求完成答题。

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

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总而言之,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这些,我在留学的时代是极注意的;否则,我对你们也不会从小就管这管那,在各种manners[礼节,仪态]方面跟你们烦了。但望你不要嫌我繁琐,而要想到一切都是要使你更完满、更受人欢喜!

这是傅雷在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六晚写给傅聪的一封家信,他是在教傅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做人道理。(请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傅雷和《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这是傅雷对儿子的教诲。

B.《傅雷家书》收录了著名翻译家、教育家傅雷在1954年到1966年写给傅聪的家信,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这本书信集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C.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信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和艺术修养等。

D.《傅雷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查看答案

元宵节猜灯谜,是传统习俗之一,请根据小贴士提供的知识,任选下面一个灯谜,判断其灯谜设计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灯笼一谜语:左边缺一半,右边空一半(打一字)   灯笼二谜语:重逢(打一字)

灯笼一谜底:缸                           灯笼二谜底:观

小贴士:灯谜设计的方法(1)会意法:按谜面文字所表明的意义设计。例如:谜语“掌”打一字,谜底:“拿”,表“合手”之意。(2)离合法:按汉字笔画结构的分解、组合来设计的。例如:“一半甜,一半辣,打一字。”谜底“辞”,“甜”的一半“舌”,“辣”的一半取“辛”,合为“辞”。

我选灯笼____谜语设计,我认为这个灯谜设计的方法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文化知识有错误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关雎》和《蒹葭》都是“风”,是属于地方民歌民谣。

B.贺敬之的《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句式丰富多样,短句急促有力,长句酣畅淋漓。陕北安塞腰鼓具有粗犷豪放、刚健雄浑的特点。

D.回忆性散文《社戏》中写了鲁迅小时候看社戏时铁头老生,没有翻跟斗,有点失望,小丑出场大家笑着看,老旦出场唱个没完没了,大家很扫兴。这里提到的老生、小丑、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