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精神栖身于茅屋 周国平 ①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精神栖身于茅屋

周国平

①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就说说那位最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凡·高吧,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回,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终致精神失常,在三十七岁时开枪自杀了。要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完全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他说,他可不能把他惟一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确实,凡·高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万物在阳光中按照同一节奏舞蹈的世界。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

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惟一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③ 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或者用孔子的话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1.本文的题目中“精神”指代_______________,“茅屋”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的凡·高和斯宾诺莎都为了“保持思想上的自由”而过着贫困、简单的生活,但他们又分别为什么而“保持思想上的自由”?

3.第②段中划线句“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能否删去,为什么?

4.第③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你补充一个相同类型的论据。

5.目前,不少人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一片空虚。读完本文后,请结合你的阅读感悟谈谈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

 

1. 那些热爱精神事物的人 清贫的物质生活 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 2.凡·高为了追求真正的艺术;斯宾诺莎因为在乎科学的良心。 3.不能。这句话将作者“安于清贫的生活”的观点与“苦行僧的哲学”区分开来,避免造成读者误解。使论证更加严密。同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4.道理论证(或者讲道理、引用论证) 补充论据示例: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 5.示例:追求更好的生活本无可厚非,但不能被无尽的物欲遮住了双眼,过于追求奢华,从而沦为物质的奴隶、精神的乞丐。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过一种更有价值的生活。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及对中心论点的概括。解答第一问,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语境义。结合文章第①段梵高和斯宾诺莎的例子,可知“精神”指的是如他们一样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热爱的人,“茅屋”指的是他们贫困的生活。解答第二问,首先要明确中心论点的特征,其次,掌握寻找中心论点的方法。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章的结尾“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直接提出了作者的观点,结合标题及文章的事例,可提取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结合第②最后一句“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再结合梵高的身份是画家,斯宾诺莎的身份是大哲学家,综合这两方面的内容,可知凡·高为了追求真正的艺术。斯宾诺莎在乎科学的良心。 3.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内容上来看,这句话强调了作者的态度:作者提倡的是安于清贫的生活,并不是苦行僧哲学。从结构上看,这句话紧承上文那些优秀人物于贫困中坚守的事例,并引出下文对于人过于看重物质享受就会付出精神代价的论述。所以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4.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的判断及补写论据。解答第一问,要明确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第③段中画线部分是引用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和柏拉图的名言,故是道理论证,也可以说是引用论证。解答第二问,首先要明确补写的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因为补充的是一个相同类型的论据。其次要明确此段的论点是“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引用一句能体现论点的名言即可。 5.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本文的观点是人不能过分追求物质的享受,应淡然于物质的奢华,围绕着这一观点,从“可以追求更好的生活,但不能被物欲影响了心境”“人不能成为物质的奴隶”“人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等方面来表述自己的感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苏沧桑的《淡竹》一文,完成习题。

①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②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③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一般踌躇满志。

④银杏,不惜褪去了一身浓艳,企图和蓝天的高洁媲美。

⑤兰花,像极薰衣草,所有的花都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

⑥浮萍无根,却有心机,幻想挣脱随波逐流的命运。

⑦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

⑧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⑨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尽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依附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献媚,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⑩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⑾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⑿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⒀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里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⒁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⒂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干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⒃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岳飞、辛弃疾……

⒄他是我们身边那些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上的丰衣足食。

⒅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选自《散文》,有删改)

1.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他可以很入世

⑵他也可以很出世

2.划线句“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既说淡竹是“空”的,又说淡竹是“满盈”的,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

3.阅读③—⑧段,请你分析作者写作这几段的意图。

4.阅读全文,请你揣摩文中 “淡”字的丰富意蕴。

5.古今中外,像作者这样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者不胜枚举,请仿照例句再列举一例,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不得引用选文中已出现的诗文。

(示例)莲,周敦颐借赞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黄鹤楼》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2.“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出了什么景致?

3.你还知道哪些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本诗相同,请写出一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招领启事 

昨天中午,本人在从教室到校礼堂的路上拾到一串钥匙。这串钥匙有五个是铝制的,两个是铜制的。拴钥匙的链上还挂着一只红色的塑料小熊猫。 

望失主速来认领

章小春

填空题: 

(1)本启事的书写格式有两处错误: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

(2)启事的内容中有关物件的___________________不应交待得这样具 体明确。

(3)启事的内容中有关认领的____________等还没有交待清楚。

 

查看答案

按要求做题

⑴将下面的长句变成两个短句,要求意思明确,不能改变原意

这位在教育战线上辛勤工作许多年的老教师的教育经验非常丰富。

⑵请依照所给例句进行仿写。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溢;

 

查看答案

修改下列病句

①天长日久,人们对报刊杂志上的错别字也就习以为常了。

②张义和王强上课说话,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了。

③乍得总统哈布雷十四日说,乍得政府希望与利比亚谈判,以寻求解决两国间的矛盾。

④选修课的开设,使同学们的志趣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