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完成下面小题。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茨威格 ①我那时大约2...

阅读《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完成下面小题。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茨威格

①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②有一晚,我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着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热炽地反对他的意见。“就在这城里,”我说,“不是住着一个与米开朗琪罗媲美的雕刻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

③当我倾吐完了的时候,魏尔哈仑高兴地指指我的背。“我明天要去看罗丹,”他说,“来,一块儿去吧。凡象你这样称赞他的人都该去会他。”

④我充满了喜悦,但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雕刻家那里的时候,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在老朋友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⑤但是,最伟大的人是最亲切的。我们告别时,罗丹转向了我。“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刻,”他说,“我这里简直什么也没有。可是礼拜天,你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吧。”

⑥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凝视着我,温和的眼光充满着激励,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⑦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着。

⑧“这是我的近作,”他说,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以粘土美好地塑成。“这已完工了。”我想。

⑨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这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

10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着,“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11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塑像身上,刮开一些。

12这样过了半小时,一小时……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太初的上帝。

13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接着,他又转身要走,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他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对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动地紧握着。也许他已领悟我所感受到的,因为在我们走出屋子时他微笑了,用手搀着我的肩头。

14再没有什么像亲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方与世界那样使我感动。那时,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思维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15于是,我察觉我至今在我自己的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念之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1.第二段写作者热炽地反对那位画家的意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1)第一段加点的词语“症结”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用自己的话回答,作者最终找到的“症结所在”是什么?

3.第五段“最伟大的人是最亲切的“,结合全文请你概括说说罗丹的伟大之处。

4.文章运用了大量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如(1)“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生动具体地刻画出罗丹在修改作品过程中的全身心投入,突出他的____________精神品质。

(2)“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的把湿布蒙着女正身像上”写出罗丹作为雕刻大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在我们走出屋子时他微笑了,用手抚着我的肩头。”写出罗丹对年轻人______的品质。

5.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罗丹忘我工作冷落了“我”,“我”反而“感激地紧握着”他的手。其原因是(   )

A.文明、礼貌 B.感悟、崇敬

C.豁达、宽容 D.同情、安慰

 

1.我年轻好饶舌,崇拜罗丹,认为他的艺术作品是不朽的经典。 2.工作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工作中缺少专心(专注、专心致志的)精神。 3.伟大成就,专注忘我工作精神,为人热情友善谦逊。 4. 专注; 对作品的珍视或对艺术的热爱; 鼓励提携年轻人。 5.B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结合“我年轻而好饶舌,热炽地反对他的意见。‘就在这城里,’我说,‘不是住着一个与米开朗琪罗媲美的雕刻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可知,作者把罗丹和米开朗琪罗相提并论,并且结合“永垂不朽”这个词展现了对罗丹的赞扬和崇敬,故可概括的说反对的原因是:我年轻好饶舌,崇拜罗丹,认为他的艺术作品是不朽的经典。 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1)结合“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可知,自己对于自己的作品还是不满意,但是不知道自己作品不够好的原因,故可知“症结”指:工作中存在的根本问题。2)结合“于是,我察觉我至今在我自己的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念之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可知,症结所在是:工作中缺少专心(专注、专心致志的)精神。 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可知,伟大的人是罗丹,伟大的启示是文章中重点记叙的事件,结合“再没有什么像亲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方与世界那样使我感动。那时,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思维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可知,伟大的行为是专注忘我工作精神创造伟大成就。2)结合“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可知“亲切”体现在,他对待人时热情友善谦逊。故可以说罗丹的伟大之处在于有伟大的成就,同时有专注忘我工作精神,为人热情友善谦逊。 4.本题考查描写分析。1)这是语言描写。“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壁着”指罗丹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忘记了“我”的存在和周围的事情,展现了其专注的精神品质。2)“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的把湿布蒙着女正身像上”是动作描写,把罗丹为作品蒙湿布的行为和男子为情人披披肩的行为联想到一起,突出了罗丹对自己作品的那种温柔、细致,这温柔细致来自于热爱,写出了罗丹对对作品的珍视或对艺术的热爱。3)动作描写。当罗丹为自己专注于创作而忽略“我”道歉时,“我”却感动地紧握住罗丹的手,结合“也许他已领悟我所感受到的,因为在我们走出屋子时他微笑了,用手搀着我的肩头”可知,罗丹也许是体会到了“我”此时的激动,明白“我”理解了他的专注,找到了自己创作不满意的症结,他用手搀着“我”的肩头是一种鼓励,对于年轻人找到成功秘诀的鼓励。 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也许他已领悟我所感受到的”“再没有什么像亲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方与世界那样使我感动。那时,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思维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可知,在罗丹身上“我”领悟到了专注的重要,全身心投入的重要,找到了文章开头所说的自己不满意作品的症结所在,此时“我”紧握罗丹的手,是表达崇敬和感激,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入:_______   (2)乱:_______   (3)敌国:_______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

 

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析】
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析】
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于市  一反三  足轻重  轻妄动

B.过  目个忘  悔自新  言其实

C.衡于  不足为  深思熟  处心积

D.征于  声俱厉  眉飞舞  喜形于

 

查看答案

阅读《陋室铭》《爱莲说》,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案牍:_______   (2)蕃:_______     (3)植:_______

2.请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______

A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B可以弹奏白色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______

A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新鲜的听到了。

B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3.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_______的写法,作者用此法以物为喻,较含蓄地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其中甲段文字刘禹锡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__的情趣;乙段文字周敦颐借莲花传达了自己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查看答案

按教材原文填空。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

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

③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一章》)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        (《诫子书》)

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

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忧国忧民的诗人在漫漫长夜忧思难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赏识不是______________,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_____________,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赏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

A.单向的施舍              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      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

B.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  单向的施舍                  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

C.单向的施舍              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      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

D.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  单向的施舍                  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

 

查看答案

下面对诗歌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点题,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写下船后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同时蕴含深刻哲理。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