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民阅读方式不...

阅读下列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民阅读方式不再局限于报纸、书籍等传统阅读,相对于传统媒体,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新奇的阅读体验。那么新媒体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

②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有目的性。数据显示,在全球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中,知识份额已经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今天的80%至90%。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因此,不读书、不学习,必然跟不上时代潮流,不知选择,不会选择的阅读必然劳而少功,收效甚微。在阅读时,联系自己的思想、境遇、心情去读,从阅读中找到现实中自己的影子,这样的阅读才有益。

③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懂得自我甄别。它在为人们提供一种图文并茂、动静相宜的数字化阅读空间的同时,也为滋生低俗文化提供了温床,大量的信息垃圾易腐蚀读者灵魂,污染数字阅读生态文明。面对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数字化阅读环境,我们要善于甄别筛选海量而无序的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④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做到相互补充。新媒体是纸质阅读的“作料”,数字化阅读带给人们一种视觉感官的愉悦和享受,好比走马观花,一目十行,甚至是囫囵吞枣,记忆只停留在表层,较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是一种“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新媒体虽然阅读方便,信息量大,但毕竟是零星的,缺乏上下文情境和创作背景,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它不能替代系统化的学习,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网络上的阅读,还要延伸拓展阅读,把数字化阅读与走进书店、图书馆阅读结合起来。纸质阅读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快、全、杂的特点,补全系统,甚至找到不同的观点,丰富自己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使知识更加系统、全面、客观、深刻。通过互相取长补短,从“浅阅读”向“深阅读”递进,借助更多方式来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

⑤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提倡全民阅读。要充分运用新媒体丰富的传播手段,调动起国民读书的热情,尤其是阅读要从少儿抓起,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高度的读书自觉。在大社会、大数据、大文化的新媒体背景之下,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只要能够传播阅读文明,打造书香社会,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就已足够。

(材料二)

近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调查表

时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数字化阅读接触率

58.1%

64%

68.2%

73%

76.2%

 

注: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

(材料三)

2018年对我国民众倾向的阅读形式的调查发现,38.4%的成年人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比2017年下降了6.7个百分点;有40.2%的人倾向于“手机阅读”,比2017年上升了5.1个百分点;有12.8%的人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7.7%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0.8%的人“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

1.对(材料一)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但没有明确的观点。

B.本文以“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新奇的阅读体验”为论点,逐层展开议论。

C.本文以“新媒体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为讨论话题,逐层展开议论。

D.本文先提出分论点,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即:“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只要能够传播阅读文明,打造书香社会,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就已足够。”

2.为“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懂得自我甄别”这一观点选择论据,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爱因斯坦

B.三日不读书,自觉语言无味,对镜亦面目可憎。    ——苏轼

C.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别林斯基

D.看书不能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顾颉刚

3.对(材料一)第④段主要论证方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对比论证,突出数字化阅读是一种“浅阅读”“碎片化阅读”。

B.运用比喻论证,突出纸质阅读是从“浅阅读”向“深阅读”递进。

C.运用比喻论证,强调纸质阅读更能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

D.运用对比论证,强调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要相互补充。

4.对以上三则材料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调动全民读书的热情,要从孩子抓起,电子书、纸质书都可作为阅读对象。

B.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持续上升,多媒介阅读(数字化阅读、纸质阅读)时代已经到来。

C.国民纸质阅读接触率呈下降的趋势,数字化阅读取代纸质阅读的趋势不可逆转。

D.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各有优势,可以互为补充,从而提高全民族阅读水平。

5.同学们阅读了这三则材料后纷纷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感悟”,既贴切又得体的一句是(    )。

A.不论是纸质阅读还是数字化阅读,关键是要“读”,条件再好,不读一切都将落空。

B.我才不管什么“深阅读”,“浅阅读”,纸质阅读就是不方便,我就不喜欢。

C.数字化阅读既方便又新潮,碎片也罢,低俗也罢,都不影响我的喜爱。

D.科技的发展虽然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但无助于解决阅读的乏味。

 

1.C 2.C 3.D 4.C 5.A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A.材料一观点明确,围绕“新媒体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给出四个分论点; B.本文论题是“探讨新媒体时代的阅读方法和要求”; D.本文是总分结构,先提出论题,然后分四段阐述了四个分论点; 故选:C。 2.本题考查补充论据。 A.这句话强调深度阅读,不符合该观点; B.这句话强调要坚持读书,不符合观点; C.这句话强调要学会甄别出适合自己的书籍,可做论据; D.这句话强调阅读要善于思考、整理,不符合观点; 故选:C。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④段将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优缺点相互对比,这是对比论证,通过两者对比,突出有力地证明了“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做到相互补充”的观点。故选D。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数字化阅读取代纸质阅读”无中生有,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不断上升,并不代表纸质书会被取代。故选C。 5.本题考查材料探究。 B.“纸质阅读就是不方便,我就不喜欢”不符合材料将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相结合的观点; C.“碎片也罢,低俗也罢,都不影响我的喜爱”不符合材料要求阅读要有所甄别的观点; D.“但无助于解决阅读的乏味”不符合材料“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新奇的阅读体验”的观点;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句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别称,如“弱冠”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表示已成年。“耳顺”是男子五十岁的代称。

C.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D.《岳阳楼记》开头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万象城建成后,成为了桂林新一代时尚与品位的体验场所。

B.“点赞中国”网络征文活动,引发超过1亿以上人次关注,是今年最热门的活动之一。

C.中美贸易之争让世界认识到,中国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D.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败,取决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10月22日,环“广西”自行车赛“骑”进桂林,热情的市民歇斯底里地为选手呐喊加油。

B.桂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

C.《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自然率真,毫不矫揉造作,赢得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D.传播与交流是保持中国戏曲活力的不二法门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伶俐        绸锻        汹涌        不言而谕

B.聒躁        忧戚        隐诲        与日俱增

C.应酬        困厄        戮破        李代桃疆

D.秘诀        尴尬        帷幕        自吹自擂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婷(pīnɡ     ráo    jīn        

B.hài         虚(xián     下(huī

C.养(huàn         桥(zhàn      言(zhēn

D.立(zhù    本(shé    骗(kuānɡ     巾(ɡuān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