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你对《水浒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 (1)请选出与宋江有关的两个故事: 、...

根据你对《水浒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

(1)请选出与宋江有关的两个故事:                (填序号)

A.    火烧瓦罐寺    B.    浔阳楼题反诗    C. 大闹飞云浦

D.    误入白虎堂    E.    三打祝家庄   

(2)茅盾曾经对《水浒传》中一些人物作过深刻评价:“对于杨志,我们可怜其遭遇,鄙薄其为人;对于林冲,我们寄以满腔的同情,深惜其认识不够;对于鲁达,我们却除了赞叹,别无可言。”请结合茅盾的评价及原著内容,选择其中一位进行人物分析。

 

(1)B、E (2)A.杨志时运不济,押送花石纲和生辰纲都失手,卖宝刀又遇到泼皮纠缠,所以遭遇可怜;但是他为人急功近利,对手下也残暴,这让人鄙薄。B. 林冲被高俅陷害,被逼得家破人亡,所以让人同情;但是他一直心存幻想,忍辱负重,不敢反抗,所以深惜其认识不够。C.鲁达一生光明磊落,行侠仗义,总是在救助弱小,对朋友充满温情,对坏人毫不留情,真是令人赞叹! 【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掌握。 A.火烧瓦罐寺是鲁智深所为; C.大闹飞云浦是武松的故事; D.误入白虎堂的是林冲; 故选B、E。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评价。根据茅盾的评价,结合事例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即可。杨志:杨志本为世家子弟,他一心想要做官,“搏个封妻荫子”,但时运不好,花石纲失落,生辰纲被抢,东京卖刀又惹上了官司,所以说他遭遇可怜。但他也有缺点,在押送生辰纲时,对手下严酷苛刻,追求名利,过于急功近利。林冲:林冲本为禁军教头,自己妻子被高衙内调戏,最终落得家破人亡,让人同情叹息。但他面对不公平的待遇,选择忍气吞声,不加反抗,对统治阶级心存幻想,这一点又让人鄙薄。鲁达:鲁达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他一生光明磊落,自然随性,打坏神像,与众多地痞称兄道弟,救助金家父女,行侠仗义,大闹野猪林,为朋友两肋插刀。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嫉恶如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请从炼字角度品析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请结合诗中具体诗句,说一说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入肺腑,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

(沈周《记雪月之观》节选)

注【解析】
①冱(
):寒冷凝结。②离离然:历历分明的样子。③呀(xiā):张大了口。④眄(miǎn):斜着眼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余舟一(小草) B.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客居)

C.添衣起(于是) D.凭栏楯上(因此)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金陵人/夜月出 B.上下白/而或长烟

C.余强饮三大白别/仰茫然 D.湖中得更有此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3.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至十日/犹故在也 D.月/映清波间

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分别采用什么手法描绘雪景?雪景各具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民阅读方式不再局限于报纸、书籍等传统阅读,相对于传统媒体,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新奇的阅读体验。那么新媒体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

②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有目的性。数据显示,在全球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中,知识份额已经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今天的80%至90%。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因此,不读书、不学习,必然跟不上时代潮流,不知选择,不会选择的阅读必然劳而少功,收效甚微。在阅读时,联系自己的思想、境遇、心情去读,从阅读中找到现实中自己的影子,这样的阅读才有益。

③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懂得自我甄别。它在为人们提供一种图文并茂、动静相宜的数字化阅读空间的同时,也为滋生低俗文化提供了温床,大量的信息垃圾易腐蚀读者灵魂,污染数字阅读生态文明。面对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数字化阅读环境,我们要善于甄别筛选海量而无序的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④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做到相互补充。新媒体是纸质阅读的“作料”,数字化阅读带给人们一种视觉感官的愉悦和享受,好比走马观花,一目十行,甚至是囫囵吞枣,记忆只停留在表层,较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是一种“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新媒体虽然阅读方便,信息量大,但毕竟是零星的,缺乏上下文情境和创作背景,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它不能替代系统化的学习,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网络上的阅读,还要延伸拓展阅读,把数字化阅读与走进书店、图书馆阅读结合起来。纸质阅读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快、全、杂的特点,补全系统,甚至找到不同的观点,丰富自己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使知识更加系统、全面、客观、深刻。通过互相取长补短,从“浅阅读”向“深阅读”递进,借助更多方式来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

⑤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提倡全民阅读。要充分运用新媒体丰富的传播手段,调动起国民读书的热情,尤其是阅读要从少儿抓起,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高度的读书自觉。在大社会、大数据、大文化的新媒体背景之下,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只要能够传播阅读文明,打造书香社会,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就已足够。

(材料二)

近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调查表

时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数字化阅读接触率

58.1%

64%

68.2%

73%

76.2%

 

注: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

(材料三)

2018年对我国民众倾向的阅读形式的调查发现,38.4%的成年人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比2017年下降了6.7个百分点;有40.2%的人倾向于“手机阅读”,比2017年上升了5.1个百分点;有12.8%的人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7.7%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0.8%的人“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

1.对(材料一)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但没有明确的观点。

B.本文以“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新奇的阅读体验”为论点,逐层展开议论。

C.本文以“新媒体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为讨论话题,逐层展开议论。

D.本文先提出分论点,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即:“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只要能够传播阅读文明,打造书香社会,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就已足够。”

2.为“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懂得自我甄别”这一观点选择论据,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爱因斯坦

B.三日不读书,自觉语言无味,对镜亦面目可憎。    ——苏轼

C.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别林斯基

D.看书不能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顾颉刚

3.对(材料一)第④段主要论证方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对比论证,突出数字化阅读是一种“浅阅读”“碎片化阅读”。

B.运用比喻论证,突出纸质阅读是从“浅阅读”向“深阅读”递进。

C.运用比喻论证,强调纸质阅读更能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

D.运用对比论证,强调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要相互补充。

4.对以上三则材料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调动全民读书的热情,要从孩子抓起,电子书、纸质书都可作为阅读对象。

B.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持续上升,多媒介阅读(数字化阅读、纸质阅读)时代已经到来。

C.国民纸质阅读接触率呈下降的趋势,数字化阅读取代纸质阅读的趋势不可逆转。

D.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各有优势,可以互为补充,从而提高全民族阅读水平。

5.同学们阅读了这三则材料后纷纷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感悟”,既贴切又得体的一句是(    )。

A.不论是纸质阅读还是数字化阅读,关键是要“读”,条件再好,不读一切都将落空。

B.我才不管什么“深阅读”,“浅阅读”,纸质阅读就是不方便,我就不喜欢。

C.数字化阅读既方便又新潮,碎片也罢,低俗也罢,都不影响我的喜爱。

D.科技的发展虽然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但无助于解决阅读的乏味。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句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别称,如“弱冠”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表示已成年。“耳顺”是男子五十岁的代称。

C.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D.《岳阳楼记》开头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