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深藏故宫里的古老“3D打印”技术 ①紫禁城(今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深藏故宫里的古老“3D打印”技术

①紫禁城(今故宫博物院)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紫禁城是皇帝执政和生活的场所,其各建筑的修造,是要经过皇帝事先批准的。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皇帝批准建造一座宫殿之前,是需要审核它们的实物模型的。这种实物模型,就是烫样。

②烫样,也称“烫胎合牌样”“合牌样”,之所以被称为“烫样”,其主要原因在于有的部位在制作时需要熨烫成型。古建筑烫样一般用纸张、秫秸、油蜡、木头等材料加工而成,制作工具包括簇刀、剪刀、毛笔、蜡板、水胶、烙铁等。紫禁城古建筑烫样最开始由皇家指定的民间工匠制作。在清代,出现了制作烫样御用皇家机构,即样式房。

与现代3D打印技术生成的模型等相比,紫禁城古建筑烫样尽管在模型尺寸的精确性方面较弱,但有着直观性、灵活性和简易性等特点。

④紫禁城古建筑烫样的直观性,表现在直接给皇帝展示拟建造建筑的三维效果,这种效果全面而又丰富,实现宫殿建筑形象性和具体性的完美结合。由于一般建筑平面图无法使皇帝获得建筑造型、内外空间、构造做法等准确信息,因而需要制作烫样来展示拟施工模型的效果,且烫样是根据建筑的设计情况制作,并标注有详细尺寸,因而又具有科学性。向皇帝展示拟建造建筑的大样,可显示出建筑的整体外观、内部构造、装修样式、彩画做法、细部尺寸等内容,以便皇帝做出修改、定夺决策。

⑤制作好的烫样非常灵活,各个构件之间互不影响,彼此有所联系又各自独立,其屋定、柱子、门窗甚至内部陈设的桌椅、几案、床榻等每一个小部件都是活动的,从里到外将建筑结构和形态表现得十分明确。

⑥烫样具有简易性。烫样的制作不需要依赖复杂的建模技术、高科技的辅助设备或大量的资金即可实现。此外,工匠会在不同的建筑构件表面,贴上含有设计者姓名、建筑名称、控制尺寸、施工要点等信息的标签。制作好的烫样,皇帝认可之后,样式房方可依据烫样绘制施工设计画样,编制做法说明,支取工料银两,进而招商承修,开工建设。上述模型制作所需材料造价低廉,加工简单,实物效果好,易于在实际工程中指导施工。

⑦烫样技术纠正了紫禁城古建筑工匠“纯经验”的传统错误观念,说明我国古代建筑工匠不仅具有建筑施工技艺,而且具有立体模型表达能力,有助于今天的人们全面了解、掌握我国古建筑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过程的建筑理论、设计方法、科学技术等信息。

⑧烫样技术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古代建筑“见物不见人”的弊病。一般人认为紫禁城古建筑是建筑工匠的技艺成就,却往往对它们的设计者姓名、设计理念等信息一无所知。烫样模型给人以较为清晰的信息,便于人们了解、研究建筑实物的来源,并作为古建筑设计、修缮、研究参考的依据。

⑨故宫博物院现藏烫样80余件,其内容涵盖圆明园、万春园、颐和园等处的实物模型。它们是研究紫禁城建筑修缮或复建的重要参考依据,更是研究紫禁城历史、古代科学和技术的直观资料。烫样作为建筑营建情况的最可靠记录,还有助于从材料、尺寸、样式、工艺等角度全面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营造技艺。因此,紫禁城古建筑的烫样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科学性,亦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的技艺。

(选自2019年12月13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对烫样进行了介绍。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与现代3D打印技术生成的模型等相比,紫禁城古建筑烫样尽管在模型尺寸的精确性方面较弱,但有着直观性、灵活性和简易性等特点。

3.阅读第⑧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般人认为紫禁城古建筑是建筑工匠的技艺成就,却往往对于它们的设计者姓名、设计理念等信息一无所知。

 

1.烫样的用途(什么是烫样);烫样是如何制作的(烫样的制作材料、工具、制作人);烫样直观性、灵活性和简易性等特点;烫样的意义和价值。 2.作比较。将紫禁城古建筑烫样与现代 3D 打印技术生成的模型进行了比较,从而突出强调了烫样具有优于 3D 打印的直观性、灵活性和简易性等特点。 3.“往往”指经常,通常。这里是说一般人通常不了解紫禁城古建筑的设计者姓名和设计理念等信息,但并不代表全部情况,也可能会有人了解相关信息。“往往”一词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细读文本可知,第一段介绍的是什么是烫样和烫样的用途。第二段介绍的是烫样的制作方法,包括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制作人等。第三段到第六段介绍了烫样的三种特性:直观性、灵活性和简易性。第七段到第九段介绍了烫样的意义和历史与现实价值。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细读第三段画线句可知,这句话把紫禁城古建筑烫样与现代 3D 打印技术生成的模型作了对比,所以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但有着直观性、灵活性和简易性等特点”一句可知,这处作比较的作用是强调烫样具有直观性、灵活性和简易性的特点。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往往”是一个副词,是经常、通常的意思。结合语境可知,这个词语的句中义是说一般人通常不知道紫禁城古建筑的设计者姓名和设计理念等信息。但不排除有人知道这些信息的可能。“往往”表义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烦躁和焦虑改变不了身处困境的我们,从容面对方显英雄本色。一个豁达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只不过他善于把烦恼看成生活的调料;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忧伤,只不过他善于把忧伤当作希望的力量;(B)一个成熟的人并非没有迷茫,只不过他善于把迷茫化为追逐的目标;一个________________ 的人并非没有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将画线(A)句改成反问句。(不改变句意)

(2)请参照画线(B)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 。 (诸葛亮《诫子书》)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 。 (韩愈 《晚春》)

(3) 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 ,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 。 (晏殊《浣溪沙》)

(6)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 。 (秋瑾《满江红》)

(7)《行路难》中表达作者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实现自己伟大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

宋·辛弃疾

萱草斋阶,芭蕉弄叶。乱红点点团香蝶。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

愁满芳心①,酒嘲②红颊。年年此际伤离别。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

(注释)①芳心:美好的心情。②嘲:同“潮”,两颊透出。

1.词的上阕通过描写 (1)______ 、(2)_______ 、梨花等景物,体现了作者 (3)_______ 的心情。

2.请结合具体语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词的下阕是如何“伤离别”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爱子者慈于子,重① 生者慈于身,贵 ② 功者慈于事。慈母之于弱子也务 ③ 致其福;务致其福,则事除其祸;事除其祸,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④ ;不疑之谓勇。圣人之于万事也,尽如慈母之为弱子虑也,故见必行之道。见必行之道则其从事亦不疑,不疑之谓勇。不疑生于慈,故曰:“慈,故能勇。”

(选自《韩非子·解老》)

(注释)①重:重视。②贵:看重。③务:致力于。④疑:犹豫不决。

1.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慈 母 之 于 弱 子 也 务 致 其 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见必行之道则其从事亦不疑,不疑之谓勇。

3.本文运用了_________的说理方法,阐明了圣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最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B.云归而岩穴                 暝:昏暗

C.佳木而繁阴                 秀:茂盛

D.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乐:快乐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醉能同乐         真无马邪

B.醉翁意不在酒     无丝竹乱耳

C.不知人之乐       鸣之不能通其意

D.行者休树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首段的写景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山及泉及亭。

B.本文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均围绕“乐”字展开。

C.本文在写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句法既整齐又富于变化。

D.本文着力写太守与游人沉醉山水的情景,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顺而沉沦的苦闷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