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关于学习雷锋活动的一则消息,其中有两处不符合消息撰写的要求,请找出来并修改。
志愿服务队领悟内涵
希望中学3月15日报道 学雷锋志愿者们来到孤儿院,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衣服、书籍、玩具等慰问品,而且耐心地和他们一起玩游戏、聊天、讲故事。在活动中,孩子们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通过这次活动,孤儿院的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爱心,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也深切地领悟到雷锋精神的真正内涵。3月14日下午,我校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来到县孤儿院慰问,为这里的孩子们送上温暖和关爱,用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
学雷锋志愿者们要到孤儿院看望孩子们,同时为他们送上一台精彩的慰问演出,请问下列演出筹备流程最恰当的一项是()。
A.拟定演出方案——开展演出活动——赠送礼物
B.确定演出主题——拟定演出方案——排练各项节目
C.拟定演出方案——确定演出主题——排练各项节目
D.拟定演出方案——赠送礼物——开展演出活动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借咏物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
B.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
C.第三句直接点明作者对彼此友谊的珍视。
D.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
2.把“愿君多采撷”中的“多”改成“休”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歌情感简要赏析。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
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有删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王秦降将以距汉王 皆以美于徐公
B.虽王汉中之恶 虽我之死
C.不犹愈于死乎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乃遂就国 乃不知有汉
2.萧何劝阻沛公的一段话表现了萧何怎样的性格特征?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揭开害羞之谜
(1)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于社会交往中时,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研究表明,大概有 10%的幼儿生来害羞。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的谨慎和缄默。
(2)人们一般认为,害羞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造成的。但是科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因测试,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
(3)为了寻找害羞的原因,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小学生。让小学生们先回答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之后,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画,上面画的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要求小学生识别这些脸。结果显示,害羞程度高的小学生, 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
(4)当研究者用脑电图扫描的方式记录小学生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又发现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动。所以,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反馈;而那些害羞的孩子很可能不懂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就会变得很警惕,表现出来的就是害羞。
(5)害羞孩子的大脑是如何被塑造成这样的呢?心理学家接着收集了这些小学生们的唾液样本,对其进行 DNA 分析,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 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使得他们大脑内 5-羟色胺浓度过低,导致他们交往不畅,最终产生一系列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比如焦虑、惊恐,最严重的就是抑郁情绪,而这样的人通常比较害羞。因此,由于基因的差别,有些人生来就害羞。
(6)心理学家曾对一批具有羞怯性格倾向的 2 岁儿童进行了长达 20 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最初有羞怯倾向的人,虽然有 2/3 的人长大后仍是这种性格,但仍有 1/3 的人通过努力克服了这种害羞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也就是说,______。
(7)伯纳德·卡尔杜齐是印地安那大学东南分校害羞研究中心的教授,专门研究害羞心理的他,在青年时期居然非常害羞。他说:那时候我有很多朋友,但从未有过约会的经历。不自觉地表现为过度忸怩、低估自己、不自信等,就好像随时都有一面镜子在自己面前。其实害羞心理的形成是一种自我感觉,而这种自我感觉要在出生后 18 个月才会出现。如果后天努力培养自信心,害羞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8)人们通常认为,害羞会影响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害羞更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但是心理学家发现,害羞的小孩,更能强烈地体验积极的情绪,比如成就感,这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另外,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同时,他们涉及暴力犯罪或团伙犯罪的几率也更低。
1.根据上下文,下列选项最合适填写在第(6)段横线上的句子是
A. 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在成长过程中,害羞性格自然会发生改变。
B. 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依靠后天的努力,还是能改变害羞性格的。
C. 有害羞基因的人,少数虽然年龄增大,但害羞的性格不会发生改变。
D. 有害羞基因的人,多数能克服害羞倾向,长大之后变得开朗起来。
2.文章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请按照这个思路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1)大概有 10%的幼儿生来害羞。 | (2)____ | (3)____ | (4) 害羞心理可以克服。 | (5)害羞也有很多好处。 |
3.第(1)段中写道“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他们真的是异类吗?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炒米和焦屑
汪曾祺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这很有点像古代行军用的“糒( ,干粮)”。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1.下列有关家乡炒米和焦屑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介绍炒米糖的作坊 B.柚子壳当舀炒米的勺子
C.炒米可当点心招待客人 D.去避难时两者可应急吃
2.作者为什么在文中两次说到“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这话?
3.人们评价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大白话一般,直白平淡。请结合画线句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