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水浒传》节选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两个来到天王堂前,众囚徒见A和小管营...

阅读《水浒传》节选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两个来到天王堂前,众囚徒见A和小管营同来,都躬身唱喏。A把石墩略摇一摇,大笑道:“小人真个娇惰了,那里拔得动!”B道:“三五百斤石头,如何轻视得他!”A笑道:“小管营也信真个拿不起?你众人且躲开,看我拿一拿。”A便把上半截衣裳脱下来拴在腰里;把那个石墩只一抱,轻轻地抱将起来;双手把石墩只一撇,扑地打下地里一尺来深。众囚徒见了,尽皆骇然。A再把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望空中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双手只一接,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回过身来,看着B并众囚徒,面上不红,心头不跳,口里不喘。B近前抱住A便拜道:“兄长非凡人也!真天神!”众囚徒一齐都拜道:“真神人也。”

上文中的AB分别是谁?    A._____    B._____

 

武松 施恩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水浒传》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下半回:金眼彪施恩本是孟州牢城的小管营,州中张团练的部下蒋门神蒋忠仗势欺人,强行夺去了施恩名下的快活林酒店,并将施恩打成了重伤。施恩心中不甘却又无力争夺。恰好武松刺配至孟州牢城营,施恩看到武松天生神力、武艺高强。便每日优待伺候。武松问明原因后愤然出手,义助施恩重夺快活林。本段文字是施恩让武松帮他找蒋门神算账,又看他受了伤怕他体力不支,武松喝酒后搬石头展示力气,让他放心。可见:A武松,B施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古诗文的空缺部分。

1_____、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2)远远围墙,___________。飏青旗,流水桥旁。(秦观《行香子》)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_____,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采桑子》)

5)佁然不动,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6___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查看答案

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颈联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营造了阔大、雄浑的景象。

B.该联景物为下联人物的出场设定了背景,又暗示了作者感伤、茫然的悲观心态。

C.该联写景逼真,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

2.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既表现了关塞迢迢,又烘托出孤寂的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颔联间接抒发内心感受,既写人又言事,更传达出飘泊无定的思想感情。

D.尾联继续写出使一事。这里诗人情绪已经高涨起来,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查看答案

阅读《〈礼记〉二则》,完成下列小题。

《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 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善也。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故/外户而不闭。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从词类活用的方面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有所终。

A.举能。 B.故人不独其亲。

C.,不知其旨也。 D.其不出于身也。

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那些专门偷窃做乱的贼人就不敢出来危害百姓,家家户户晚上睡觉就不用关门了。这就叫做社会“大同”。

B.所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那些专门偷窃做乱的贼人就不敢出来兴风作浪,老百姓都能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就叫做社会“大同”。

C.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老百姓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睡觉安稳、夜不闭户的生活。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D.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虽有佳肴》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B.《虽有佳肴》一文开头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最后引用《尚书》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C.《大道之行也》一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

D.《大道之行也》一文用一种特殊的总括形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作对比,从而指出,现实中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

 

查看答案

阅读《怀疑与学问》节选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 )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 )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 )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文中第⑤段括号处应依次填入关联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        不然     B.不论        否则   

C.尽管        否则     D.不论        否则   

2.对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对于传说的话有“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

B.对于传说的话,都应当经过一番推敲,不应当随便就信了。

C.对于任何学问,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

D.对于任何学说,都不能相信,必须要去亲自验证才能确认。

3.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自然段作者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三皇五帝”的说法进行追问,又举出“腐草为萤”的说法进行质疑,然后得出结论。

B.本文立论有深意,论述有理有据。第⑤段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名言作为分论点,并结合生活中的典型现象作具体阐释。

C.第⑥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先从正面说理,然后从反面说理。

D.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通达流畅,清婉隽永,自然淡雅,富含哲理。结构完整严密,论证层层推进,鞭辟入里,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和说服力。

4.如果在第⑥段画横线处补充一句话,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牛顿看到苹果自由落地,创立“万有引力学说”。

B.瓦特看到水壶盖子被蒸汽冲飞后,改良了蒸汽机。

C.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挑战地心说,创立日心学说。

D.祖冲之潜心研究,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

B.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记承天寺夜游》传达出的微妙而复杂的心境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C.《社戏》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选自《呐喊》。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杂文,选自《三闲集》。

D.顾拜旦,法国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他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