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

“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贤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敢于挺身而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祖国建设蓬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由每一位有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为此,育才中学七年级(3)班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列举本册语文书中一个有关爱国的历史人物,并简单说说他(她)的爱国表现(40以内字)。

(2)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说过:“现在唱爱情的的歌曲太多,唱爱国的歌曲太少,我看有必要提倡唱爱我民族,爱我中华,爱我社会的歌曲。”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请表明观点,说说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请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1)示例: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 邓稼先,为我国国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闻一多,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 闻一多,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起草政治传单,参加示威游行。 鲁迅,作为文学家、革命家,笔耕至深夜。 (2)我赞同张明敏的话。因为唱爱国歌曲能够让我们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以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言之有理即可) (3)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例: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 【解析】 (1)此题不难,看清楚题目的要求,列举本册语文书中一个有关爱国的历史人物,简单说说他(她)的爱国表现,40以内字。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三篇文章出现的人物,“邓稼先”“闻一多”“鲁迅”身上都体现出爱国精神,第二单元木兰也是精忠报国的人物。如,鲁迅为改变中国人的精神,决定“弃医从文”;木兰深明大义,替父从军,保家卫国。 (2)主观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合理阐述自己的看法即可。如,张明敏的这首歌曲表达深切的爱国情怀,所以观点应是支持,理由是爱国歌曲可以唤起人们的爱国之情,增强凝聚力,感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3)爱国的名言或诗句有很多,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以国家之务为己任。——韩愈;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能完整无错字的书写出其中一句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填空。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2)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3)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5)成语“扑朔迷离”最早出自《木兰诗》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

(6)完整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鲁有长竿入城门者        (2)有老父至曰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执竿入城” 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射    善(擅长) B.尔安敢吾射      轻(轻视)

C.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D.大兄何事之晚乎  见(看见)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但手熟尔 B.徐以杓酌油沥之

C.对镜帖花黄 D.出门看火伴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褒扬发端,对陈尧咨的射技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接着宕开一笔,写在卖油翁眼里,他的射技是不足挂齿的。

B.第二段用大量的笔墨描述卖油翁酌油的过程,“取”、“置”、“覆”、“酌”、“沥”等动词的运用,准确生动地展示了他精湛的技艺。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表现陈尧咨的射技举世无双和卖油翁的狡猾。

D.文章通过卖油翁以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沾湿告诫因“善射”而自矜的陈尧咨的故事,说明了技艺专长,全在熟能生巧,精益求精,不值得骄傲的道理。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汝亦知射乎?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第一句中的“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忧思。

B.第二句中的“满”字运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第三句诗中的“闻折柳”是指《折杨柳》笛曲,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D.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查看答案

    落叶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黄金色,或者竟是朱红色。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树垭,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教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地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

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作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过那冷酷的冬。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在和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时序如轮旋。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披陈于枝梢上。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而这时,我走在无论哪一片林子里,无论哪一棵树下,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老叶融入春泥,化作甘露玉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成长。

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

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

1.文中北国朋友觉得怪异的是因为

A.北国的大树在春天落叶 B.北国的大树在秋天落叶

C.南国的大树在春天落叶 D.南国的大树在秋天落叶

2.作者在文中要赞颂的对象是什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北国秋天的落叶 B.北国“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壮”

C.南国春天的落叶 D.南国春天的新叶

3.对文章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中的“画面”指的是落叶染做黄金色,或者竟是朱红色。

B.文章主要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北国秋天的落叶与南国春天的落叶做对比。

C.“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中“历史使命”是指老叶融入春泥,化作甘露玉浆,滋润着新叶的成长。

D.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