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题。 活着的灯光 ①我曾经纠结于一个问题,一盏灯对于一个盲...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题。

活着的灯光

①我曾经纠结于一个问题,一盏灯对于一个盲人的意义,或者说,一个看不见任何事物的人,是否还需要一盏灯的陪伴?一个俏皮的歇后语给了我答案:瞎子点灯,白费蜡。但是母亲却给了我不一样的答案。

②母亲眼盲许久,可是每到傍晚,她还是习惯性地打开灯。我和她聊起这个话题:“看不见东西,点不点灯有啥区别?”母亲说:“这灯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你们点亮的啊!让你们知道,我在这屋子里还活着,不然,连灯都不点亮,和死人还有啥两样。”听完这些话,我心里一惊,真怕母亲的屋子再也不亮起灯来。

③小时候,父亲外出打工的日子里,夜晚,我们含不得点油灯,就依偎在母亲身边,听着野狗在外面低吼,我们感到恐惧。母亲一遍遍地柔声安慰:“别怕,别怕。”为了消除我们的恐惧,她给我们讲故事,讲她自已经历过的寒冷和疼痛。我们如同眼盲者,在那些夜里,母亲是唯一的灯。她把自己千疮百孔的命运点燃,悬挂在我们的夜里。因为母亲,我们在犬吠声声的夜里,依然可以安然入梦。

④邻居过来储灯油,母亲毫不吝音,把自家油灯里的灯油倒出一半。我表达了不满:“我们的灯油还不够用,怎么给了别人那么多啊!”母亲说:“谁还能没个难处呢?这小油灯不只是照明用的,它还能暖人心呢!”那么小的油灯怎么暖心?当时我是想不通的,现在想起来,它真的可以暖人心。小油灯里的灯油虽然少了一半,但油灯反而愈加明亮。

⑤后来,有了电灯,大年初一的夜里,母亲把所有的灯都打开,不让任何一个角落存有黑暗,这对于一辈子精打细算的母亲来说,甚为难得。母亲说:“这是一年的第一天,今天亮堂了,所有的日子就都亮堂了。”

⑥二月二的夜里,母亲不知从哪儿找出两根蜡烛点上,让我跟着她去仓房,挨个角落旮旯照一照,再用木棍敲敲墙,口中念念有词:“二月二,烛照梁,打打墙,人间蛇虫无处藏。”母亲说,这样照一照,敲一敲,就不招贼惦记了。那时候的每个晚上,只要我们起夜上厕所,母亲定会为我们把灯点亮。从最开始的油灯,到蜡烛,再到后来的电灯,无一例外都是母亲点亮的。我们也习惯于这样的依赖,述速糊糊中喊着:“妈。点灯!”殊不知,这样让母亲患上了神经衰弱的毛病,导致失眠。

⑦多年以前,母亲的眼睛虽然看事物模麴,但还未到失明的地步,我领地去乌镇,夜里。在桥上看水中倒映的霓虹灯光,她说,这灯光真好看,像地以前织的布。如今,我再也无法把一匹锦缎铺于她的眼前。母亲越来越瘦小,她熬着时光,熬着心血,其实是在为我们熬制着可以点亮一生的灯油。

(作者:采成玉)

在学校的征文比赛中,《活着的灯光》一文脱颖而出。

(1)文章开头说“但是母亲却给了我不一样的答案”,母亲给了“我”什么答案?请用流畅的语言简要概括。(不少于50字)

(2)此文作为获奖作品,将发表在学校的《文苑》杂志上,需要配上一段评论性文字。请你完成这个任务。

写作提示;①从语言表达、人物形象、主旨情感、写作手法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写;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于100字。

 

(1)示例:在眼盲的母亲心里,点一盏灯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自己还活着,知道他们还有母亲,不必为她担心,可以有一种温暖感和安全感。(2)示例一:语言表达。本文用朴素简洁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眼盲母亲对孩子的爱。文章用词准确,句子凝练,字字句句皆平实浅易。“我们如同眼盲者,在那些夜里,母亲是唯一的灯。她把自己千疮百孔的命运点燃,悬挂在我们的夜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写出母亲对孩子们的爱,文章结尾用寥寥数语便交代了眼盲母亲的一生......如此内敛、沉静的语言更容易使人陷入思考,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示例二:人物形象。一盏灯里忆母亲,眼盲达观有善心。文中的母亲虽然眼盲许久,但是她依然坚持在屋子里亮着一盏灯,就是为了不让孩子们为她担心;她毫不吝啬地把自家的一半灯油分给邻居来温暖别人的内心;母亲一生精打细算,却要在大年初一的夜里打开所有灯,并满怀憧憬地告诉孩子们这样做往后的日子都会亮堂起来。这样一位虽然眼盲但是心地善良、对生活充满期望的母亲,让人为之动容,心生敬佩。示例三:主旨情感。母爱如灯,静默无言,照亮了孩子们的一生。在黑灯瞎火的屋子里,她点亮一盏让孩子们不用为她担心的灯,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在犬吠声声的夜里,她把自己变成一盏灯,让孩子们依偎在自己身边,给他们讲自己经历过的故事,消除孩子们的恐惧,让他们得以安然入梦;在孩子们起夜上厕所的夜里,她点亮一盏依赖的灯,从油灯到蜡烛再到电灯,对孩子的爱一直不变。母爱如灯,用时光和心血熬制出点亮孩子一生的灯油。示例四:写作手法。文章采用倒叙手法,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本文以自己的一个疑问说起,将母亲眼盲却经常点灯的事提到文章开头,突出了“灯光”的重要性,也引起了读者的思考,“但是母亲却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答案”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后文中作者通过回忆母亲和灯光有关的事情,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明白母亲就是一盏灯,那灯光就是一个母亲无言而又深沉的爱。 【解析】 (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明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母亲作为盲人点灯的原因,不少于50字。结合“这灯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你们点亮的啊!让你们知道,我在这屋子里还活着,不然,连灯都不点亮,和死人还有啥两样”可知,母亲作为盲人点灯的原因是:作为盲人的母亲,在深夜点燃一盏灯,不是为了照明,而是为了传递一个信息,母亲仍在,家仍在,孩子们不必担心,不必惶恐从而让孩子们安心。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明确思路:结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写一段评论性文字,可以从语言表达、人物形象、主旨情感、写作手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内容,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不少于100字。示范:人物形象。母亲是一个盲人,但是她的心不盲。结合“这灯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你们点亮的啊!让你们知道,我在这屋子里还活着,不然,连灯都不点亮,和死人还有啥两样”可知,她关爱自己的孩子,于深夜点燃灯火,让孩子们安心,他们仍是有母亲的人;结合“为了消除我们的恐惧,她给我们讲故事,讲她自已经历过的寒冷和疼痛”可知,在黑暗中,讲述自己的千疮百孔的经历,于无形中告诉孩子们何为苦难,何为坚强,点燃自己的生命之灯,照亮孩子们的人生道路;结合“邻居过来储灯油,母亲毫不吝音,把自家油灯里的灯油倒出一半”可知,在贫穷的岁月里,送出灯油,照亮邻居的屋子和心,点燃孩子们善良的心灯;点亮每一盏等,点亮孩子们的安全感。这一生,母亲都在点灯,照亮了周围,也照出了自己的璀璨人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2月底,山西省卫生健康委联合支付宝研发上线了“健康码”,作为疫情防控期间民众出行重要的身份识别依据。社区规定辖区内居民领持码测温后方可出行,隔壁王叔叔想出门购买生活用品,但是不知道如何申请健康码。请你根据下面的申请步骤,帮助王叔叔解决这一问题。(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夫衣小缺,憏裂可以补,而必待全匹而易之;改小缺,法令可以防,而必待雅、颂乃治之;是犹舍邻之医,而求俞跗而后治病,废污池之水,待江海而后救火也。迁而不径,阙而无务,是以教令不从而治烦乱。夫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节选自《盐铁论.卷十》)

注释:①憾(chì)裂:即小块的布。②雅、颂:《诗经》中的《小雅》《大雅》和《颂》,这里指礼治。③俞跗(印):上古良医。这里泛指良医。④图:同“缺",缺陷。⑤务;措施。

1.“从”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如下解释:①跟随;②迫赶;③听从,顺从;④和顺,安;⑤从事,参与;⑥自,由。语段中“是以教令不从而治烦乱”中的“从”的意思是         。 (填序号)。

2.语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          、求医、          ”三个事例,论证了         的道理。

 

查看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馏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逐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左牵黄,右苍(    )

(2)衣欲睡(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欣然起                之有效

B.承天寺寻张怀民      高无上

C.怀民亦未              废忘食

D.相与于中庭            百穿杨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4.同一作者,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抒发的情感也不相同。《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绘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表达了苏轼          的雄心壮志;而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记承天寺夜游》抒发的微妙又复杂的情感是         

 

查看答案

甩掉人生的壳

①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几亿年前,墨鱼(俗称乌贼)同现在海里的蚌、河里的螺、陆地上的蜗牛一样,背上也长有一个又大又沉重的壳,每当遇到天敌的时候,它就会将自已柔软的身依躲进壳里。

                                                

③后来,为了适应生存,墨鱼千脆甩掉这个“累赘”,渐漸将自己的壳退化掉,外套膜也进化得如同玻璃纸一样薄。

④经过数亿年的进化,现在,一条小墨鱼在海中快速前进的时候,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5米以上,这比一些小电船还快得多。所以,人们给墨鱼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绰号,就是海里的“天然火箭”。

⑤的确,人生在世,每个人都背负太多责任与欲望,若将其全部丢掉,人生将会毫无意义;但不舍弃一些,我们又会不堪重负。

1.阅读材料,为第②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同学们围绕第⑤段内容展开讨论,有人认为“壳”为我们遮风挡雨,有人认为“壳”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路,还有人认为甩掉“壳”需要勇气。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可以同意以上的某种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看法;②不少于100字。

 

查看答案

[砥砺前行一汲取榜样的力量]

这次革新以后,我在这所学校里生活了整整八年,六年当学生,两年当教师,这两个身份可以为这所学校的价值和重要性做证。

在这八年中,我的生活没有多大变化,但却不能说不快活,因为它并不是死气沉沉的。我有了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对我所学某些课程的喜爱,一心想在各个方面都出人头地的愿望,还有在博得老师们,尤其是我敬爱的老师的欢心时感到的极大喜悦,这一切都在促使我努力奋进。我充分利用了给予我的有利条件,终于升到了第一班第一名的位置。接着,我被授予了教师的职务。这工作我热心地做了两年。

第三组同学推荐了上面这部经典名著。选段中的“我”是______(人名),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我”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性格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