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台上蘸来蘸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用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冰面,才将水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到一半,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教室。他从棉衣襟里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里都倒了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的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的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字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当时,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義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有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会弯下腰去,恭恭敬敬地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进去.有时有一簇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地变得焦黄.最终化为灰烬。

我听说,连土匯下山,见到路上的宇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个季节,如果发愿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宇。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舱底,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舱底的渔民,都不识字。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

这是我的起点。起点对我,多有佑护。笔墨为杖,行至今日。

在“读美文·学写作”读写活动中,老师推荐阅读散文《笔墨童年》,并布置了以下两个任务。

(1)请你在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前写一段话,使之或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不少于40字)   

(2)学校的(文苑杂志正在征集作品,下设有“情感天地”“小事蕴理”“写法指津”“美文美语”栏目。请将《笔墨童年》一文推荐到其中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栏目,并写一段推荐语。

写作提示:①围绕栏目特点;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于100字。

 

(1)示例: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竞与笔墨有关。 (2)我推荐安排在“美文美语”栏目下。内容美:描写了乡村生活,“我”的故乡文化氛围浓厚,哺育了王羲之、王阳明、黄宗羲这样的文化巨匠,也让“我”的童年氤氲着淡淡墨香。乡情美:农夫和渔民都不识字,但对字纸及文化的恭敬让人充满敬意。语言美:运用细致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并引用文化故事,富有韵味。 【解析】 (1)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要求在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前写一段话,使之或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阅读全文,这篇文章讲述了在家乡童年时学写字的经历以及乡里人敬重文化的故事,表现出文化氛围对作者的巨大影响。第一段应包含作者的童年、家乡、笔墨这些内容,答案不唯一。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拓展延伸能力。解答本题,必须认真阅读选文,准确把握选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选文的主旨,同时,还要了解推荐语的特点及要求,如明确推荐的目的及推荐的对象,必须说清文章主题与核心思想,用词需简单明了等。本题可结合杂志及栏目名称揣摩其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将选文推荐到合适的栏目,推荐语能围绕栏目特点和选文内容,符合字数要求即可。如:我推荐安排在“情感天地”栏目下。这篇文章讲述了童年时老师的关爱,激发了“我”对书法的热爱,打下了“我”书法的功底;乡人对字纸的敬惜,以及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启蒙了我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这一切为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表现出文化氛围对作者的巨大影响,也号召人们都敬重文化,敬惜字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晓红同学想去太原市图书馆借阅图书,但是她对太原市图书馆不是很了解。请你仔细读图,写一段话,向晓红介绍你从图中了解到的有关信息。

写作提示:①说明太原市图书馆的位置、开馆时间、可乘坐的公交;②6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然亦殆矣。”

(注释)①赵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病:疲惫。④优莫:人名,即侍者。⑤纣:商纣,商代的亡国之君。⑥何待:等待什么。⑦桀:夏桀,夏代的亡国之君。⑧相亡:一块儿灭亡。⑨殆:危险。

1.下列选项与文中“不亡何待”中的“亡”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自取灭亡 B.国破家亡 C.亡国之语 D.亡羊补牢

2.本文主要通过       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讽刺了赵襄子       的心理;“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说明赵襄子有所醒悟,侧面表现了优莫巧妙的       艺术。

 

查看答案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运用正面描写,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热情好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明写鱼,暗写水。整句无一“水”字,但澄澈的潭水如在眼前,这是运用了对比手法。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是作者对凄清环境的感受,也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谪后无法摆脱忧伤心情的自然流露。

D.“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查看答案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陶渊明)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草新鲜美好,地上的落花繁多。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柳宗元)

潭中的鱼可数的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柳宗元)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魏学洢)

(东坡和鲁直)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男女衣着,如外人。      悉,全,都             (《桃花源记》陶渊明)

B..伐竹取道。            乐,以……为乐.        (《小石潭记》柳宗元)

C.得其船,便扶路。         向,方向              (《桃花源记》陶渊明)

D.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奇,零数、余数          (《核舟记》魏学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