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奥地利)茨威格 1910年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奥地利)茨威格

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在树木之间还挂着漆黑的夜,几个人影以奇怪的方式围绕着雅斯纳雅·波良纳的宫殿房子蹑手蹑脚地走。钥匙发出喀嚓声,门被鬼鬼祟祟地打开,在厩草中马车夫相当小心地,但愿没有嘈杂声发出,将马套到车上,在两个房间中有不安的阴影出没,用遮了光的手电筒摸索冬种各样的包裹,打开抽屉的柜子。然后他们悄悄穿过无声地推开的门,耳语着跌跌撞撞地走过花园泥泞的草地。然后一辆车轻轻地,避开房前的路,缓缓向后朝着花园的门驶出去。

那里发生了什么?盗窃犯侵入了宫殿吗?不,没有人闯入盗窃,而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标志。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突然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从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在火车站他还潦草地给他妻子写了一封信,通过马车夫把它送回家:“我做了我这个年龄的老人通常做的,我离开了这种世俗的生活,为了在孤独和平静中度过我最后的有生之日。”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只由他的医生陪同,列夫·托尔斯泰,到上帝那里去的逃亡者。

但是列夫·托尔斯泰,他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托尔斯泰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的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现在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界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属于他本身的、省察的意志。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将帽子低低地压在额头上,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火车上所有的人都已知道了,秘密已经泄露,外面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呼啸而过的火车旁的电报机线充斥着消息的营营声,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他已经被包围了,他已经被围住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当火车到达边境的时候,一个公务员将殷勤地脱下帽子欢迎他并拒绝他过境;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来自四面八方,闹得沸反盈天:不,他无法逃脱,利爪紧紧地抓住他。但这时女儿突然注意到,一阵冰冷的恐怖寒颤抖动着父亲苍老的身体。他精疲力尽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外面人们好奇而放肆地推挤着。他再也感觉不到他们。在窗前,由于悔恨感到耻辱,透过模糊的泪眼,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他的妻子,向里张望,她48年来同他紧紧相连,只是为了从远处再次看到他的面庞:他再也认不出她来了。生活的事物对这个所有人中目光最尖锐的人变得越来越陌生,血液滚过断裂的血管时越来越黯淡和凝固。在11月4日夜里他还又一次振作起来并呻吟道:“农民——农民究竟怎样死去?”非凡的生命还在抗拒非凡的死亡。11月7日死亡才袭击了这个不死的人。苍白的头颅向下垂进枕头中去,比所有人都更明白地看过这个世界的眼睛熄灭了。这个不耐烦的探求者现在才终于明白了一切生命的真理和意义。

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它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指上帝,译者注)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因而是最清晰的模型。

(选自《自画像》西苑出版社1998年版   茨威格著   袁克秀译 有删节)

1.请说说文中两个加点词语或短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1)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

(2)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他已经被包围了,他已经被围住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突然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从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

4.请选出下列对本文的内容或者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中的“小偷”一词并无贬义,它说明了托尔斯泰离家时的小心谨慎的状态。

B.文中的“野兽”是写托尔斯泰以野蛮的方式抗争世俗的思想,追求自己的独特人生。

C.本文不写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而选取他死亡前的离家出走这一事件,是因为出走这一事件比写他的文学创作更能直接体现他的个性和理想,而且也和文题真实相关,符合人物传记的创作要求。

D.本文第1、2段由托尔斯泰的出走写起,接着第3-6段叙述了他在行程中被人们发现并被追踪和包围的情形,这6个段落有力烘托了第7段托尔斯泰对真实朴素和自然的追求以及更具人性和德行的特点。

 

1.(1)托尔斯泰把世俗生活,财产、荣誉看成枷锁,这些东西像监狱一样困住他,让他没有办法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平静。(2)高尔基认为他是人类的榜样、典范,和平常人一样,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它们。他比大多数人更具有人性和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 2.夸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被人群,被世俗和荣誉再一次包围,突出世俗和荣誉对他的包围之快,对他的影响之大,以至于他没有办法找到自己自由平静的精神世界了,体现出托尔斯泰的悲哀。 3.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套”“戴”“穿”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托尔斯泰决绝又急切地逃离世俗生活,抛开世俗枷锁,坚定地去追求自己自由平静的精神世界,体现出作者对于他的高度赞扬和敬佩。 4.B 【解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关键词含义题,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答题即可。 (1)“监狱”意思是监禁犯人、执行刑罚的处所,这句话写列夫托尔斯泰像小偷一样从家里逃出去,从禁锢着他的生活中逃离出去,结合全文内容能看出来“监狱”指的是禁锢他的世俗、荣誉、财富等负累。 (2)高尔基称他为“人类的人”,这个词点出了托尔斯泰比大多数人更能清醒地认识世界,承受挫折,他是人类的榜样,表现托尔斯泰既平凡又崇高,既普通又伟大。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从“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外界对托尔斯泰的困扰之大,他无法摆脱世俗的枷锁,不能按自己的意愿生活,表现了作者的心痛与愤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石涧记

石渠之事①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②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③”。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⑤十八九居之。交络⑥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⑦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节选自柳宗元《石涧记》)

[注释]①石渠之事:指发现并游览石渠一事。②亘石:乱石相连。③限阃奥: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④揭跣:提起衣服光脚。⑤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⑥交络:交织,形容水波像交织的纹理,⑦翠羽:翠鸟的羽毛。指像翠鸟羽毛一样的树木。⑧践履:足迹。

1.划分句子的停顿。(划两处)

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石渠之事既          (2)床若堂

(3)民又焉              (4)达于两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水之大        见发矢十中八九 B.亘石底        人谋而不忠乎

C.触激音        水陆草木 D.石渠同        相步于中庭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5.结合文字,用自己的话说说石涧美体现在何处?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薄暮①

杜甫

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深枝。

旧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人生不再好,鬓发白成丝。

[注]①此诗为广德元年(763年)秋诗人在阆州(今四川境内)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诗人几经辗转,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建成“浣花草堂”,开始了蜀中避乱的岁月。

1.从诗歌的标题读出这是_____________(时间,限2字)之时,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________(限2字)一词就直接点出作者此时的心情。

2.颔联看似写景,实则一语双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表达的意思。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特写,完成题目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①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⑤“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⑥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⑦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⑧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在这篇新闻特写中,连贯的跳水动作被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步骤,逐一描写,犹如慢镜头回放,描摹出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

2.第④小节中,描写白色的气泡和四面水花有何作用?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    )

A.文章以“飞天凌空”为题,表现吕伟美妙姿态,可以引发读者的想象,有画面感。

B.本文从始至终都是对跳水运动员动态美的描写,非常符合这个运动项目的特点。

C.第7节独立成段,突出吕伟年纪小,成就高。

D.文章注意点面结合,既有对观众整体反应的描写,也有对个别观众的采访节录。

4.以划线句为例,分析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这则新闻,完成题目

《红星照耀中国》是__A___国作家__B__的一部长篇通讯,这也是一部经典的纪实作品、一部了解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的指南。《红星照耀中国》自出版以来,历经80多年,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第一手的素材,至今能大放异彩。

值此建国70周年之际,《红星照耀中国》对我们了解历史开创未来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历史的脚步在这里驻足,革命的航船从这里起航。2019年国庆节到来之际,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初中部召开“岁月易老,精神永存——《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报告会”活动,以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共产党,了解新中国背后强大的力量源泉,传承党的精神。

(1)将文中划横线处补充完整:___A__、___B__

(2)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3)小王同学在报告会上朗读了书中这样一段文字:“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息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①这段文字中用了一连串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②为何作者在最后说,长征是“奇迹”?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里这一处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游客的一致好评。

B.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乃至研究生都叹为观止

C.她看到书里的精彩之处,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D.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为他们辅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