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语文综合运用。 为响应市政府“文明创建”号召,我校组织了“文明志愿者进社区”主题...

语文综合运用。

为响应市政府“文明创建”号召,我校组织了“文明志愿者进社区”主题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本次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小区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假如你遇见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你会怎么劝说?请把你劝说的话写下来。

3)活动中,班级宣传委员写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

创建文明城市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我们中学生的支持和参与。我们应积极发展到创建文明域市的攻坚战中,争取为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A)响应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号召,(B)提升城市品位,(C)改变城市现状。

划线句子有语病,应把改为     改为     

A)、(B)、(C)语序不合理,应把(     )和(     )调换(只填序号)

 

(1)创建文明城市,共创美好家园。 (2)您好!为了大家的健康,也为了您的健康,请您到吸烟区吸烟,好吗? (3)①发展;参加。 ②B;C。 【解析】 (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宣传语应主题突出,用语简洁,可采用对偶的形式来拟写。可拟写为:文明创建,志愿先行。 (2)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讲明吸烟的危害,接着请对方去吸烟区吸烟,最后以“好吗?”收束。语意清晰,理由充分,表达委婉,便于对方接受。 (3) ①本题考查修改病句。阅读划线句可知,“发展”与后文搭配不当,应是参加到某项活动中。所以应把“发展”改为“参加”。 ②本题语序不当。应是先改变现状,再提升品质,所以B、C要调换位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曾易名为     。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2)《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     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其中     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感恩之心,既能幸福他人,也会快乐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日子里,我的思绪总是飞得很远。如果我是红花,我会感谢绿叶无怨无悔的奉献;如果我是蜜蜂,我会感谢花朵慷慨无私的kuì             

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更是对责任的承担,对道义的坚守。感恩父母,你就会承欢膝下,让他们安享晚年;感恩伴侣,你才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感恩朋友,你才会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感恩生活,你才会热爱生活,回报社会。请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恩之情,因为,心存感恩,才会珍惜拥有,珍惜幸福。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kuì                  

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

坚守                

3)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画线句构成排比句。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2)东皋薄暮望,_____

3)大漠孤烟直,_____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

5)《春望》中用细节描写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心系家园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

6)《雁门太守行》抒发誓死报国、忠于职守的诗句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面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有真情实感,不抄袭套作;(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奥地利)茨威格

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在树木之间还挂着漆黑的夜,几个人影以奇怪的方式围绕着雅斯纳雅·波良纳的宫殿房子蹑手蹑脚地走。钥匙发出喀嚓声,门被鬼鬼祟祟地打开,在厩草中马车夫相当小心地,但愿没有嘈杂声发出,将马套到车上,在两个房间中有不安的阴影出没,用遮了光的手电筒摸索冬种各样的包裹,打开抽屉的柜子。然后他们悄悄穿过无声地推开的门,耳语着跌跌撞撞地走过花园泥泞的草地。然后一辆车轻轻地,避开房前的路,缓缓向后朝着花园的门驶出去。

那里发生了什么?盗窃犯侵入了宫殿吗?不,没有人闯入盗窃,而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标志。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突然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从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在火车站他还潦草地给他妻子写了一封信,通过马车夫把它送回家:“我做了我这个年龄的老人通常做的,我离开了这种世俗的生活,为了在孤独和平静中度过我最后的有生之日。”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只由他的医生陪同,列夫·托尔斯泰,到上帝那里去的逃亡者。

但是列夫·托尔斯泰,他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托尔斯泰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的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现在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界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属于他本身的、省察的意志。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将帽子低低地压在额头上,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火车上所有的人都已知道了,秘密已经泄露,外面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呼啸而过的火车旁的电报机线充斥着消息的营营声,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他已经被包围了,他已经被围住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当火车到达边境的时候,一个公务员将殷勤地脱下帽子欢迎他并拒绝他过境;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来自四面八方,闹得沸反盈天:不,他无法逃脱,利爪紧紧地抓住他。但这时女儿突然注意到,一阵冰冷的恐怖寒颤抖动着父亲苍老的身体。他精疲力尽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外面人们好奇而放肆地推挤着。他再也感觉不到他们。在窗前,由于悔恨感到耻辱,透过模糊的泪眼,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他的妻子,向里张望,她48年来同他紧紧相连,只是为了从远处再次看到他的面庞:他再也认不出她来了。生活的事物对这个所有人中目光最尖锐的人变得越来越陌生,血液滚过断裂的血管时越来越黯淡和凝固。在11月4日夜里他还又一次振作起来并呻吟道:“农民——农民究竟怎样死去?”非凡的生命还在抗拒非凡的死亡。11月7日死亡才袭击了这个不死的人。苍白的头颅向下垂进枕头中去,比所有人都更明白地看过这个世界的眼睛熄灭了。这个不耐烦的探求者现在才终于明白了一切生命的真理和意义。

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它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指上帝,译者注)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因而是最清晰的模型。

(选自《自画像》西苑出版社1998年版   茨威格著   袁克秀译 有删节)

1.请说说文中两个加点词语或短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1)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

(2)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他已经被包围了,他已经被围住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突然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从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

4.请选出下列对本文的内容或者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中的“小偷”一词并无贬义,它说明了托尔斯泰离家时的小心谨慎的状态。

B.文中的“野兽”是写托尔斯泰以野蛮的方式抗争世俗的思想,追求自己的独特人生。

C.本文不写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而选取他死亡前的离家出走这一事件,是因为出走这一事件比写他的文学创作更能直接体现他的个性和理想,而且也和文题真实相关,符合人物传记的创作要求。

D.本文第1、2段由托尔斯泰的出走写起,接着第3-6段叙述了他在行程中被人们发现并被追踪和包围的情形,这6个段落有力烘托了第7段托尔斯泰对真实朴素和自然的追求以及更具人性和德行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