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感动,这种心理变化往往改变我们今后的生活,捕捉生活瞬间...

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感动,这种心理变化往往改变我们今后的生活,捕捉生活瞬间,记录心路历程。

请以“那一瞬间,我________”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那一瞬间,我很幸福 窗外又是一片雪白,寒风在呼呼的叫着,我趴在窗户上心里也无比的失落。难道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吗?“不要趴 在那了,快进屋来,等一会又要感冒了,整天在那看有什么好看的。”从屋里又传来了妈妈的声音。“知道了,整天烦什么烦啊,在这站一会儿又不会感冒。”我不耐烦的回应着。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妈妈似乎是有意的问着:“你说这雪在过年之前能停吗?”“一定能停的。”我回应着 。心里却不敢确定——真的会停吗?我吃饱了,先回房了,你们慢慢吃吧。妈妈也跟着我来到了房间,“ 别担心了,今年一定能够回家过年的。”妈妈安慰着我。“谁说我担心了,我干嘛要担心。”我大声对她说着 。妈妈无趣的退出了房间。 就在过年的前几天,雪真的停了下来。我心里的那块石头也终于落了下来。我赶紧跑到妈妈的房间,“妈,雪真的停了,我们等雪化了,就可以开车回家了。”我高兴的说着 。“恩,我就说雪会停的吗。”妈妈呼了一口气说。虽然妈妈的动作很轻,但是我还是看到了。原来妈妈一直都在担心吗?我的嘴里溢出了幸福的味道。就在这一瞬间,我感觉我真的很幸福。 终于到了回家的那一天,我们手里都提着包,把东西放进车里,我高兴的喊着:“出发喽。”做了7个小时的车,终于到了我心爱的家。远远的就看见奶奶和爷爷在问口等着,还来不及等爸爸把车停稳,我就着急的打开门,跑下了车。只听见爷爷轻声的责备:“慢一点,等一会摔跤了,怎么办?”“不会的,我又不是小孩。”我高兴的说着。奶奶也插嘴道:“你不是小孩,难道还是大人啊。”这是婶婶走出来说:“菜都快凉了,进去吃饭吧。”饭桌上我们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也笑开了花。幸福一瞬间在我的心里飘荡开来 。 原来幸福已经在我的心里 种下了种子,只是它只在那小小的一瞬间开花结果。 【解析】 我们的人生是由无数个独一无二的瞬间组成,对于生命的长河而言,他们短暂,但倘若我们用鲜活而生动的语言记录下来,他们便可以定格成永恒。作文标题“那一瞬间,我________”为半命题作文,“我”字表明选材时应该选择亲身目睹或经历的事。“瞬间”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社会生活或自然世界中某一个极具震撼力的特写镜头。不仅要能发现“那一瞬间”,还要对那一瞬间发生的事加以分析和挖掘,揭示出“那一瞬间”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有小细节,有画面感,有动情点。只有将描写变细,让事、物、情关联,才能写有广度有厚度有尝试的作文,这样的瞬间也能感人肺腑,让人印象深刻。对瞬间的描写,应该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外貌、景物等描写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雨夜的灯光

⑴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⑵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⑶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⑷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⑸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⑹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⑻“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⑼“我送送你们吧!”

⑽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⑾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⑿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⒀“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⒁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

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

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 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⒂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⒃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补全下面的内容

段落

⑴—⑶

⑷-⑹

⑺—⒂

主要内容

A:___________

“我”与父亲摸黑赶路

B:__________

“我”感念打马灯男人的帮助

 

 

2.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4.选文第⑿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5.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4月3日,海军新闻发言人邢广梅表示,根据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命令,中国海军舰艇执行协助撤离巴基斯坦等国在也门人员任务。当地时间4月2日,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临沂舰从也门亚丁港撤离了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等国在也门公民225人,当天晚上7时许,外国撤离人员被临沂舰安全护送至吉布提共和国吉布提港,并得到各国使领馆人员妥善安置。这是中国海军舰艇首次实施撤离外国公民的国际救助行动。

3月31日在中国海军舰艇安全护送中国公民抵达吉布提后,巴基斯坦等国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提出请求,希望中国军舰能护送本国公民。

战乱无情,大爱无疆。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说,首次撤运其他国家公民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精神,体现了中国政府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中国海军会履行国际义务。

在这种精神背后,中国海军面临着很大危险。军方一位人士对《环球时报》说:“在人员上舰的时候,炮弹还不停轰炸,其中有一发炮弹落到舰艇不远的地方。”

此刻,临沂舰的全体官兵也经受着挑战。3月26日当护航编队接到执行撤离在也门中国公民任务的时候,他们将近一个月没进行补给了。在完成撤离我国公民任务之后,临沂舰又再度接受帮助巴基斯坦等国撤离公民的任务,在高度紧张的氛围下,对于官兵是一个考验。

“这检验了编队执行多样化军事行动的能力。”张军社说,“这也说明了海军远海行动能力增强, 才有能力履行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至于撤离我国公民和他国公民的差别,张军社表示,主要体现在程序上,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进行身份甄别。“这需要中国和其他国家外交渠道进行协调,对上舰人员进行身份甄别。 与本国公民相比,身份甄别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军队战斗舰艇作为武装集团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搭载了诸多外国公民,如果一旦有恐怖分子和不法分子混入其中,对于舰艇和人员生命安全都是不可想象的。

据张军社介绍,此外,在人员安置上,以及食品提供、饮食等方面也更复杂。

这份“出手相助”并不是事先约定的。3月31日上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已完成在也门中方人员撤离任务,当时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说,舰艇编队将返回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继续开展护航行动。

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说,“中国海军的快速行动,让中国公民感到放心,他们在全世界都能受到保护。”

现在,这种中国军队带来的这份安全感惠及到巴基斯坦等国身上。

1.请根据内容,为这篇新闻拟一个标题。

2.指出新闻导语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3.中国海军在帮助撤离过程中面临了哪些困难?

4.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2)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3)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5)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_

(6)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

(7)《三峡》中直接写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答谢中书书》中对江南山水美景赞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相与于中庭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轼武卫营

全其城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的什么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查看答案

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突出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体现了老城暖和安适的特点。)

D.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可悲的厚障壁"形象地表达出“我”与闰土之间因观念、地位、生活环境的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