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对第三自然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2.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B.“山林之乐”和“人之乐”是映衬后面“太守之乐其乐”。

C.“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D.“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被贬滁州后一种苦闷的反映,作者是以乐写哀。

3.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本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太守之乐,其实质都是与民同乐。

B.作者在本文借寄情山水来表达对遭到贬谪的不满,抒发消极的情绪。

C.文章第三段写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三个画面。

D.全文围绕“醉”和“乐”展开,写“乐”正是为了写“醉”。

 

1.A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段重点词语的理解。 A. “颓然乎其间者”意思是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句形象地描绘出太守喝醉酒的样子,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A项理解有误;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 D.“太守之乐其乐”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是一种与民同乐,故仅是“作者被贬滁州后一种苦闷的反映”说法不准确;“以乐写哀”也不正确,从文中可以看出这时作者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B.应是作者借寄情山水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表达与民同乐的情怀;并没有抒发消极的情绪; C.还有“太守宴”这个画面; D. 全文围绕“醉”和“乐”展开,写“醉”正是为了写“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主要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1.选文开篇提出“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这一问题,作者给出的答案不包括(   )

A.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

B.对所观察的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感情。

C.写景就是写情。

D.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他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

B.写诗、作画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他们又必然高于现实。

C.写诗、作画只有起点上高于现实,才能够全面深入,更有意境。

D.不论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3.请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画家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一个山水画家的优秀作品,意境和意匠缺一不可。

B.山水画家只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就能够深入全面认识对象,产生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的感情,从而让意境在作品中产生。

C.画家熟悉客观事物也不一定能画出好画。山水画意境的独创性,要求画家不能简单重复别人,要有自身的深刻感受和表达这种感受的强烈愿望。

D.要把握事物的精神实质,除了长期观察,还需要注重表现观察结果。画家创作中思想感情的介入要以高于现实的观察为前提。

4.文章结尾部分提到了“意匠”,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在山水画的创作中,意匠比意境更加重要。

B.说明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就谈不到意境的独特性。

C.说明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使得论证更加严密。

D.说明画家、诗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境,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查看答案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蒹葭萋萋,白露未已。(《诗经·蒹葭》)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的复句关系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B. 既然你犯错了,就应该主动承认。

C. 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希望。

D. 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奶奶非常喜欢养花,在我家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

B.“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C.1月16日,在阿里巴巴的倡议下,全球首个“大数据打假联盟”在杭州成立。

D.让未成年人正确、适度地运用网络,准确认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差别,是成年人理所应尽的义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色挠,长跪而(感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B.肉食者(鄙陋,目光短浅),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C.吾妻之(以……为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戴朱缨宝饰之帽,(动词,腰佩)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