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 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选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1.文章的第②③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描写“梧桐的光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

4.解释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意,并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1.(1)极力写了梧桐树叶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 (2)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着梧桐叶落的光景”蓄势,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作铺垫。 2.例如“它们大惊小怪地闹”把梧桐叶人格化,写出了它们不愿落下却又不得不落下的无奈和伤感。 3.发现“新乳”“绿树成阴”时亲切、欣喜;看见“梧桐叶落”时无奈、伤感;感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平静、淡然。 4.①对事物要充分地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②启示:生活需要去感受(体验),用心去发现,你才可以拥有生活;形式上为你占有,而内容上未必为你所占有,这样的情况在世上为数不少。 【解析】 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第一问:文章第②③段的“它们的叶子平而大”,“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等语句写出了梧桐树叶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的特点; 第二问: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文章第②③段写出了梧桐树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突出了梧桐在夏天里长势良好、叶子多而大、绿意浓郁、生命力旺盛的喜人态势,与后文梧桐落叶后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助于作者感情的抒发;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做了铺垫。 2.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及作用。解答时通读全段,首先分析出第4段运用了哪些修辞,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其作用。示例:①拟人和比喻。“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站”将树拟人化,“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将叶落后的梧桐比作光棍,形象生动流露出作者对树叶脱尽的感伤和对梧桐的同情;②对比。“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将“落花”与“落叶”对比,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③引用。如“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引用古诗,拓宽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感。 3.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本题需要通读全文,抓住线索性语句如“自初夏至今”“当春尽夏初”“一个月以来”,体会不同时间段,面对梧桐的不同状态作者的情感变化,然后归纳总结出答案。当“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时,“我”感觉亲切、欣喜;当“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时,“我”无奈、伤感;而当“我”感悟到“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时,“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这时的“我”是平静、淡然的。 4.本题考查对文章结尾句的理解及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 第一问:一般来说,文章的结尾往往具有卒章显志,深化主题的作用,本题所考句子就是本文的主旨句。本文是一则写物散文,运用了借物抒怀的手法,结尾处作者说“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是为了阐明由观梧桐而得到的对艺术对生活的启示,因此考生解答此题时要先答出作者由观梧桐得到了哪些感悟,他是怎么样由梧桐而联系到艺术的。从全文看,文章写了梧桐的四时变化,最后一段话写出了作者对梧桐的感悟,它们的主人拥有梧桐却不理解它,因而算不得真正拥有,对事物要懂得欣赏和理解才可能拥有,对艺术、对生活都应如此。 第二问:开放性试题。围绕本文作者由梧桐感悟到的“对事物要充分地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启示即可。例如生活需要用心体验,用心感受;外在形式的拥有不是真正的拥有,内容实质的理解才算是真正的拥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朽,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注)(1)举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被举荐的人也称为“孝廉”。(2)机朽:灵巧的装置。(3)合契:符合、相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1)衡少善___________   

(2)衡乃班固《两都》作《二京赋》__________

(3)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__________

(4)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3.张衡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⑴“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⑵人间的真话本来就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话:这祥子也明白了她的意思,在她的眼里,她是个最美的女子。美在骨头里,就是她满身都长了疮,把皮肉都烂掉,在他心中她依然很美。她美,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他并不想马上就续娶,他顾不得想任何的事。可是她既然愿意,而且是因为生活的压迫不能不马上提出来,他似乎没有法子拒绝。

上述语段⑴中的“她”是_______(人名),小说刻画了她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至少答出两点);语段⑵中的“她是_______(人名),小说中她最终的结局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给“霾”下定义。要求:简洁、准确。

霾又称大气棕色云,是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增加、空气质量恶化的一种天气现象。它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及煤、石油等化学物质的燃烧有很大关系。霾天时,空气浑浊,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浮游在空中,水平能见度常小于10公里,根据对空气质量污染的程度,分为轻、中和重三个指标。

霾天时,大气中的气溶胶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长期吸入易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人在霾天长期停留,病情会加剧。霾天还会使人们心情灰暗压抑,影响心理健康。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请从“海洋 舰船 理想 遨游 生命”这几个词语中任意选取(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并且情境要求合情合理。(不超过50字)

 

查看答案

填写出歇后语的后半句。

(1)姜太公钓鱼——

(2)竹篮子打水——

(3)周瑜打黄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