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 孙道荣 ①新学期,她给孩子们布置了第...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

孙道荣

①新学期,她给孩子们布置了第一篇作文:最难忘的时刻。

②她是一名支教老师,在这个偏远山区,方圆几十里,只有这一所学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他们的父母,大部分都远赴外地打工,难得回来一次,这也成了很多孩子与父母一年中难得相聚的机会。其时,春节刚过,孩子们刚刚与久别的父母重聚,她希望孩子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一温暖的时刻。

③作文交上来了,她认真地批阅。不出所料,几乎所有的孩子,写的都是春节期间,与从外地打工赶回来的父母相聚的那一刻。

④一个孩子,写了妈妈带回来的好吃的,那是他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了,他感觉那一刻,自己好快乐。

⑤一个女孩子写的是,爸爸给她新买的书包,当爸爸帮她将新书包背好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好幸福。

⑥一个男孩子写道,他已经两年多没有见到过爸爸了,爸爸刚走进家门的时候,他都一下子没有认出来,爸爸突然一把将他抱了起来。那一刻,他感觉有点陌生,但是,很温暖,真的很温暖……

⑦那一刻,都温暖,难忘。

⑧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个女孩子的作文本上。

⑨女孩子写道,以前,是爸爸一个人出去打工,后来,妈妈也出去了,留下我和弟弟,跟着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每年,他们都只在春节的时候,才能回来,年一过完,他们就又出去打工了。今年,直到年初二,他们才回到家,因为他们没买到年前的火车票。

⑩这一次,因为没赶回来吃年夜饭,爸爸妈妈答应我和弟弟,会在家里多待几天,这可把我俩乐坏了。

⑪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很忙,除了走亲戚外,他们还要将庄稼地重新翻整一遍,这样,年迈的爷爷春耕的时候,才好播种。虽然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忙得根本没时间陪伴我们,甚至顾不上我们,但我仍然觉得很满足,很幸福。

⑫一天,妈妈没有下地干活,而是一整天都陪着我和弟弟,给我们做饭,烧了好几个好吃的菜,帮我们把所有的衣服都洗干净叠整齐了,爸爸还检查了我和弟弟的作业……总之,那一天,妈妈和爸爸对我们姐弟俩特别好,特别温柔。

⑬读到这儿,她以为女孩子接下来会写,那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刻。可是,没有。女孩子写的是:那一刻,我哭了。我知道,爸爸妈妈明天肯定又要离开家,出去打工了。

⑭女孩子在作文结尾这样写道,我最难忘的时刻,也是最难过的时刻是,妈妈突然对我特别好,因为,那意味着,他们第二天,又要离开家了,又要一年之后,才能回来了。

⑮在这行文字下面,她依稀看到几滴泪水的痕迹。

⑯她也流泪了。

⑰她已经支教三年了。在城里,她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调皮可爱的儿子。每次离开城里的家之前,她也念念不舍,她觉得自己亏欠这个家太多,尤其是对儿子。所以,每次,离开家之前的那一天,一向粗线条的她,也都会对儿子表现得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恨不得把对他所有的爱和牵挂,都留下来。也许,儿子也特别害怕自己突然对他那么好吧?

⑱她突然无比想家。她给老公打了个电话。夜已深,儿子已经睡着了,她让老公将手机放在儿子的面前,她听到了细微的鼾声。那一刻,她泪流满面。

(选自《南方日报》2016年1月22日)

1.这篇文章叙述的线索是什么?

2.老师为什么要布置“最难忘的时刻”的作文?

3.结合语境,品味第⑰段的画线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4.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题目“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的理解。

5.文章结尾处插叙“老师的支教与家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1.老师布置的作文《最难忘的时刻》。 2.她希望孩子们记录下与久别父母团聚的温暖的时刻真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 3.连用三个副词“特别”,突出她对亏欠儿子的愧疚,写出了她离开儿子时的不舍和牵挂之情。 4.一是指将要外出打工的妈妈对“姐弟俩”特别好,对于父母的离开,女孩特别地难过;二是指她离家去支教前,对儿子特别温柔,心中对儿子深深的愧疚和思念。(言之成理即可) 5.①交代了她离开亲人来边远山区支教的情形,丰富了文章内容。②写她离家去支教前,她心中对儿子深深的愧疚和思念,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线索的把握。文章线索一般从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分析。从文章第①段“新学期,她给孩子们布置了第一篇作文:最难忘的时刻”,第③段“作文交上来了,她认真地批阅”等,可以看出本文的核心事件是老师布置作文《最难忘的时刻》,然后作文交上来之后,她认真审阅学生们最难忘的时刻,其中一篇作文让她触动很大。所以贯穿本文的线索应该是“老师布置的作文《最难忘的时刻》”。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从文章第②段“其时,春节刚过,孩子们刚刚与久别的父母重聚,她希望孩子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一温暖的时刻”一句分析,可知她布置“最难忘的时刻”这一作文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用笔记录下与父母久别重聚这一温暖的时刻,让孩子们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3.本题考查对关键句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坚持“句不离段”的原则。句中连用三个“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而这都是她离开家之前对儿子的行为,再结合前文“每次离开城里的家之前,她也念念不舍,她觉得自己亏欠这个家太多,尤其是对儿子”一句,说明此时她对儿子的愧疚与不舍。所以“每次,离开家之前的那一天,一向粗线条的她,也都会对儿子表现得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一句连用三个“特别”,突出了她对儿子的愧疚,表现了她对自己的不舍之情。 4.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从文章第⑭段“女孩子在作文结尾这样写道,我最难忘的时刻,也是最难过的时刻是,妈妈突然对我特别好,因为,那意味着,他们第二天,又要离开家了,又要一年之后,才能回来了”可以看出题目中的“怕”是指女孩怕父母第二天就要离开家;从第⑰段“所以,每次,离开家之前的那一天,一向粗线条的她,也都会对儿子表现得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恨不得把对他所有的爱和牵挂,都留下来。也许,儿子也特别害怕自己突然对他那么好吧?”也可以得出,“妈妈突然对我好”是作为一个支教老师,也作为一个母亲,每当她要离开儿子时,都会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希望用自己的行为弥补对儿子的亏欠。 5.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是指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一般有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中心等。文章第⑰段补充交代了她的支教与家庭情况,丰富了文章内容;第⑰段“每次,离开家之前的那一天,一向粗线条的她,也都会对儿子表现得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恨不得把对他所有的爱和牵挂,都留下来”,第⑱段“她听到了细微的鼾声。那一刻,她泪流满面”都表现出了一个离家支教的母亲对儿子的不舍、愧疚、思念之情,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觉船移。

(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_______

(5)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_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

(8)力求上进的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亭林先生》,完成下面小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1.解释加点词语。

其风土

②必无所疑乃

与平生所闻不合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出 门 则 以 一 骡 二 马 捆 书 自 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2)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4.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对上面这首元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2.选出下列对这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     )

A.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态峰峦以动感,“怒”字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把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图景直接呈现出来。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作者对历史的概括与评判,表达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端午时节,珠三角各地都会                   组织龙舟竞赛,广州市也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邀请赛当日,竞赛河段封航,起点处的龙舟成队依次排列,等候比赛。一声锣响,早已_          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向终点飞驰。河岸上锣鼓喧天,人们            ,好不热闹!

A.因地制宜  迫在眉睫  拍手称快

B.因地制宜  迫不及待  欢声雷动

C.因人而异  迫在眉睫  欢声雷动

D.因人而异  迫不及待  拍手称快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 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自今, 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 这么美丽的文字, 这么伤感的情怀, 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